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讀點|我的山東老鄉季羨林:亦師亦友亦鄉親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10
簡介季老一生為很多人題寫過書名,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為一位來自山東微山湖、一個字也不認識的老鐵匠編纂的書題寫過書名

良都可以組成什麼字

讀點|我的山東老鄉季羨林:亦師亦友亦鄉親

口述:殷昭俐

整理:本報記者 崔巖

在我的人生歷程中,2009年7月11日,是個黑色之日。早上6點50分左右,我像往常一樣,帶著芝麻鹽和微山湖的松花蛋、鹹鴨蛋,來到301高幹病房門口。得知季老還未醒,我沒有上樓,便離開了。路上,卻先後接到了任繼愈和季羨林先生逝世的訊息,這讓我內心非常悲痛。國失二寶,我痛失兩摯友。

很多人問我,是怎麼跟季老熟悉的?

季老一生為很多人題寫過書名,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為一位來自山東微山湖、一個字也不認識的老鐵匠編纂的書題寫過書名。這個老鐵匠就是我的岳父。岳父是個文盲,早年一直在微山碼頭聽人說書。隨著時間推移,他逐漸意識到這些評書在逐漸失傳、散佚。

岳父是個有心人,他自己不會寫字,但每天準備好紙筆,在聽書人中看到有戴眼鏡的,便主動和人家打招呼,請人家幫助記錄下來。天長日久,書稿堆積了一人多高。岳父揹著這一摞書稿找了多家出版社,人家一聽不識字的老鐵匠要出書,根本不讓他進門。

為了能出版,我開始尋找懂這些文化的人。聽說北大的山東老鄉季羨林先生很有學問,那時候他還住在北大朗潤園,我扛著一包袱書稿就去了。

不到半個月,我就接到了季老秘書的電話,讓我去家裡一趟。季老說,小殷你可能不太懂,這些都是明清的話本,都很寶貴。古代識字的人不多,很多都是靠口口相傳。

季老當即題寫了書名《民間佚失故事集》,還特意推薦給著名民俗學家鍾敬文,請鍾先生作序。季老當時就說:“要是哪個教授出這本書,我不會題寫書名的。但一個鐵匠出這本書,太不容易了,一定要支援。”

從那以後,我就和季老慢慢熟悉起來。經常給老人捎去些家鄉特產——微山湖大鯉魚、鹹鴨蛋、芝麻鹽等等,季老總是很高興。他特別愛吃芝麻鹽,護士不讓他多吃,一次只允許吃兩勺。季老就用餐紙悄悄包一些藏到上衣口袋裡。有一次我去看望季老,他忽然從口袋裡拿出一包芝麻鹽,使勁聞了幾下又裝回去,還說,我就喜歡吃家鄉的芝麻鹽和油旋。

讀點|我的山東老鄉季羨林:亦師亦友亦鄉親

季老的家鄉在山東省清平縣,現在屬於山東聊城臨清市康莊鎮大官莊村。我去了好多次,老屋還在,小院不大。有兩間西屋,茅草屋很矮,進去還要弓著腰。

季老小時候家裡窮,他6歲就被過繼給了在濟南的九叔。1928年,發生了一件事。17歲的季羨林上學路過濟南老東門,被兩個端著刀的日本人抓住了,他沉著鎮定才躲過一劫。季老告訴我,從那時起他就特別恨日本人,後來就變成愛國了。

清華大學畢業後,他在濟南當了一年高中教員。當時流行與德國交換留學生,季老考上了,得到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季老在德國留學時,恰逢戰亂,實行供給制,一天才能領到用土豆秧、土豆粉摻上魚骨粉做成的兩片黑麵包,很苦很澀很難吃。他不想讓其他同學看到中國人貧窮,不像其他人有熱飯熱湯還有菜,就躲在樓道角落偷吃麵包。餓得最嚴重的一次,他躲進廁所裡,把剩下的半個黑麵包吞了進去。

季老跟我講過兩次這段經歷,都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我不想給中國人丟臉,含著淚嚥了半個黑麵包。”

雖然飢寒交迫,但季羨林沒忘記他的導師。德國人注重生日。西克教授八十歲生日,他送去了蛋糕,這是他勒緊褲腰帶兩個多月節省下來的。西克教授永遠不會知道他的學生躲在廁所裡含著熱淚嚥了半個黑麵包。

季羨林從高中到博士,都是全優的成績,連個良都沒有。我問季老,是什麼動力讓他把十幾種語言學得這麼好?他說:“我們留學生出去就代表祖國,代表國人的形象。我的動力來源於我的兩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生身母親,另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要為她們爭氣。”

留學期間,戰爭阻斷音訊,每到中國的春節,季羨林先生都會在初一的早上,面朝家鄉方向,跪下磕三個響頭,算是給家鄉父老拜年了。

我曾幾次到季老的家鄉聊城幫季老拍老屋、官莊、父母墳墓的照片。季老讓我幫他印成小照片,方便放到口袋和枕頭下拿出來看。我曾看到他看著照片默默流淚。

季老九十大壽時,他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到父母墳前祭掃、叩拜。九十歲的季老讓人架著行九叩大禮,站起來再跪倒叩頭,反覆九次。

我和他接觸這麼多年,他的愛國情懷讓我感動。

讀點|我的山東老鄉季羨林:亦師亦友亦鄉親

我當記者時,分口是政法委和組織部。季老年紀大了,喜歡聽一線的新聞,我便和他說了兩個大學生犯罪的案例。

“中華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離開美德半步,輕者誤入歧途,重者墜入深淵。”季老聽後很感慨,計劃編一套關於中華美德的書籍。

季老多次對我說,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做點事情、做點好事,就是有道德的人,也才能對得起這僅有的一次生命。

《中華傳統美德警句名言》由此而生。在學術顧問季羨林、任繼愈、歐陽中石、李肇星先生的帶領下,我們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參加,歷時6年,從一萬兩千六百多句名言中挑出469句閃耀著美德光輝的句子編輯成書。

這本書當時費了很大勁,特別是翻閱古典文獻六百多卷,涉及歷代思想家、政治家、名流賢達200多人。

季老治學嚴謹,以一個字作比方,岳母刺字,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季老覺得這個“精”字不太對,就讓我到北大古典文獻研究室和國家圖書館檢視。按《說文解字》,“盡”指盡忠竭力(包括報效國家),原典是《宋史·三六五·岳飛傳》。但後來《古今小說》中有“精忠報國”,“精”指專一,虔誠。再從《宋史》和《古今小說》成書時間算,相差262年左右。因此應該是“盡忠報國”。從一個字上就能看出學者治學的嚴謹,也印證了一個漢字就是一部中國文明史,此言不虛!

《中華傳統美德警句名言》印量很多,稿費也挺多。我把支票給季老時,季老說:“我不要,我一年稿費很多。”任繼愈、歐陽中石、李肇星都不要。我想要,因為我是主編之一,是工薪階層,沒有高額的稿費。但受他們薰染,我也沒要。

季老出了個主意,把稿費當作蓄水池,用來買書贈給家鄉和需要的地方。

說到家鄉,2007年4月,季老還拿出25萬元在康莊老家建了一所新學校。之後北大成立100週年,他又捐款100萬元。後向清華大學捐贈15萬美元,向全國青少年基金會捐款25萬元支援西部地區教育。特別是在2001年,季先生把珍藏一生的珍貴藏書、手稿、古今字畫,特別是名貴字畫,主要是名家之作,全部捐給北大。

關於他的學術成就,我和季老討論過多次。他告訴我,他自己絕不是什麼天才,頂多是一箇中才就差不多了,如果有什麼可取之處的話,那就是勤奮加勤奮再加勤奮。

透過這些年與季老的接觸與感悟,我總結了一句話,“人生下來不見得高貴,但完全可以變得高尚,關鍵在於學習和修身。”

注:本文根據殷昭俐教授在山東省政協“政協講堂”的發言整理。

(壹點號 讀點 )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