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 由 小樹講故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25
簡介”,張秀娥見父親高興很是疑惑,於是張夫子就把陳福生贍養王木匠的事情說了出來

姻婿是什麼

明朝永樂年間,家住曹縣的陳福生夜宿義莊時遇到一樁怪事,深思熟慮之後,他將此事告訴縣令,縣令聞聽陳福生的來意後,他微微一笑,說道:“這是你應得的,安心收下就好了。”

那麼,陳福生外出幹活時發生了什麼事?縣令又讓他收下什麼呢?

洪武年間濟寧府降為州,曹縣隨濟寧州同屬兗州府。陳福生的父母便是在這個時候,搬到曹縣置田買屋定居的。

陳姓夫婦為人憨厚本分,對待街坊鄰里慷慨大方,誰家需要幫忙從不吝嗇,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陳福生受父母的薰陶秉性善良是個熱心腸的人。

在陳福生十五歲的時候,拜縣裡的王木匠為師,學習木匠手藝。王木匠為師嚴厲,陳福生初來乍到少不了捱罵,但是他從不會埋怨王木匠,反而是責怪自己做

不夠好。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在古時,學木匠手藝通常需要三年,這三年裡不僅沒有工錢,還得在鋪子裡做雜役,就算休息時都會被叫去幹活。

每當這個時候,學徒們都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只有陳福生任勞任怨,有時候還會代替別的學徒去幹活。

有一年的除夕夜,學徒們都早早睡去,唯獨陳福生在鋪子裡堅持守歲。恰逢王木匠出來如廁,他看見陳福生一個人在鋪子裡,上前問道:“別人都去睡覺了,你為何還要守歲?”

陳福生回答道:“我怕燭火熄滅對師父不利,我娘說過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叫做照虛耗。照歲之後,來年的時候,師父就能夠財富充實,家人平安。”

王木匠聞言很感動,心裡嘀咕:這些學徒當中,就數陳福生被捱罵的次數最多,沒想到他還對我那麼孝順。

於是,來年復工的第一日,王木匠當眾宣佈收陳福生為徒弟,並且是關門弟子。這也就意味著,陳福生是王木匠畢生收的最後一個徒弟。

此番話一說出來,讓眾學徒羨慕不已,學徒和徒弟雖是一字之差,可是所學的手藝卻是天差地別。

徒弟所學的手藝都是師父壓箱底的本領,學成之後就可以獨自開鋪子賺錢。學徒就不一樣了,學完三年後也只是會一些木匠皮毛罷了,多數是留在鋪子裡繼續打雜幹苦力。

誰也想不到,經常被王木匠罵的陳福生竟然當上了關門弟子。陳福生受寵若驚,整日誠惶誠恐,就連吃飯也走神。

王木匠見他如此,便將其叫到跟我問道:“是不是在想比你聰明的學徒大有人在,為何偏偏就你會成為關門弟子?”

陳福生惶恐

點了點頭,王木匠嘆息一聲說道:“正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我把手藝傳給一個不守本分的徒弟,豈不是砸自己的飯碗?除夕夜的一番交談,讓我看到你有顆孝心,我相信你一定是個好孩子,這門手藝傳給你才能讓我放心。”

王木匠說一個人笨不要緊,只要勤能補拙,一定會有所作為。陳福生想通之後不再鑽牛角尖,安心跟隨王木匠學手藝。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幾年之後,陳福生順利出師獨當一面。他並沒有選擇自立門戶,而是留在鋪子裡繼續幹活。

王木匠勸過陳福生自立門戶,但是遭到拒絕,陳福生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不能做個忘恩負義的人,您教會我手藝,我要贍養你到老,哪裡也不去就在鋪子裡給您幹活。”

原來,王木匠和妻子感情很好,妻子病故後就沒有再娶,兩人膝下又無兒無女孑然一身。早年間,王木匠也收了一二個徒弟,因學藝的時候受王木匠的責罵太多一直懷恨在心,出師後雙方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陳福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深知王木匠孤苦無依,這才不願離開。

就這樣,師徒兩人在一起生活五年,王木匠因病藥石無醫去世,臨終前都是陳福生照顧他,王木匠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將鋪子留給陳福生。

轉下,陳福生年近三十多歲,這些年為了照顧王木匠一直沒有成家。皆因王木匠在世最後幾年得了癔症,看見陌生人就會暴跳如雷,輕則罵人重則動手打人,他心中只認可陳福生一個人,變成了一個“老小孩”,吃穿住行都需要陳福生照顧。

這種情況下,陳福生一邊要幹活,另一邊要照顧生病的王木匠,他實在不願意此時成家,一來是王木匠的病情不允許,二來是他也不想妻子跟著自己受苦,為了給王木匠治病,這些年花光了所有積蓄。

好在陳福生的父母深明大義,經常接濟這對師徒。如今,王木匠去世了,陳母就開始替兒子張羅親事。

很快就有好訊息傳來,說是城東張夫子家的女兒相中了陳福生,媒婆給陳父送來張家閨女的四柱,陳父拿著四柱轉身就去找端公合八字,端公看後說:“天造地設的一對。”

這可把陳家父母高興壞了,他和兒子一番促膝相談後,帶著禮物去張家提親。

張家是書香門第,祖上出過狀元,只是家業傳到張夫子手裡已經家道中落。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張夫子亦是有功名在身,雖然止步於秀才卻文采斐然,常有大戶人家請他去家裡當西席先生,為此被尊稱為“張夫子”。

張夫子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張秀山,女兒叫張秀娥。張秀山天資聰慧,在張夫子的悉心栽培之下,十三四歲就能出口成章,是十里八鄉的小神童。

可惜天妒英才,就在張秀山十六歲參加童子試的路上,遇到一頭瘋牛將其撞成重傷,還被瘋牛踩踏,待眾人驅離瘋牛時,張秀山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張秀山被趕來的張夫子送去救治,奈何病情實在太重,張秀山從此昏迷不醒,整日以人參續命。

轉下張秀山二十二歲,這些年張家為了給他治病已經山窮水盡。姐姐張秀娥更是為了照顧弟弟沒有出嫁,留在家中幫大戶人家漿洗衣裳賺錢貼補家用。

張秀娥容貌秀麗膚白貌美,早年間上門求娶之人絡繹不絕,只是張秀山出事後,張家的境況每況愈下,這才門庭冷清下來,他們深怕妻了張秀娥被張家連累。

其餘的,都是一些覬覦張秀娥美貌想納她為妾之人。張家書香門第,視做妾為恥辱,嚴詞拒絕。是以張秀娥的婚事就這樣耽擱下來了。

轉下張秀娥二十五六歲,在彼時已經是老姑娘。張家父母也是替女兒著急,張母整日以淚洗面,恰逢這時媒婆送來陳福生的四柱。

張夫子聞言覺得名字很熟悉就問是哪個陳福生?媒婆說:“此人正是木匠鋪子的掌櫃陳福生。”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原來是他!太好了,此人正合我意。”,張秀娥見父親高興很是疑惑,於是張夫子就把陳福生贍養王木匠的事情說了出來。

眾人聞言唏噓不已,陳福生的名字瞬間在張秀娥的心目中高大起來。張夫子見女兒沒有反對,就讓媒婆拿著女兒的四柱去找陳家父母。

果然,沒過幾天,陳父帶著禮物上門提親。張夫子怕女兒因為孃家貧瘠在公婆家受苦,於是他問陳父:“以你家的條件,找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很容易,為何會看中我家女兒?”

陳父憨厚,沉吟一會,他坦言道:“實不相瞞,當初我拿四柱去找端公合字時,他說兩個年輕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可是聽聞令郎遭遇橫禍後,我便打了退堂鼓。只是,福生的一番話說服了我。”

原來,陳福生知道女方是張秀娥後,力排眾議決定娶她,陳父問為什麼?陳福生坦言道他有次去張家替張秀山修繕床榻,遠遠見過張秀娥一面,曉得她是為了照顧弟弟才不願出嫁。

“比起女子的容貌和年歲,心地善良才最重要。張秀娥是個善良的女子,將來娶進門,一定會是好妻子善待公婆的。”

陳父將這番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張夫子,張夫子聞言心裡很感動,他說道:“我女兒嫁給福生才是有福氣。”,張夫子沒有收陳家的聘禮,他說:“只要兩個年輕人過得好比什麼都重要,聘禮這些陋習不要也罷。”

於是,兩家人定下良辰吉日拜堂成親 ,

婚後,陳福生帶著張秀娥回門,見岳母那麼大年紀還要伺候小舅子吃喝拉撒,心裡有些酸楚。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兒女操碎了心。

回家的路上,陳福生對妻子說:“娘子,今後由我來代替岳丈照顧秀山吧。”

張秀娥聞言很驚訝,她說道:“這如何使得?夫君每日外出幹活就很累了,我怎忍心讓你去伺候我弟弟!”

“我們已經是一家人了,你的弟弟就是我的弟弟有何照顧不得?。”

陳福生是個有主見的人,但凡他認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第二日,陳福生說到做到,下工後就去張家照顧張秀山,幫他換洗衣裳,喂他吃飯。街坊四鄰得知此事後都誇張秀娥眼光好,嫁得如意郎君。

轉眼過去大半年,陳福生除了照顧張秀山,還承擔起張家的日常開銷,就連張秀山每日必吃的人參錢也是他拿出的。

陳父見兒子這樣做事非常擔憂,他趁張秀娥不在家,將兒子叫到跟前直言道:“福生,你這樣下去還能撐多久?”

知子莫若父,陳父曉得陳福生這些年的積蓄為照顧王木匠所剩無已。

如今,又為了照顧張家人,一文錢當兩文錢用,就差砸鍋賣鐵了。

“爹別擔心,我已經答應去幫王員外的侄子幹活了,他給的工錢很豐厚,待拿到了工錢,我就帶秀山去京城尋醫。”

陳福生口中的王員外是曹縣的首富,他的侄子是河道衙門的管事,幾次三番想讓陳福生去河道上幹木匠活,都被他以“雙親在,不遠遊”為理由拒絕。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如今,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僅靠在鋪子打傢俱難以維持開銷,沒辦法只能答應王員外去河道上幹木匠活。並且王員外還答應,只要陳福生幹完活,他會幫忙引薦京城的名醫替張秀山問診。

於是,陳福生將這件事和妻子張秀娥坦白。妻子哭著說:“都怪我不好,才讓夫君背井離鄉。”

陳福生勸慰說道:“娘子別這樣想,我們是夫妻,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照顧家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麼能分對錯呢?這些日子就得辛苦你照顧家裡了,我會很快回來,到時候帶著秀山去京城治病,他一定會好起來的。”

幾日後,陳福生跟著王員外去往外地。他到了河道衙門後,王管事對他很是熱情。

“陳師傅,總算是把你盼來了。”

原來,王管事奉命在河道上修建一座木橋。此處河流湍急,普通拼接的木樁打入河床不到三天就會被河水沖垮。當地有經驗的木匠發現問題,皆是因為木樁搭接時有縫隙才導致木樁不牢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使用榫卯技藝拼接的木樁才行。如今會用這門技藝的木匠只有曹縣的陳福生。

榫卯技藝是王木匠的壓箱底本領,他只傳給關門弟子陳福生一人。因此,王管事託叔叔王員外千方百計請陳福生前來。

陳福生得知此事後,並沒有說話,而是親自去河道勘察現場,在與當地有經驗的木匠溝通後,這才深思熟慮制定出木樁的大致結構。眾人齊心協力,歷經二個月的測試,終於試樁成功,用榫卯術搭接出一座牢固的木橋。

重陽節前夕,木橋順利完工,陳福生帶著工錢啟程回家。他算過回家需要三天的路程,為了省錢,這三天就住宿在沿路的義莊裡。

所謂義莊,彼時只供某姓一家人之用,族裡置辦田產收租,贍養族人,義莊內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鄉紳為了做善事,紛紛修建“義莊”,用來讓當地窮苦人借居遮風避雨。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這些義莊也就無人經營就變成荒屋。這時有些路過的商販客死他鄉,沒地方安放壽材的時候,衙門就會將壽材存放在義莊裡等待親人來接走。

他算好腳程天黑前趕到城郊的義莊落腳,頭兩天住宿的義莊都還有管事打理,住宿環境不比客棧差,稍許給些銀子,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

眼看離曹縣還有一日的路程,陳福生來到回家前的最後一座義莊。想在此住宿一宿,明日天亮啟程,大概晌午就可以到曹縣。

陳福生來到當地義莊門口時就有些後悔,只見眼前是一座殘牆斷垣的荒屋。匾額上的字跡已經看不清,幾隻烏鴉站在樹枝上嗷嗷鳴叫,聽得讓人心荒。

走進只剩下半扇朱漆大門的院子,滿地雜草叢生都看不清道路。院內有三間並列的屋舍,只餘下中間的屋子還有屋頂,另外兩側的屋子只剩下被火燻黑的殘牆,斷裂的橫樑隨意扔在地上。

原來這裡多年前發生過一場火災,義莊的夥計守夜時不小心打翻燭火,火勢瞬間蔓延,五個異鄉客商在睡夢中殞命,東家嫌晦氣就將義莊荒廢了。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衙役只好將他們的壽材存放在此處等待親人來認領。

這一放就是兩年,期間來了幾波外鄉人尋找未歸的親人,可惜這五個客商都不是他們要找的人,只得讓壽材繼續停放。

走進屋子,一股腐臭味撲鼻而來,屋內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他點燃火摺子後,接下里看到的一幕讓他後背發涼。原來這間屋子就停放著五個客商的壽材。

屋內左右兩側依次擺放著五具結滿蜘蛛絲兒的壽材,它們分別用兩張長板凳高高架起來。

此時,夜鶯在枝頭咕咕叫,陳福生也是頭一次見那麼多壽材心裡有些瘮得慌,只是此時城門落鎖無法進城投宿,如果不住在這裡只得露宿荒郊野外了。

權衡之下,他把心一橫邁出腳步從兩側壽材中穿過。這裡已經很久沒人來了,地上落著厚厚的一層灰,稍微走動就會揚起漫天的灰塵令人窒息。

陳福生走到窗前,費了很大力氣將它開啟透氣。他又在靠牆的位置清理出一塊休息的地方,鋪上乾燥的稻草當作床榻。

一路勞累吃過大餅,他便和衣而睡。過了一會兒,他在睡夢中被涼意驚醒,這才發現屋外已經下起傾盆大雨,門前的地面被打溼。

陳福生此時睡意全無,他起身揹著手觀察四周。這屋子以前應當是個大堂,牆上殘餘著精美絕倫的壁畫,連同木樑上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圖案,可見修繕此間義莊的主人很是費心。

可惜,世事無常一場大火只留下殘牆斷垣。

這時,他瞥見靠窗戶的兩具壽材被雨水打溼,趕緊將窗戶關上。壽材被雨水沖刷後,露出斑駁的腐木,上面都是些坑坑窪窪的小洞,應當是白蟻導致的。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陳福生想到這些無人認領的壽材,風吹雨淋的存放在義莊裡,

心中感到有些淒涼。

重陽佳節將近,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咱們相見是緣分,如今離天亮還早,我就盡一些綿薄之力吧。”

陳福生見壽材在長年累月暴嗮之下,很多地方都已經破損,有些於心不忍,出於善意決定修繕這些壽材。

先是替換腐爛的木板,將白蟻啃食的地方修補,最後塗上樹漆防腐。

這一宿,陳福生不辭辛勞敲敲打打,不知過了多久,最後一具壽材修繕完畢,他長呼一口氣坐在地上休息。

耳邊傳來滴答的雨水聲,一股疲倦之意湧上來,他倚靠在牆上進入夢鄉。

俄頃,屋內出現五個黑影,他們逐個走向睡夢中的陳福生,朝他作揖行禮,並在他的懷裡放了一樣東西。

俄頃,五個黑影原地消失不見。雨聲、鼾聲、聲聲不息。

窗外雞鳴三聲,陳福生從睡夢中醒來,只覺得神清氣爽,疲倦之意竟然全沒了。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他收拾好工具背上行禮出門,他將門窗關閉,防止雨水或者強光腐蝕壽材。

離開義莊後,他徒步走向曹縣,忽然聽見懷中有金石碰撞的聲響,發出“叮叮”聲。他觸手摸到幾塊冰涼的東西,拿出來後嚇了一跳。

原來不知何時懷中多出五根金燦燦的金條!

陳福生一路上都百思不得其解,他曉得懷璧其罪的道理,心中越發擔憂。回到家裡,妻子張秀娥見丈夫愁眉苦臉,遂問發生何事?

陳福生讓妻子關上門窗,從懷裡拿出五根包裹嚴實的金條,張秀娥見後驚愕的捂住嘴。

“相公,你莫不是犯了壞事?”

陳福生連忙擺手,就將在義莊住宿後身上驟然多了五根金條的怪事坦白。

張秀娥聞言後沉默不語,五根金條的誘惑很大,這擱在誰手裡都忍不住想貪墨下來。

可是,她卻覺得此事有蹊蹺,“相公,須知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道理,驟然多出五根金條,咱們不能隱藏,若是奸邪小人故意存放在你身上,想必他很快就會找上門來索取,到時候我們就危險了。”

“哎呀,我怎麼沒想到這茬,我這是把危險帶回家了。不行,我這就去報官以防不測。”

張秀娥也覺得應當如此,陳福生不顧勞累上包袱去縣衙報官。

轉下,縣令趙大人在後衙處理事務,聽衙役來稟告說是村民陳福生偶然得到五根金條前來上交。

趙大人年近四旬,剛正不阿,素來急公好義。聽聞陳福生拾金不昧很是讚許,於是把他叫來後衙,讓其將事情經過娓娓道來。

於是,陳福上就從在河道幹木匠活說起,直到在義莊門口發現金條為止。

趙大人聞言唏噓不已,沒想到陳福生有這般奇遇,他熟讀經史子集很快就明白得到五根金條的緣由。

他微微一笑,說道:“這是你應得的,安心收下就好了。”

陳福生誠惶誠恐表示不敢收下,趙大人向他細細解釋。

他告訴陳福生, 五根金條是他出於善心修繕五具壽材得到的報酬,冥冥之中有天意,好人有當有好報。

趙大人親自送陳福生離開衙門,見其遠去的背影,忍不住說道:“但行好事,莫問前途。”

回家後,陳福生將趙大人的話複述給妻子張秀娥聽,“娘子放心好了 ,趙大人讓我安心收下,並且我也決定接手那座義莊,將其重新修繕一番,給窮人提供遮風擋雨的地方。”

民間故事:木匠夜宿義莊,修繕五具壽材,睡夢中懷裡多了五根金條

王員外聽聞陳福生回來後,遵守承諾替他引薦京城的郎中,此人妙手回春,果然將昏迷不醒的張秀山治好。

為了方便照顧一家人,陳福生在縣城買了一間大宅子,將父母和岳父母接來一起居住。

幾年之後,陳福生雙喜臨門,妻子張秀娥誕下兒子,小舅子張秀山進士及第連中三元。

陳福生富貴之後沒有忘本,一生行善積德做好事。從此,一家人平安順遂。

(故事完)

小樹說:窮木匠陳福生,出於善心在義莊修繕破損的壽材,得以被饋贈五根金條。驟然富貴沒有忘本,他不僅治好了小舅子的病,還讓一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皆是他做好事得到的回報。

常言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故此,常懷敬畏之心,謹言慎行,積德行善,方能享受福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