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 由 夢天教育說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05
簡介小編們要求其中一組學生進行心理比對,即圍繞兩個關於願望達成的關鍵詞以及兩個關於現實障礙的關鍵詞展開幻想,並讓其思緒在兩者之間轉換(先從樂觀的詞彙開始),然後將他們腦子裡面出現的東西詳細地記錄下來

幻想的幻能組什麼詞

引言

讓人行動起來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有所幻想,然後立刻將阻礙幻想達成的現實放在他們面前。

小編

將二者的對峙稱作

“心理比對”。透過心理比對,

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避開其令人鬆懈的副作用,並將其轉化為一種工具,用於喚起人行動的動力。為了檢驗心理比對有沒有道理,

小編

需要透過實驗來證明。然而,心理學家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往往是借用其他學者此前開發出來、經過驗證的調查問卷、實驗程式、理論正規化。

比如說,在研究樂觀幻想的鬆弛作用時測量了志願者的血壓,因為此前的研究早已證實它與人的情感活力有關。

而心理比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因此

小編

必須從零開始,根據幻想對人的誘導作用進行測量,亦即研究人員所稱的

“可操作變數”。這是一個創新的機會,很有趣,同時也很傷腦筋。開展研究,不僅牽扯到時間和資金的問題,其結果也是未知的。要是實驗設計的有誤,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毫無意義。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用了很多時間來設計實驗,並尋找可能的理論正規化。既然

小編

對其他假設持懷疑態度,就得將其設計為對照組。

首先,既然小編的假設是“樂觀幻想”與“現實障礙”共同為人提供幫助,而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單獨起作用,那麼,小編就得在實驗中加入兩個對照組。

一個對照組是隻對未來持樂觀幻想的志願者,另一個對照組是隻看到現實障礙的志願者。

小編

還懷疑,只有在幻想了願望實現之後,人們才會把生活中的事實當作障礙。否則,這些事實就將處於

“中立”的狀態;在人們眼裡,它們就不是通往快樂結局路上的絆腳石。只有在腦中“經歷”過快樂結局,體驗到它所帶來的輕鬆和快樂,人們才能真正將現實中的某些東西認作障礙。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小編還在志願者中加入了第三個小組,即“逆序比對”——先想象現實問題,然後再開始樂觀地幻想。

如果心理比對真的有效果,那麼在做過心理比對的志願者身上就能看到行為的改變,而在其他兩組志願者身上則不會有相應的表現。

此外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怎樣喚起被測試者的幻想。幻想的內容怎麼選?

在讓志願者開始展開幻想時,該使用什麼樣的話語?連續幾周時間,小編都在思考這些問題。

小編

回顧了自己及學生們的幻想內容,還詢問了一些熟人的願望。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大多數朋友和熟人告訴

小編

的,都是與人際關係、學業、事業有關的願望,如約某人出去,跟配偶或家人和睦相處,考個好成績,完成論文

……顯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願望,

因此,小編打算先不給他們一個特定的幻想情景。要是小編能讓志願者自發地產生其願望,那他們的幻想將是最充分、最成熟的。

小編

還發現,人們往往覺得有義務反思他們自己擁有的情緒或感受。

在對朋友和熟人進行初步調查的時候,

小編

就發現他們很難毫無顧慮地展開幻想,且往往受到心智的侵擾,不由自主地產生疑問:該把什麼願望、結局、障礙記錄下來,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描述。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在不同的願望之間切換,或者想出一系列的結果和障礙,並最終迷失在

“哪個結果和障礙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因此,

在讓志願者展開幻想時,小編必須小心設計情景,從而能讓他們毫無拘束、毫無顧慮地體驗自由流動的影象流。

於是,小編要求志願者總結幾個關於樂觀結局及其障礙的關鍵詞

。這樣做將帶來一個額外的好處:

小編

的幾位同事認為,只要志願者提到樂觀的未來及其障礙,就足以對他們產生激勵,並使得行為改變;不過,

小編

認為僅僅幾個詞語還不夠,其

“魔力”還是在心智中由自由聯想所闡釋的最佳結局及其障礙(換句話說,在影象中生成)。為了驗證

小編

的假設是否正確,

小編

讓所有志願者都提交他們關於最佳結局和障礙的關鍵詞,但只有心理比對組志願者依靠自由聯想對此進行闡釋。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如果僅僅提到結局和障礙就已經足夠,而依靠自由聯想對此進行了闡釋是無足輕重的,那麼所有參加測試的志願小組都應該受到同樣的影響,而非僅僅體現在心理比對組志願者身上。

經過數週的準備,

小編

和同事召集了德國柏林兩所大學的

168名女大學生。首先,

小編

們讓她們想一下當前她們最大的個人願望或最關心的個人問題,然後讓她們用百分數評估一下自己實現願望的可能性。

每位志願者需要寫出4個與願望達成有關的樂觀的詞語或短句,以及4個與現實障礙有關的詞。

小編們要求其中一組學生進行心理比對,即圍繞兩個關於願望達成的關鍵詞以及兩個關於現實障礙的關鍵詞展開幻想,並讓其思緒在兩者之間轉換

(先從樂觀的詞彙開始),然後將他們腦子裡面出現的東西詳細地記錄下來。

們特別關照這一組學生:

“只要有需要,用多長時間、用多少頁紙記錄都可以。如果寫不開,可以寫在紙的背面。”

上面這一組志願者就是心理比對組;第

2組學生只幻想4個與實現願望有關的關鍵詞(沉湎於樂觀幻想的小組);第3組學生只幻想4個與現實有關的、妨礙她們實現願望的關鍵詞(只看到現實障礙的小組);還有第4個小組,即逆序比對組,她們是首先思考一個與現實障礙有關的詞,然後再思考一個與樂觀未來有關的詞,一共做兩次。

測試完成之後,立刻要求所有志願者思考一下她們與人際關係有關的願望和擔憂,並評估各自的內心活力水平。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兩週之後,

小編

們又給她們寄出了調查問卷,讓志願者列出在上次測試完成後她們為實現願望所採取的行動。此外,她們還指出了,在採取行動的過程中,哪兩個階段是最難的。

此次研究的結果很令人驚訝。此前

小編

們預測,所有使用過心理比對的志願者都會受到激勵。然而,在審查調查資料時,

卻驚訝地發現,只有一部分使用了心理比對的學生覺得更有幹勁並立刻採取行動去實現願望,其他人則沒有這麼做。其區別在於,她們是否覺得一開始就有機會取得成功。

如果志願者基於以往的經歷認為存在成功的可能,那麼,在心理比對的影響下,她們的活力確實比其他幾組志願者有顯著提升

。倘若她們對實現願望的判斷並非基於以往經歷,那麼與其他志願者相比,她們內心感受到的活力以及所採取的行動就會少一些。

從這項實驗來看,心理比對似乎比

小編

們預想的更有用。做過心理比對的人,在想到自己的願望時,並不是立刻就

“點火”行動起來。如果這個願望幾乎無法實現,那麼就此放手,轉而關注那些能有進展的願望,豈不是更好嗎?

透過心理比對,可以將幻想置於現實基礎上,喚起人的行為動力

倘若你的籃球才華出類拔萃,但在音樂方面並不出眾,那麼,每天用4個小時練習小提琴,並打算考音樂學院,這是合理的選擇嗎?回想一下以前你被音樂學院招生委員會一次次拒絕的苦澀滋味,要是能專注於一個能夠實現的願望、一個能跟你產生共鳴的願望——如在社群大學的籃球隊裡當首發中鋒,豈不是更好?

看起來,並不是所有對達成願望的努力追求都能給人們帶來益處,關鍵還是要看該願望是否有達成的可能性。大家肯定認識一些開始採取行動的時間。

結語

對成功的期望值越高,做過心理比對的志願者就會越早採取行動解決對人際關係有所擔心的問題;而在其他三個對照組(沉湎於樂觀幻想的小組、只看到現實障礙的小組、逆序比對組)的被測試者身上則未體現出這種聯絡。

這樣的人,他們起初一直追逐著幾乎不可能達成的願望,忍受了好多年的沮喪情緒後,最終放棄了該夢想,轉而去追逐更有可能實現的夢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