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周易本義》中的福建文化元素

  • 由 東南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18
簡介吳革先後刊此二書,是分開刊刻,遂使朱子的《周易本義》的原貌得以保留

奮本義是什麼

《周易本義》中的福建文化元素

《周易本義》宋刻本書影

《周易本義》一書,與福建文化有密切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此書的著述和刊刻出版,以及本書中的福文化元素上。

正本清源,揭開神秘面紗

此書著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著述地點在福建。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學的集大成者。世尊稱其為朱子。他所創立的學說,稱為閩學;創立的學派,稱為考亭學派。為建構其理學思想體系,朱子遍注群經,《周易本義》為其《易經》系列的主要代表性著作。

《周易》本稱《易》,有人認為它產生於周朝,所謂“文王拘而演《周易》”。“周”的含義另一解是,鄭玄《易論》認為該書“周普無所不備”,故名《周易》。儒家奉其為經典,故又有《易經》之稱。朱子的《周易本義》是探討《周易》的來源和闡釋其本義的一部哲學著作。其基本觀點,認為《易》原本是一部卜筮之書。“其言皆依象數以斷吉凶”(《朱文公文集》卷六十《答劉君房》)。所謂卜筮,“卜”是上古人用龜殼來算卦,“筮”則是用蓍草來占卜。在撲朔迷離的卦辭、爻辭中,蘊藏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社會生活的經驗和某些哲學思想的萌芽。朱子的《周易本義》一書在正本清源上下功夫,從而揭開了《周易》的神秘面紗,還其卜筮之書的本來面目。這種觀點,為後來的學者所接受,為此後的易學研究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也為明代閩南以蔡清為首的晉江易學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古代易學研究中,漢朝人講《易》,多重象數,魏朝王弼則以老莊玄學釋義。發展到宋代,易學就分為由陳摶、邵雍為代表的象數學派,和以胡瑗、程頤為代表的義理學派。朱子撰著此書的另一原因是,他有感於宋代“諸儒之言象數者,例皆穿鑿;言義理者,又太汗漫,故其書為難讀。此《本義》《啟蒙》所以作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答劉君房》)朱子在此書中,在探究《易經》本原精微之意的同時,又綜合象數和義理兩派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從而在宋代易學研究中獨樹一幟,併成為其集大成的理學思想的重要標誌之一。

閩刻傑作,更為宋版書上乘

《周易本義》的最早刻本,來自南宋建陽一家不知名的書坊,但這只是一個“盜版書”。淳熙四年(1177年),朱子在建陽編成《周易本義》時,只是一個推敲未定的稿本,即被書坊竊出刊行於世。對此,朱子頗耿耿於懷,曾在與友人的書信中多次提到。如《答劉君房》中說:“《本義》未能成書而為人竊出,再行模印,有誤觀覽。”此本的意義在於,為推動福建出版史的最早版權觀念的形成,從“反向”出了一把力。

此書知名的刊刻者是吳革,也是一位易學家。他是在朱子傾力重建的白鹿洞書院肄業的弟子。為此書寫序時,他理所當然地自稱是朱門“後學”。吳革,字時夫,號恕齋,德安(今江西德安縣)人,因德安為九江所轄,故有“九江吳公”之稱。宋鹹淳元年(1265年),他在擔任建寧知府(治所在今南平建甌市)時,在建陽刊刻出版了朱子《周易本義》一書。此刻本是宋代官刻本中的名刊,現存國家圖書館。其事蹟史志罕見記載。歷代《建寧府志·職官志》中均僅列其名,其原因與吳革任府事一職時間甚短有關。弘治《八閩通志》載其小傳雲:“鹹淳二年(1266年)知福州,為政雅重風化,嘗創道立堂祠濂溪以下諸賢,又附以賢牧。又創經史閣,官至戶部尚書。”(明黃仲昭:弘治《八閩通志》卷三六《秩官志》)由此可推出,吳革知建寧府不過一年時間,次年即移知福州。對《八閩通志》有所補正的,還有鹹淳《臨安志》、嘉靖《九江府志》、萬曆《南安府志》、康熙《福建通志》等志書所載。

吳革刻本《周易本義》,全書十二卷,另有《易圖》一卷、《五贊》一卷、《筮儀》一卷。這個刻本完整地儲存了朱子《周易本義》的原貌。正文十二卷,分《周易》經文為上、下經二卷,傳文為十卷。《易圖》一卷收《河圖圖》《洛書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卦變圖》九圖。版式為半頁六行,每行十五字,註文雙行,行字同。白口,左右雙邊。框高24.6釐米,寬16.7釐米。字大行疏,是宋代官刻本中的名刊。此書刻工鄧生、蔡慶、吳文、阮生、吳清和藍青等,均為建陽書坊的刻工。

《易圖》前有鹹淳元年九江吳革序雲:“程子以義理為之傳,朱子以象佔本其義。革每合而讀之,心融體驗,將終身玩索,庶幾寡過。昨刊《程傳》於章貢郡齋,今敬刊《本義》於朱子故里。”序中所言《程傳》,指的是北宋程頤的《伊川易傳》。吳革先後刊此二書,是分開刊刻,遂使朱子的《周易本義》的原貌得以保留。後之學者,如宋人董楷撰《周易傳義》、明人胡廣撰《周易大全》,合程朱之書為一,割裂朱書,散附於《程傳》之下。明奉化教諭成矩欲恢復《本義》原貌,刪去《程傳》,獨留《本義》,而其次序,仍襲《程傳》,此即《四庫全書》本《周易本義》後所附《重刻周易本義》四卷本。學者選用版本,於此不可不慎。

李致忠先生評價說:“前人常用‘行格疏朗,字大如錢’來形容宋版書的書品。以這兩句話來形容吳革所刻朱子《周易本義》,實可謂足恰到好處的自然描述,而絕非誇張溢美的修飾。所以此本僅就書品而言,非但是閩刻中的傑作,也是宋版書中的上乘。而時經七百餘年,竟能完好地傳至今日,當然就顯得更加珍貴了。”(李致忠《宋版書敘錄》,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艱難守正,則無咎而有福”

此外,《周易本義》對福文化的理論建構也有值得一提之處。一般來說,對洪範“九疇”“五福”的理論研究,主要體現在朱子的“書經學”方面的成果,如《書集傳》《儀禮經傳通解》等系列著述中。但在其“易經學”著作中,也偶有表現。也就是說,在《周易本義》中,也有值得重視的福文化元素。

如朱子在本書中,透過對“九三”卦“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的解讀,得出“艱難守正,則無咎而有福”的結論。這一結論,正是我們今天所應著力倡導的艱苦奮鬥、守正創新的“創福”精神相合,與儒學先聖所提倡的仁學思想、民本思想一脈相承。故朱子有題為《仁術》的詩,其中有句曰:“擴充從此念,福澤遍斯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