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 由 周苡美妝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17
簡介(見周傳瑛《崑曲生涯六十年》)這是全體“傳字輩”在“崑劇傳習所”、“新樂府”、“仙霓社”幾個時期的演出劇目,與上述桑書統計基本接近

鄱陽贛劇十五貫詞哪裡找

本文乃作者小章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對於崑曲,特別是當今缺乏清醒的理論指導,又普遍存在迷失自我弊端的崑曲而言,則是毀滅性災難。20世紀40年代末期,南方“

仙霓社”(包括“新樂府”)

和浙江昆弋“

洪福班

“先後散歇,北方昆弋班社亦息影星散。至此,專業演出的崑曲團體已瀕臨絕滅,全國僅剩一個由蘇灘藝人朱國樑組織的“

國風蘇劇團

”兼演少量崑曲。這是一個“

七個演員分男女,獨腳樂師兼文武

”,一共才八個成員的窮困家族班子。板鼓也沒有,用梆子代替。兩人合穿一雙舊靴,破衣爛衫十不全

(周傳瑛《崑劇生涯六年》)。

這是崑曲流傳400餘年後尚未熄燼的一星微弱火種。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國風蘇劇團

新中國建立伊始,新時代的激情湧動在神州大地,對

“舊事物

”的激進態度,使過去時代的東西被大浪淘沙,席捲而去。崑曲也難逃不屑一顧的噩運。歷史機遇中的偶然與必然,有時是交織著發生的。正是在既必然又偶然的情況下,就是上述這個蘇灘兼演崑曲的窮困班子,演出了經過改編的

《十五貫》

,使崑曲奇蹟般地復甦再生。同時還因為這

《十五貫》

密切配合了當時“

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官僚主義”、“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的政治生活需要,既符合當年“

文藝為政治服務

”政策標準,又部分保留了傳統崑曲絕妙的性格化人物表演的高度藝術成就,因而群眾歡迎,更由國家領導人出面肯定。這樣在政治和藝術雙重成功的機遇下,崑曲重新成為傳統藝術殿堂中的高雅珍品,登上新中國的舞臺。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十五貫

新中國戲曲藝術,完全擺脫了舊時代的

“小道

”地位,崑曲更受推崇。但是崑曲在新時代的生態環境,從農業社會一下子跨越到工業和後工業時代,外部生存環境完全變異。作為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土壤一也就是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

中所說“

一代又一代之文學”

的社會歷史條件、人文因素、生活方式等等,皆已不復存在。因此,重新獲得生命的崑曲,卻又遇到生態環境和保護傳統的矛盾問題。50年來,生態危機一直與崑曲形影未離。這就是人們所說,崑曲危機的根源所在。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新中國戲曲藝術

擇其要者,略述如下:孤島現象據統計,全國戲曲劇種有370餘個之多,崑曲在其中是370餘分之一;與崑曲關係最近的是京劇,最盛時,全國京劇團不下300個,近年京劇也在縮減,估計至少還有100多個,而崑曲僅為6個,比例甚微。過去數十年間,常在“

緊縮編制”、“集中管理”

和“

文革

”的情況下,崑曲團體往往並人京劇團體,有時稱作“京崑劇團”,有時乾脆稱作

“京劇二團”

,崑曲已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在相對壯大、強盛的京劇和全國370多個劇種面前,弱勢的崑曲已在事實上成為大海中的小塊孤島。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在過去數百年間,崑曲曾經覆蓋明、清政權所至之處的絕大部分地區,是全國的“

官腔”

。同時也滋潤著產生全國各種地方戲的土壤。據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卷統計,全國各地有川劇、湘劇、婺劇、祁劇、贛劇、桂劇、柳子戲、正字戲、巴陵戲、晉劇、秦腔等26個地方劇種裡保留著崑曲的部分劇目聲腔或曲牌,故崑曲歷來有“

百劇之母

“之稱。但在數百年歲月的遷換中,這些西北、三閩、嶺南、中南等全國各地的“

遠親

”,久已和崑曲割斷了臍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基因。兒孫們遠去,老祖母孤零。而且過去也從來沒有找過這些“

遠親

”,以找回些老家底。崑曲只“

畫地為牢”

,自我設限地守著,建國後主要是

“傳字輩

”和北方昆弋傳下的一點遺產。本來天然具有的和全國許多劇種的血緣關係,連著盛時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後來又到了各種地方戲裡的藝術珍寶,都隨逝水而去,以“

家底

”而言,“

大戶

”也成了“

小戶

”,而且是孤島上“

小戶

”。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婺劇

但是京劇一直沒有 和崑曲割斷“

親情

”,而且扮演了許多崑曲劇目,演唱崑曲。據說梅蘭芳學過30多出崑曲旦行戲。其他行當如

《挑滑車》《林沖夜奔》《刀會》《鍾馗嫁妹》

等等武生、老生、淨行的戲,許多名家也都按照“

昆路子

”演。這些情況使人們淡化了京、昆之間的差異,而且昧於文化基因的根本差異,往往採取“

一鍋煮

”的態度。因而由京劇演員演出的崑曲,雖然輪廓差是,但其肌理、精神、韻味皆已京劇化了。

本文開始的例子,就是這一現象的明證。但是京劇一直沒有 和崑曲割斷“

親情

”,而且扮演了許多崑曲劇目,演唱崑曲。據說梅蘭芳學過30多出崑曲旦行戲。其他行當如

《挑滑車》《林沖夜奔》《刀會》《鍾馗嫁妹》

等等武生、老生、淨行的戲,許多名家也都按照

“昆路子

”演。這些情況使人們淡化了京、昆之間的差異,而且昧於文化基因的根本差異,往往採取“

一鍋煮

”的態度。因而由京劇演員演出的崑曲,雖然輪廓差是,但其肌理、精神、韻味皆已京劇化了。本文開始的例子,就是這一現象的明證。

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新中國戲曲藝術

挑滑車

人們應該看到,京劇學習崑曲,是在做加法,而崑曲界學習京劇,則是不折不扣地做減法,會失去許多屬於崑曲獨有的、深層的藝術特徵和特質。

“孤島

”現象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但是要使崑曲在

“孤島

”現象中健康生存而不被淹沒,需要更多的智慧,還需要冷靜而清醒的頭腦。劇目銳減“

詞山曲海”

原是指書面文字的文學現象而言,後來因為“

詞曲

”成為傳奇的同義詞,所以也移用於形容崑曲演出劇目之多。明末清初崑曲盛時的上演劇目,究竟有多少,至今未見古人的精確統計。桑毓喜

《崑劇傳字輩》

根據1924-1942年上海、蘇州、南京報載4800餘場“

傳字輩

”的演出廣告綜合整理,共約“

近700出

”,

“傳字輩

”藝術家周傳瑛也曾粗略統計過當年“傳字輩”的演出劇目。

約為開場吉慶戲5出,北雜劇21出、傳奇520出、時劇新戲102 出,共約648出。(

見周傳瑛《崑曲生涯六十年》)這是全體“傳字輩”在“崑劇傳習所”、“新樂府”、“仙霓社”

幾個時期的演出劇目,與上述桑書統計基本接近。至於周傳瑛本人,包括演過和晚年尚可記得其演出格局的,約為400出。此外,“

傳字輩

”中的“

老大哥”

沈傳芷,因得其父沈月泉私房傳授,故被稱為會戲最多。他晚年對筆者說,自己演出過的小生和正旦戲約200出;知其排場但屬於其他行當家門的,還有200出左右,共計也約400出,與周傳瑛情況相侔。亦即意昧著,如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傳字輩”

諸藝術家尚在壯年的時候,積極組織搶救的話,尚可保留不少於400出崑曲摺子。

參考資料《京劇的歷史 現狀與未來 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