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十院創新】心內科:用中國智慧安撫顫抖的心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09
簡介74歲房顫消融“二進宮”退休護士“PAC生理性起搏+消融房室結+封堵左心耳”三管齊下一勞永逸74歲老太太是一位退休護士,因為陣發性房顫接受射頻消融手術治療2次,仍頻繁發作房顫,藥物難以控制,且服藥後多次出現心動過緩症狀

區域性麻醉分為哪幾類

編者按

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研究型醫院建設,以高水平醫療服務彰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特開闢“十院創新”專欄,集中展示醫院在臨床診療病種、專案上的創新與突破,以弘揚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改革創新的醫院發展正能量。

【十院創新】心內科:用中國智慧安撫顫抖的心

92歲老翁頻感心慌、心悸,檢查卻未見顯著心肌缺血;

52歲快遞大叔X光下心臟影像“大如籃球”,稍一活動就氣短心慌;

74歲退休護士兩次接受消融治療,術後服藥卻又導致心動過緩。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三位“心病”患者,乍看起來症狀大相徑庭,而背後的癥結卻是同一個——房顫。

提到房顫,很多人會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不就是心房‘抖’幾下嘛,頂多就是難受,沒啥大不了”。然而現實卻是,房顫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疾病,患者最終往往會併發腦梗與心衰,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誘發腦梗、心衰——房顫疏於治療後果嚴重

【十院創新】心內科:用中國智慧安撫顫抖的心

不同於心梗“即刻”就會帶來生命危險,房顫的危害存在顯著的“滯後”效應。當房顫發作時,原本保持正常搏動節律的心房發生高頻率的“顫抖”,雖不像室顫那樣馬上就會危及生命,但易使心房中的血液產生微小的血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便會在一個稱為“心耳”的部位滋生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隨血流進入腦部,便會誘發腦梗。

房顫長期疏於治療還會產生另一個嚴重後果——心衰。心房部位的心肌長年累月處於高頻“顫抖”狀態,最終會因“疲勞”而出現收縮無力,就像身體其他部位的骨骼肌一樣。心房肌肉“疲勞”的後果就是房腔擴大,產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無論是腦梗還是心衰,後果都十分嚴重,輕則影響生活質量,重則有生命危險。

易復發、創傷大——房顫傳統療法弊端顯著

時間倒回數十年,彼時對於房顫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只能透過抗心律失常藥物來控制症狀。藥 物療法不僅療效不佳,而且易產生顯著副作用,因此熱消融術應運而生。

所謂熱消融就是用電磁波產生的射頻能量將心臟中產生異常電訊號的部位“燒”掉。該方法雖然療效顯著,但由於熱能在人體組織中有擴散效應,在“燒”毀產生異常電訊號組織的同時難免會損傷正常心臟組織,而且採用該療法需要全身麻醉,這對患有多種基礎疾病、耐受性較差的老年患者來說往往不合適。

基於此,由徐亞偉教授領銜的十院心內科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AF-PACC策略”(P(Pace):生理性起搏,A(Ablation/AV node):AV消融,C(Closure):左心耳封堵,C(Cryo/Catheter):冷凍/導管消融),幫助廣大患者制訂更好、更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從而有效應對房顫復發、缺血性卒中、心功能惡化的風險,實現房顫診療環路的全過程閉合。

92歲老翁無法耐受全麻下熱消融

“CC冰雪魔法”局麻下消除隱患

92歲老先生自述多年心慌發作病史,明確診斷房顫,因為心動過緩也植入起搏器治療,術後用藥物仍然難以控制房顫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其他醫院多次因為年齡過大手術風險過高不能耐受射頻消融治療婉拒手術。

來十院心內科就診後,徐亞偉主任和趙鼕鼕主任經過詳細評估,覺得病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狀態好,雖然可能不能耐受靜脈麻醉和射頻消融手術,但是十院特色的冷凍球囊消融具有風險小、時間短和病人痛苦小的特點,區域性麻醉條件下就能安全實施。考慮高齡患者卒中風險更高,再次手術可能性極小,在徵得患者和家屬同意後,行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全程清醒配合醫生,從上臺到完成手術下臺僅52分鐘。患者住院時間僅3天。

出院隨訪4年,老先生至今再無房顫及腦卒中事件發作。

52歲快遞大叔不堪“籃球心”重負

“PA生理性起搏+房室結改良”解除病痛

52歲外賣大叔,心悸持續發作一年餘,仍堅持工作維持生計,在一次外賣途中心慌胸悶加重導致暈厥,工友將其送至急診,確診為心房顫動,心力衰竭,胸腔積液,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射血分數僅14%~17%(正常人為50%~70%),左心房大小直徑達60毫米,遠超正常值範圍,X光下心影大如籃球。

十院心內科專家會診後考慮心臟極度擴大,心力衰竭,單純消融複發率高。考慮患者經濟因素不能接受復發後再次手術治療,且患者年紀輕,生活負擔重,對體力和心臟功能要求較高,需要透過手術儘可能一次性控制房顫症狀並最大可能逆轉心臟衰竭。徐亞偉主任和趙鼕鼕主任為患者實施了生理性起搏+房室結改良的聯合手術。術後患者心率即刻由130次/分降至正常範圍,心衰症狀緩解,3天后順利出院。一個月後複查心超,心臟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射血分數升至52%。

大叔經過短時間休養,已經重返工作崗位。

74歲房顫消融“二進宮”退休護士

“PAC生理性起搏+消融房室結+封堵左心耳”三管齊下一勞永逸

74歲老太太是一位退休護士,因為陣發性房顫接受射頻消融手術治療2次,仍頻繁發作房顫,藥物難以控制,且服藥後多次出現心動過緩症狀。平素活動明顯受限,步行幾十米就心慌胸悶氣促,心超提示心力衰竭。醫生拒絕為其行第3次射頻消融手術,半年前腦梗入院治療,後下定決心一定要根治房顫。

經人介紹,輾轉來十院尋求新的治療方案。徐亞偉主任和趙鼕鼕主任為其安裝了基於希氏束起搏技術的生理性起搏器,同時消融房室結、封堵左心耳。一次性完成三種手術操作,同時解決了患者房顫症狀控制和腦卒中風險控制兩個問題。

術後老太太再未發做過房顫症狀,一個月隨訪心臟顯著縮小,心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整合最佳化房顫診療“工具箱”

“全型別患者”“全房顫危害”一攬子解決

【十院創新】心內科:用中國智慧安撫顫抖的心

徐亞偉團隊提出的房顫診療環路全過程閉合策略“AF-PACC”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這個策略能夠處理所有的房顫患者,二是這個策略能夠控制所有的房顫危害。

在十院房顫中心,已經建立了以藥物治療、導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房室結改良、生理性起搏等技術為主的房顫治療工具箱,十院團隊在這些技術的應用和掌握方面均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礎。在房顫治療過程中,針對所有房顫患者進行精準評估,給予患者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選擇,組合方案是單一方案的有益補充。相對於傳統的方案,不再侷限於各亞專業的思維,而是整體看待患者房顫的病程進展到哪一步,適合採用那種方案或者是組合方案,從而達到症狀控制和卒中預防的目標。這一理念和臨床的結合需要術者同時掌握的技術更多,要求也更高,同時更強調病人的規範化管理。

十院團隊提出三方面的經驗:1、建立針對每個房顫住院病人的檔案,包括基礎疾病資訊,基本檢查,卒中和出血風險評分,在此基礎上提出治療方案,供治療組醫生討論和患方選擇,選擇的要素包括房顫控制預期、手術風險及費用等,充分保證患者知情權和選擇權;2、提高各種亞專科手術技能,加強整個手術團隊的整合,確保手術安全高效;3、固定術後的隨訪模式,跟社群聯動建立房顫慢病管理系統,確保治療連續性。

如今,基本上針對每個患者都能至少提出兩種治療方案選擇,治療更加靈活也更加客觀,絕大多數患者術後都能得到較大的心功能改善,有著令人滿意的術後效果,患者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原標題:《【十院創新】心內科:用中國智慧安撫顫抖的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