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 由 晨光微曉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08
簡介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偶然會被小夥伴影響,但是作為父母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依然可以進行引導,這樣不僅不是壞事,反而增強了孩子堅定做自己的可能

髒用當地方言怎麼說

週末帶倆娃和小夥伴們一起外出。

途中聊起方言,好友家孩子突然大喊著“別再說了,土話太髒了!我不想聽!”

有那麼一會兒沒有聲音,孩子可能以為我們沒聽清,又大聲解釋:

“一說土話我們同學都說不好聽,太髒了。我大姨他們就這麼說,太難聽了,我不想聽!”

聽到孩子這麼說,我們一起的幾位家長也就明白了,這其實是孩子之間的互相影響。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聽到孩子這麼說,我們通常會有三種反應:

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說?

是不是家長這麼教的?

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該怎麼辦?

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偏差,而是在與同齡夥伴交往的過程中,被別的小朋友影響了。

孩子的交往與影響不是我們能夠設計的

小薇的兒子灝灝上了幼兒園,小薇因為兒子入園後的變化焦慮了。

原因是這樣的:

小薇做了媽媽之後,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參加各種父母成長課程。

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她華麗轉身變成了超級媽媽的楷模。

不熬夜、戒電遊,學烹飪、更是利用閒暇時間向茶道、香道、插花藝術類邁進,妥妥的一枚生活家。

小薇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環境,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模式。

在小薇的努力下,她的兒子灝灝從小就懂事、乖巧、自律,還很有禮貌。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但是入園之後,灝灝慢慢和小朋友們接觸一段時間之後,學會了踢門、粗魯地大喊大叫,甚至有次還指著小薇大喊:

“你這個討厭鬼,不要擋我的路。”

小薇很無奈,這麼辛辛苦苦培養的好習慣,怎麼就這麼輕易被同齡小朋友帶走了呢?

如果破壞了之前的好習慣,那麼上幼兒園的意義在哪裡?

孩子成長需要夥伴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普把孩子上學前的主要社會化關係分為兩種,分別是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

親子關係中父母比孩子擁有更多的權威,也享受更多的權利,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屬於垂直模式。

而孩子在和小夥伴交往的過程中,在認知和心理發展水平上差不多,所以更是一種水平關係的交往。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這樣的夥伴關係可能在某個階段會出現一些類似灝灝或者朋友家女兒關於“土話”認知或者行為困擾,但卻能帶來更多的益處。

首先,同齡人的交往可以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社會認知,鍛鍊孩子的社交技能。

在家長、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之中,孩子得到的是指導,只有在同齡夥伴中間,他們才更能平等地相處,透過打打鬧鬧、磕磕絆絆,從實際交往中獲得結交朋友,維繫友情的社交技能。

其次,同齡人的交往更有利於孩子形成自我的概念。

之前我們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孩子只和父母相處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認知來自於父母的評價。

只有在同齡夥伴互相接觸之後,他才會透過平行地比較、觀察、相處來確認自己的狀態。對自己的認識也才能夠更加全面。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另外,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讓他們可以體驗到友誼、歸屬感,學會愛和尊重。

好多家長說,歸屬感父母也能給啊,家庭的歸屬感不是最強的嗎?

父母家庭給孩子的歸屬感更傾向於給孩子安全感,而同齡人的接納和友愛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而同齡人所帶來的友誼,同頻的互動,這些也是親子關係無法給予的。

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慢慢學會如何尊重、包容對方。

最後,長期來看,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

當孩子要融入同齡集體的時候,他們就要開始慢慢學會遵守規則。

當然除此之外還會在團隊中學會合作、承擔責任、從自我中心慢慢懂得看向集體,學會助人、謙讓。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經歷過同齡人集體交往和相處,才能在家長、老師的引導之下形成孩子個人良好的人格。

面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小情況,作為父母,我們雖然不能粗暴干預,卻可以全面瞭解積極引導。

父母老師3步走,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

如果孩子真的在交往過程中出現了小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全面瞭解孩子遇到的情況。

比如,當我聽到孩子說土話“太髒”的時候,我就不動聲色地繼續引導聊天,瞭解到是她同學說“土話太髒”。從而明白,孩子的這一論斷是受到了同齡人話語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澄清概念。

聽完朋友家孩子的話之後,我笑著跟她說,你是不是覺得東西掉土裡就髒了。

但是漢語的字詞可不止一種含義,比如說土,可以指灰塵,也可以指某個地區當地的東西。“土話”就是指某個地區當地的方言。

習普通話更利於不同地方的人交流,但是方言也很有特色,很特別啊。

最後是讓孩子看得更全面。

解釋完,我又告訴幾個孩子,雖然一個地方的話有可能讓別人聽不懂,不利於交流,但也有好處。

曾經就有人用“方言”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土話太髒了”,聽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別錯過孩子成長的機會

有個電影叫《風語者》就講了這樣的故事,當時盟軍與挑起戰爭的法西斯國家對戰,發電報傳遞資訊總是被德國破譯,戰爭不能勝利就一直打,死掉了太多的人。

後來有個聰明人培養了一批美國的納瓦霍族人充當資訊傳遞接收人員,納瓦霍人的方言日本人、德國人都聽不懂,也搞不清是什麼密碼,就不能掌握盟軍作戰計劃了。

這些人用自己的方言,為早日結束戰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透過這個故事,孩子們不僅明白了方言有不利交流的一面,又可以在某些地方發揮重要作用。

視野開闊了,小夥伴的某些狹隘影響也就不攻自破了。

小薇也試了這三步,知道了灝灝是因為看到幼兒園有個小男生虎子,是個比較厲害的小男生,可能心裡有些怕他,所以私下裡就會模仿虎子的行為。

於是小薇透過和灝灝一起閱讀繪本,讓他透過小犀牛的莽撞、霸道,最終認識到錯誤的故事,明白了行為的對與錯。

灝灝在經歷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更明白了怎樣做才是更好的。

孩子要成長,早晚都會接觸到社會。

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偶然會被小夥伴影響,但是作為父母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依然可以進行引導,這樣不僅不是壞事,反而增強了孩子堅定做自己的可能。

誠如一句話,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我們在育兒過程中,何曾不是在經歷風雨之後,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呢?

————————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用,請點贊轉發,謝謝!

我是晨光微曉,倆娃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喜歡閱讀,在育兒和寫作中不斷成長。投身兒童早期閱讀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