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 由 精讀君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28
簡介正如《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

孤單還可以組成什麼詞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1

孤單的時候你會做什麼?

一個人無聊、無奈、無力又沒人陪伴的時刻,你是怎麼來抵禦這些零零碎碎的孤單的?

在網上搜索一下,各種各樣的回答紛至沓來。比如:

最孤獨的時候,自己開著小號和自己的大號聊天。

我想要的,你都懂;你的孤獨,你都知道。

@碧清河

先看知乎上類似的體驗,瞬間就會感覺不是自己一個人,就沒有那麼孤獨了。

然後去做一些照顧自己的事情,洗澡,打掃衛生,享受美食,看書,愛自己。

@洪娟

1。假裝對面有人,把一些心裡話說給她聽,其實是自己和自己說話;

2。喝杯咖啡,告訴自己我並不是孤獨,我只是在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Lanta

不知何時起,

孤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

,成為我們現代生活的一種縮影。

也許是浮躁的社會中,生活工作的壓力越來越重,而虛擬社交日益完善,線上購物太過方便,足不出戶也能實現衣食住行的生活狀態,讓我們對出去見面的渴望越來越淡。

可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不管你有多孤單,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同類,因命運會把志同道合的人安置在一起。

約翰·堂恩說: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即便世間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但也一定有一個和你相同頻率的人,會在某個時刻遇到。

正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

這些經歷過孤單的作家們,像歷經千帆的長者一樣在我們耳邊絮絮講述淹沒於時光中的故事,他們教會我們在這兇險又溫柔的世界裡堅定地成長。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2

孤獨的質數也有同類相伴

質數:它跟其他數字無涉,它僅僅是它自己,它僅僅擁有它自己。

你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不被接納?有一種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嗎?

就像是質數:

“就是一個正整數,除了本身和1以外,並沒有任何其他正整數的因子,例如2、3、5、7,沒有其他數字可以組成,它跟其他數字無涉,它僅僅是它自己,它僅僅擁有它自己。”

作者以“質數”的特性,來比喻自己。品嚐過孤獨滋味的人,大概都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心境,且能夠感同身受。

孤獨的人就像一個質數,除了本身和1以外,並沒有任何其他正整數的因子。

作者自喻“質數”,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也不被支援,踽踽獨行。一路來,千辛萬苦找尋自己的“1”(找尋自己的同類)。後來發現努力找尋的“1”,最後也並不可依。

開始慢慢地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同,學會與自己做朋友,因為“他”是你的人生路上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再之後,努力讓自己成為最大的質數,突破自己,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最後也不再在乎自己是一個質數,還是一個合數,因為不論是質數、合數,還是1,最終,也僅是數字之一。

就像頭頂的星空,光輝縱有等級不同,卻正因其參差,方共同展現了夜空之美。

拋開作者文中所寫的“質數”找尋之路,實際上,那麼多的質數,本也是同類啊。

我們終其一生可能都無法找到與我們緊密相依不離不棄的“1”,但是我們卻可以找得到與自己同類“質數”,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同類“質數”中那個最好的自己。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一個人走,一個人跑,一個人流浪,一個人哭,一個人笑,一個人堅強。

但是,我們始終要相信在世界上總有和我們一樣的人,他們就如同那些“質數”一樣,雖然不能緊密相連在一起,但是卻可以互相鼓勵,互相慰藉。

至少,你不是一個人。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3

兒時的記憶在月光下鋪滿

“燭光一滅,月光頃刻洶湧而來,像千絲萬縷的瀑布,像大海的波濤,像千山萬壑裡四散的雲嵐,澎湃而來,流瀉在宇宙每一處空隙。”

其實蔣勳老師的《滅燭,憐光滿》,才是本散文集的第一篇。只不過,自我成長的路上,孤獨陪伴我們的時間更多一些。

徐孟芳老師的《質數》更能夠吻合《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這個書名。而《滅燭,憐光滿》,更像是長大了卻孤單了的我們,在追憶少年時代不曾忘卻的美好。

80後,出生農村的我,還記得小時候停電點蠟的場景。

那時候,尤其是夏季,晚上寫著寫著作業,突然就停電了,點上蠟燭,幽黑的屋裡一點點幽幽的燭光,我們繼續寫作業,媽媽繼續借著燭光為我們做衣服。

蠟燭燃盡,燭光突然滅了,月光藉著窗戶,幽幽照進來,那亮光鋪滿整個屋子;走出屋子,月光頃刻灑滿小院,讓夏夜因著月光褪去了暑熱,平添了諸多沁人心脾涼涼的暖意。

月光滿院,也滿心田。

《滅燭,憐光滿》,用恰當貼切又美好的詞彙,把我們所經歷過卻無從形容的生活小美好,那麼溫暖那麼合心那麼準確地寫了出來。

詞語匱乏,無法表述的我,讀了蔣勳老師的《憐光滿》,只覺心頭震盪,滿懷感動。卻也只能用“對,當時就是這樣的情景!”來表達自己的驚喜。順著這些文字,小時候的記憶也隨之撲面而來。

我們的快樂,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孤單卻隨著年齡而越來越多。

人來人往的繁華里,我們總有千萬種辦法,讓自己覺得孤獨,卻又沒有辦法排解。

所以越長大,就越常有陳奕迅的《孤獨患者》裡唱的那種感覺,“歡笑聲,歡呼聲,炒熱氣氛,心卻很冷。”

於是我們開始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快樂的日子,就連那一根蠟燭,一輪滿月,一隻貓,一棵樹,都能勾起滿滿的回憶來。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真的不是真的孤單。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裡,總會有那麼一個人,也許他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他的溫暖就像一個及時開關。

好比蔣勳的《滅燭,憐光滿》,像那滅燭後的月光一樣,可以一瞬間把心照亮,讓孤單不再,讓愛意湧上心田。

剎那間,你會覺得:

孤單的記憶,終於也有同類,所以不孤單。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4

那些街貓朋友陪伴的最好時光

我不相信,最好的時光,只能存在於過去和回憶中。

朱天心的《我的街貓朋友——最好的時光》則是透過追憶“那時候”人們與貓狗動物友伴的美好時光,來質疑為什麼“文明、進步”了,反倒喪失耐心和寬容,必須以祛除禍害髒亂將流浪貓狗趕盡殺絕。

“那時候也鮮有毛絨玩具,於是便對母親買來養大要下蛋的小絨雞生出深深的情感,自己擔起母親的責任日夜守護,唯恐無血無淚並老說話不算數的大人會翻臉在你上學期間宰殺了它們。”

還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忙,沒空照顧姐姐和我,我們便和家裡的貓和狗玩兒,他們就是我們的好朋友。一天一天就是在逗貓逗狗中快樂度過的。

那時候,因為有了它們,父母不在身邊也不覺得孤單。那時候,因為有了它們,沒有感覺過孤單。

後來長大了,一個人離鄉背井到北京來工作,喜歡上同鄉家中的一隻貓,便討好人家抱了一隻小貓崽回來,從此家中多了一位成員。孤單的感覺隨著它的到來也銷聲匿跡了。

再後來,小貓崽要當媽媽了,那種情景,真如同朱天心老師筆下描述的一樣:

“你等待著,幾個月,大半年,乃至貓媽媽大肚子時,你日日探望……這樣等待一個生命降臨的經驗,只有你盛年以後等待你兒你女的出生有過,所以怎會不善待它呢?

…………終至它肚子真是不得了的大的那一天,爸爸媽媽為它佈置了鋪滿舊衣服的紙箱在你床底,你守歲似的流連不睡,倒懸著頭不願錯過床下的任何動靜。”

就這樣,因為有了它們,一個人孤單的生活從此有聲有色,讓家也有了煙火。

在成長的過程中,貓狗動物,花草樹木,都是我們的同類。

願你的成長,因為有它們,不再孤單。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5

你和你的同類終會相遇

孤獨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經的一種歷程。

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裡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博爾赫斯的《你不是別人》說:

命運之神沒有憐憫之心,上帝的長夜沒有盡期。你的肉體只是時光,不停流逝的時光,你不過是每一個孤獨的瞬息。

也正因如此,同類才一直存在。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別擔心,這個世界有和你一樣的人,你們終會相遇。

那個時候,相視一笑,確定這就是同類。往後餘生,目光所至,都是你。

正如《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

作者:蘇雲,精讀讀友會會員。用時間換天份,越努力越幸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