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是朱元璋剽竊盧襄曹勳的桂花詩嗎?桂花為何稱為“象山花”?

  • 由 南山阿明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25
簡介一、朱元璋《紅木犀》詩辨析丹桂飄香時節,筆者在聞香賞桂之時想到要去寫一篇有關“象山花”紅木犀(曾是象山特有的一種桂花品種)

木犀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朱元璋剽竊盧襄曹勳的桂花詩嗎?桂花為何稱為“象山花”?

一、朱元璋《紅木犀》詩辨析

丹桂飄香時節,筆者在聞香賞桂之時想到要去寫一篇有關“象山花”紅木犀(曾是象山特有的一種桂花品種)。於是上網搜尋有關桂花的古代詩詞,赫然搜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兩首題為《紅木犀》的桂花詩:

其一

月宮移向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

好向煙霞承雨露,丹心一點為君開。

其二

秋入幽巖桂影圓,香心粟粟照林丹。

應隨王毋瑤池宴,染得朝霞下廣寒。

這兩首詩分別在可可詩詞網、品詩文網以及“圖說建陽古代刻書”微博等網路媒體上出現,並且還配有賞析文章。當時,筆者就有一些懷疑:這真是朱元璋寫的詩嗎?

是朱元璋剽竊盧襄曹勳的桂花詩嗎?桂花為何稱為“象山花”?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草根出生,沒什麼大的文才,雖然也有詩文留世,但筆者總是覺得這兩首詩不是朱元璋的風格,他的詩沒有這麼風雅文氣。比如朱元璋有一首有名的《罵文士》詩是這樣寫的:“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還有一首“名詩”《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這才是朱大帝的風格,有一種橫掃千軍的曠世霸氣。

筆者繼續求助“度娘”,果然有所發現,先是搜出了盧襄的一首《太上皇帝御製題扇面所畫紅木犀賜從臣榮薿》:

月宮移向日宮栽,染得嬌紅入面來。

多謝秋風揚雨露,丹心一一為君開。

好傢伙!這與朱大帝的第一首《紅木犀》如出一轍,只是篡改了一些字。盧襄是宋代詩人,難道朱元璋剽竊了前朝詩人的詩?這可能嗎?接著又搜出宋代詩人曹勳的一首《謝賜丹桂》:

秋入幽巖桂影團,香深粟粟照林丹。

應隨西母瑤池曉,染得朝霞下廣寒。

這首與朱元璋的第二首《紅木犀》只有兩字之差,幾乎是一模一樣。朱大帝與前朝兩位詩人“撞車”,涉剽竊之嫌?但筆者是抱嚴重懷疑態度的。於是,筆者又去查詢朱元璋的存世詩文集,沒有查到這兩首詩。然後給“圖說建陽古代刻書”博主發私信,請教朱元璋這兩首詩的出處。該博主很快回復說:“朱元璋的詩大多收在《高皇帝御製文集》中,但幾種版本的文集中都未收入這二首《紅木犀》,而網上及相關現代詩詞鑑賞辭典均有這二首詩。我是從網路裡搜到的。”

這其實很說明問題了,《高皇帝御製文集》中根本沒有這兩首詩,而只是網路上流傳的。由此,筆者推斷是現代人張冠李戴,並篡改詩文後的“偽託”,讓朱元璋背了“黑鍋”。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筆者居然又找到了朱元璋一首《紅木犀》的出處,明蔣仲舒《堯山堂外紀》記載:

高廟(指朱元璋——筆者注)《詠菊》詩云:“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要與秋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又《詠雪》詩云:“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空中不見打羅聲,萬里江山都是面”。又《詠扇面紅木犀》雲:“月宮移就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好向煙霄承雨露,丹心一點為君開。”

《堯山堂外紀》是明人筆記,類似於史記的紀傳體通史,“收錄上起古初,下迄明代‘正集不錄’的1223名作家詩賦詞曲,間或加以評述,綴其本事;且附一小傳,或詳或略,一目瞭然。史料價值極高。”

這讓筆者百思不解,《堯山堂外紀》不是小說演義,而是正兒八經歷史記述,鄭振鐸先生也認為此書“有豐富的史料,對研究文學史的人特別有用”。筆者發現該書收錄的是‘正集不錄’的詩賦詞曲,這似乎又說明為什麼在《高皇帝御製文集》找不到《紅木犀》詩的原因。但是《堯山堂外紀》只收錄了這一首《詠扇面紅木犀》,還有一首呢?

筆者真是糊塗了!目前是無法確切考證其真偽了,有待以後作進一步考證,或有待方家解惑。筆者只能根據自己的分析作一推測:這兩首詩不是朱元璋所作,與朱元璋的詩詞風格有明顯差別,應該是後人附會所致,蔣仲舒舉人出身,歷官靈川知縣、京師西城指揮使、京刑部主事。他有個愛好就四處訪問古蹟,並一一記錄,所以《堯山堂外紀》的材料來源很多是民間的“道聽途說”,但並不是說蔣仲舒有意將盧襄的詩附會成朱元璋的,很可能是當時民間就流傳著這首所謂的朱元璋的《紅木犀》詩。

二、“象山花”紅木犀的由來

是朱元璋剽竊盧襄曹勳的桂花詩嗎?桂花為何稱為“象山花”?

紅木犀

本文在開頭中說紅木犀曾是象山特有的一種桂花品種,被稱為“象山花”。那麼紅木犀到底與象山有什麼樣的淵源呢?關於“象山花”紅木犀的史事,早前已有象山文史界專家何元均、錢永興、吳國華等先生作過很詳細的考證和撰述,筆者在此綜合他們的研究成果作一簡明通俗的介紹,以期讓更多的象山人瞭解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

回過頭來,我們再從盧襄的這首桂花詩說起,這首詩的題目為《太上皇帝御製題扇面所畫紅木犀賜從臣榮薿》,這題目就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宋高宗趙構(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退位,禪位於皇太子趙眘,成為太上皇帝)將自己親自所畫的紅木犀扇面賜給隨侍之臣榮薿。

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象山說起——

宋高宗紹興年間,象山有一位叫史本初計程車人發現有一株桂花發生變異,顏色由淺變深、由黃轉紅,變成深紅色,香氣特別濃郁。史本初是個有頭腦的人,他將這株紅桂花剪枝嫁接,成功培育出桂花新品種——紅木犀(也稱巖桂)。史本初意識到紅木犀潛藏的巨大價值,接下來這位高人進行了一番“神操作”,居然成功透過國子博士史浩(鄞縣人,宋孝宗時的丞相)向偏安臨安(今杭州)的宋高宗趙構進獻了一盆精心培育的紅木犀,得到皇帝的賞識,從此鴻運當頭。

高宗皇帝不但自己十分喜愛紅木犀,而且還雅興大發,揮毫潑墨,畫起了紅木犀扇面,並將紅木犀畫作賞賜給隨侍之臣。這等於說高宗皇帝給史本初的紅木犀做了代言人,產生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一時間,王公大臣、鄉紳豪貴、文人墨客對紅木犀趨之若鶩,爭相求購。這下,史本初發了大財,從此家道興隆。正如宋《寶慶四明志》所說的那樣:“自是四方爭求之,歲接數百本,史氏以此昌其家。”史本初不但發了財,還因為向朝廷進獻奇葩有功,被地方闢薦(推薦),當了安吉知縣。自此之後,文人騷客吟誦紅木犀的詩詞逐漸風靡一時。南宋史浩、胡榘等官員,楊萬里、范成大等詩人,都有紅木犀的詩文留傳後世。清咸豐年間,象山當地有一個很有名的詩社就叫“紅木樨(樨通犀)詩社”。

南宋著名范成大有《巖桂》三章,在第三章將紅木犀直接稱為“生平奇絕象山花”:

其一

風簾疏爽月徘徊,悵望家人把酒杯。

病著幽窗知幾日,瓶花兩見木樨開。

其二

越城芳徑手親栽,紅淺黃深次第開。

不用小山招隱賦,身如強健日千回。

其三

一株蕭索倚宣華,東苑香風屬內家。

丹碧屠蘇銀燭照,平生奇絕象山花。

這就是一株桂花譜寫的傳奇,令一名布衣為之發跡,令一個朝代為之痴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