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 由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22
簡介在封閉的生活環境中,普通中國女性性格都不健全、才能更被壓抑,沉默、單一、內向的扭曲心理狀態,還有關於社交的道德包袱,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也難說擺脫了心理烙印——開頭提及的女孩,也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優秀職業女性了,有主見有思想,但關於自己用

探探等級在哪裡看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前陣子,有位關係很好的前同事舉辦了婚禮,問他女朋友在哪裡找的,他說探探,但同時又叮囑我不要告訴別人,尤其將來不要在他老婆面前提起。“因為她一直不讓我告訴朋友我們是探探上認識的,就說是朋友介紹。

但是我真懶得撒謊,明明就是網路上認識的。”

為什麼女孩這麼介意自己透過社交軟體認識男朋友這件事?同樣是使用社交軟體認識伴侶,為什麼女孩的思想包袱比男孩的更重?

其實也不難理解。在社交這件事上,女性獲得自由其實還不到一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和近兩年公眾視野中獲得大量討論的女性話題,人們幾乎忘了,就在短短一百年前,

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還在為“男女社交公開”而激烈辯論。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男女社交公開”之爭:

女子有沒有資格現身社會、與男性交往?

中國女性有社交嗎?在封建禮制未成熟的時代其實也是有的。

《詩經》記載的時期,女子並沒有整日待在深閨,政府也鼓勵生育人口,經常舉辦男女匯聚的活動。那時候男女交往還挺自然的,性別等級和禮俗批判都比較弱。男人可以大大方方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性可以邀請男生去散步春遊,“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但相對自然的社交氛圍隨著封建禮教的完善逐漸消失。社會生產力提高,私有財產增加,女性漸漸被關在家裡,

成為男性的私有財產

,社交權利自動喪失,過起長達幾千年囚犯似的生活,並用“婦德”給女性戴上精神枷鎖,讓她們自願服從這樣反人性的生活規範。

在封閉的生活環境中,普通中國女性性格都不健全、才能更被壓抑,沉默、單一、內向的扭曲心理狀態,還有關於社交的道德包袱,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也難說擺脫了心理烙印——開頭提及的女孩,也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優秀職業女性了,有主見有思想,但關於自己用探探交友這件事,還是有莫名其妙的心理包袱,哪怕這並沒有任何不對。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女性真正的轉機發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翻譯西方女性主義著作,如法國人MaxO’rell的《Thoghts on Women》,英國人Edward Capenter著的《自由社會的男女關係》,日本利彥著的《女性中心說》……

“男女社交公開”的口號被提出,成為女性解放最重要議題之一,引發各方激辯。

進步知識分子認為男女間正當交往,是男女人格平等和社會進化的需求。言忠芸女士強調,欲實現女性與男性平等,

則“非用正大光明的社交,打破障礙,恢復我自由不可”。

反對者站在維護封建“男尊女卑”的立場,認為“女子多半無知識、容易受人誘惑,絕沒有現身社會的資格”,不能與男子公開交往,並聲稱“男女社交自由,便接觸的機會愈多,不道德的事情更易發生。”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胡適卻認為,所謂“男女不道德行為”,正是由於男女隔絕太嚴重導致,反而是男女社交公開,有利於男女青年形成“自治”能力。

放眼今天,女性不但走出了家門、進了學校,還可以自由使用探探認識毫無血緣關係、同學關係的異性朋友,不知道會不會氣得一口老血噴出來?

總之,這場“男女社交公開”之爭,最終還是進步思想佔了上風,男女隔絕的狀態開始被打破,女性的平等意識、解放意識開始釋放,一些先進女性開始大膽邁出家門,參與諸多活動。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從“男女同校”到交友軟體,社交平臺的演變

當然,幾千年的封建男權社會很難在幾十年之內完成轉變,但隨之而來的男女同校,成為女性社交史上的巨大突破。

1844年,英國“東方女子教育協進社”派遣女傳教士愛爾德賽女士在寧波創辦女子學塾,成為教會女校的開端。儘管教會目的是影響中國精神文化,但也的確給女子提供了受教育的場所,衝擊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

後來,清政府也被迫對女學開禁,但百般拘謹,不但限制女性只能學習“為女為婦為母之道”還主張“且不宜多讀西書,誤學外國習俗,致開自行擇配之漸,長蔑視父母、夫婿之風。”

今天再回看清政府對女性“長蔑視父母、夫婿之風”的擔憂,真覺得好笑又真實——

原來他們也知道,女性一旦受了教育、有了社交,很容易會“蔑視夫婿”,不再服從父權和夫權。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真正的男女同校出現在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釋出《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規定“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不過由於政局動盪,政策反覆,直到學生們的愛國救亡運動興起,男女學生組織紛紛聯合,共同罷課、遊行,男女社交自由才在更宏大的社會運動中得以推進。

不過,根據三四十年代的媒體報道,直到1941年仍有各種學校阻止男女交往、部隊槍決戀愛男女的報道。但畢竟,這思想大辯論本身已是石破天驚的質變。此後的男女社交公開,進入了新一輪的曲折發展,

直到下一個歷史性突破——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出現。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當女性學會用探探社交

近幾十年來,網際網路對日常生活的改造是巨大而深刻的。它降低了所有人獲取資訊和資源的門檻,其互聯互通的理念更對人們的精神世界帶來衝擊。到了人手一部手機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限制女性的生活空間、社交或思想,已經幾乎不太可能。

“網戀”大概是網際網路為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帶來的最大貢獻之一。

QQ誕生之初,早期網民興奮地發現,認識異性突然變得好容易,生活一下子大為豐富,後來的很多社會精英,那時候都在網路上交朋友、甚至找到終身伴侶。很多生活圈子狹窄的農村女孩,更是藉此對更大世界產生嚮往。網際網路社交帶來的,不僅是社交的拓展,甚至可以說啟發了她們對人生的追求。

如果說,男女同校是第一個“合法的”男女社交平臺,

探探的出現和發展,則更直接地推動了男女社交的合法性

——你甚至不需要依附於“上學”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透過軟體就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異性去認識、交談了。

不僅如此,傳統的公共社交空間中,從物理設施到隱形規則,一切設定都以男性為中心——在學校裡,男性會更多地被叫起來發言,男性的需求,男性的問題也會第一時間得到解決。但在探探上,女性或許可以第一次感受到,在這個空間裡,她不是男性飯局上的無足輕重的裝飾品,而是握有選擇權、主動權的角色。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很多女性使用者都提到過,自己在生活中處處被貶損

,明明工作成績很好,要總是被用婚姻評價成敗;明明身材健康,卻總有人在宣揚什麼A4腰;明明長相沒問題,但全社會都在給女性施加壓力,搞得所有女性普遍對自己顏值不自信。

“我從小是一個很自卑的女孩,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覺得自己不夠漂亮,也不敢跟男生交往。後來用探探,收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慢慢增加了自信。”有位做媒體的女孩,在2018年開始使用探探交友,用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收到了2萬多個贊。“這種自信的感覺,是我使用下去的一個很大的動力。我後來在上面認識了男朋友。”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不過,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非議。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裴諭新老師認為,網際網路的出現是當代愛情演變的一個無法忽視的分野。裴老師表示,網際網路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社交,而網路社交最大的一個動力,就是認識異性。

“之前中國人談戀愛,要麼依靠熟人介紹,要麼就是在原有的社交圈子裡,那時候愛情其實也會出現騙子,但相對來說人們不會那麼警惕。但網路一出來,其實人們對這種戀愛方式,實際上情緒是非常負面的。”

裴老師認為,即使發展到現在,這種負面情緒依然存在。“已經過去20年了,可是你會發現除非Ta生下來就是網路時代——比如說00後就會覺得在網上認識人對ta來講沒什麼負面感受,就是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因為基本上現在年輕人誰沒有幾個社交軟體的?只是經歷過前網際網路時代的人,還是沒那麼容易接受。”

社交能給今天的女性帶來什麼?

一位在離婚後陷入抑鬱的探探女使用者Zoe表示,她使用探探是為了重建自己的關係網,更新自己的社會支援系統。“因為婚姻生活和長久的穩定關係,我跟外界的接觸其實有點斷。我的生活圈子非常固定:我有一個丈夫、一份工作,他也有一份工作,然後我們倆是家人,有彼此、有同事,沒了,就這樣。突然離婚後,我覺得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應該迭代,比如人。”

社交也可以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探索自我。

女孩能玩探探,源於百年前一段“男女社交公開”的爭論

一位民航女機長喜歡在探探上認識與自己志同道合、不安於現狀的“追夢人”。由於工作原因,她常在機場“滑”探探。她在探探上認識過一位青年導演張西,正在經歷“繼續在上海堅持事業,還是回到小城安穩度日”人生抉擇關口。儘管沒有答案,但這種交流讓她覺得自己不是孤島,並在這種悲歡相通中得到了啟發。張西給李琪推薦了一本書:日本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的《一個人的老後》,觸發了她樸素的女性意識。

根據今年年初的資料,社交平臺探探在全球已有超

3.6億

使用者,累計匹配超

151億

次,其中絕大多數為男女匹配(4億是同性別匹配)。海量資料背後,是今天男女更大的社交自由,文化對個體選擇的包容度越來越高。

可是今天,男女社交公開化了嗎?有,但也沒有。

直到今天,文化對男女社交的輕微批判依然存在。當一個年輕人(尤其是女孩)手機上彈出一個探探訊息的時候,還是會喚起身邊人的一點異樣的眼光或者窺私慾。這種“異樣”,落在社交媒體上,就成了諸如“如何看待玩探探的女孩?”“相親市場上,如何看待三十歲以上的女人”之類充滿老夫子味道的討論。

這種討論讓當代女性極為不爽。畢竟,今天的女性已經不是剛剛從封建時代中“被解救”的弱者了。伴隨著近百年的平等努力和中國的城市化程序,

性在教育上成績顯著,且大規模進入城市工作,這成就了擁有獨立意識的一批初代都市女性。

與五四時期不同的是,這一次,她們的平等意識不是源自清政府的解禁、或是少數精英的倡導,而是發自內心的,希望獲得更好的生活,經過幾代人在經濟、就業、家庭、教育等等全方位的努力,她們也獲得了一定與傳統性別偏見相抗衡的資本。

這一代女性對平等的追求更加精細化、更加深入日常生活,而社交自由,是她們的必爭之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