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 由 舊時模樣笑容傾城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20
簡介可以說倘若沒有徐庶的推薦,劉備即使知道諸葛亮的名字,也不會願意三顧去求他出山

什麼什麼割捨成語

看到標題可能有人會奇怪了,這句成語難道不是用來形容關羽的麼?不能算錯,但是也不能算對。除了關羽以外,這句成語也適用於另外一位人物——徐庶。這個人物相比起來,可以說比關羽要慘得多。關羽尚且能千里走單騎重回劉備身邊,但是徐庶卻一輩子都失去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最終在歷史舞臺上只留下了寥寥幾筆。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徐庶這個人其實在演義上還是很有名的人物。早些年因為犯法之後而隱姓埋名,之後去荊州躲避戰亂的同時,更是認識了諸葛亮。可以說,沒有他,劉備說不定就不會認識到諸葛亮和龐統。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在演義裡還是正史上,徐庶都是作為一個線索人物存在的。但惋惜的是他之後就再無足夠顯赫的功勞了。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為什麼說他是線索人物呢?很簡單,因為實在是沒有功勞了。他效忠於劉備的時期在荊州時期,而這個時候的劉備不過只是劉表手下的一個小官,甚至還被人提防著。而劉備自己勢力還沒有變得豐滿起來,連自己的根據地都只有一個小城新野。你說這個時候徐庶他又能搞出什麼事呢?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管管後勤和舉薦人才了。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而正是這舉薦人才,他就舉薦了後世留名的諸葛亮。可以說倘若沒有徐庶的推薦,劉備即使知道諸葛亮的名字,也不會願意三顧去求他出山。而諸葛亮這個人從他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沒有一個人願意來求他出馬,他是不會主動推薦自己的,而這一點更是和當時諸侯們的人才政策恰恰相反。所以說,沒有他就沒後來的蜀國。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而他之後呢,卻又因為母親被抓而被曹操威脅去他的手下做事。而這個時間點可以說是徐庶當時最重要的時間點了。而徐庶卻選擇了離開蜀國去曹操的手下做事,然而在離開的時候更是發誓說自己不會為曹操獻上一計一策。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但是演義上的確因此徐庶不受重用而憂憤死去。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徐庶這個人物其實算得上是因為情的犧牲品。在劉備帶著家屬和百姓而離開新野的時候,命運就是湊巧。曹操在長坂坡把徐庶他的母親給抓了,而其他人的家屬卻都幸運的逃過一劫。要知道,在當時的儒學薰陶下,百善孝最大,尤其是對當時的讀書人來講,狠下心來捨棄母親,這種事對他的三觀的衝擊可以說是要把世界觀重塑了。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也正是因為如此,徐庶才會在最關鍵的選擇裡,選擇了妥協,去了曹操手下。為什麼要說是妥協呢?因為他並不是靠著自己的判斷決定去曹營的。影響他的因素是感情,是對母親的親情。當然,我並沒有過多的責備的意思,親情的確在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但是他這一去,卻並沒有想好今後的去路。而是選擇了隨波逐流,辜負大好才華。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雖然是魏國臣子,卻誓死不為曹操獻一言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一個我們認為只是稀鬆平常的小選擇上卻做出了可能會一輩子為此自豪或後悔的選擇。正如徐庶他做出了保全母親的選擇使得自己一身才華只留了個舉薦人才的盛名,倘若他能夠留在劉備的身邊,那麼他能不能成為蜀國的後期名臣呢?然而人生並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也正是如此,我們才要認真的去思考,做出選擇,即使是割捨掉一些重要的東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