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 由 葉檀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14
簡介2018年,飛鶴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朱蓓薇團隊攜手,成立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圍繞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的核心原材料,開展製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探索,希望實現嬰配粉原配料的自主可控

盲的組片語什麼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

企業和人一樣,有它自己的生命週期。

美國管理學者詹姆斯·柯林斯在著作《基業長青》中,列舉了18對在當時業績漂亮、利潤不錯、口碑也不差的大中小型公司。

柯林斯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是高瞻遠矚對市場有預判,做到了長期優秀的業績,另一類對照度相對平庸,卻也表現不錯。

然而多年後有學者統計,這些公司裡的一部分已經被收購、破產或者消失,反而是另一些擁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崛起了。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其中就包括了掌握髮動機核心技術的福特汽車,以及既能造航空發動機又能建核磁共振機的通用電氣。

大浪淘沙,公司個體很難逃脫大環境的影響,想要擺脫週期的束縛,唯一的道路是將產業、產品與科研真正結合,並且落地。

研發創新,是一把鑰匙。

站在產業轉型升級十字路口的中國企業,必須緊緊抓住這把鑰匙。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直擊痛點

從2018年中美摩擦開始,實現產業自主可控、避免受制於人,就成了我國各行各業必須考慮的一大目標。

2021年我國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44%,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的增長態勢。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科技”、“創新”等詞的出現頻率達到歷年最高,足以表明了我國的態度。

研發創新之路,中國不會停下腳步。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制度創新也在發生。能者“揭榜”就是一種新形式。

一般的科研專案課題申報制,是大家主動申報,國家來評定做不做。

“揭榜掛帥”模式則以成果為導向,國家提出急需解決的課題,大家“誰有本事誰揭榜”,來想辦法解決,可以說是直擊痛點,大幅提升了效率。

能夠揭榜的,沒有一點看家本事,恐怕是要名落孫山。

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名單中,新能源汽車、稀土新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我們長期關注的領域,都有著急需攻破的專案。

例如在新能源車領域,業界期待已久的固態電池技術就有多個專案被“揭榜”。這些專案牽頭的揭榜單位更是強手雲集,上海交大、北大、清華、中國汽車研究院等等。

而2021年底,“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公佈了首批12個重點專項。

在“食品製造與農產品物流科技支撐”重點專項中,我們發現以江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飛鶴等為成員的校企創新聯合體,成功揭榜“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專案。

奶粉企業飛鶴還將牽頭,進行“大宗功能性乳基料規模化綠色生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課題攻關。

如果這一專案順利的話,意味著我國將實現一批奶粉核心配料的國產化,進一步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或許有人會奇怪,一個奶粉品牌會有多少科研實力?為何能牽頭進行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

事實上,2009年至今,圍繞奶粉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研究創新,飛鶴共承擔了25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專案,其中國家級重大科研專案17項。在推動中國母乳基礎研究、打破國外對關鍵核心原輔料壟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研發創新的路上,我國的各行各業中,一批“能擔大任”的企業正在湧現。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攜手共進

技術研發是多元的,可以向內自我升級迭代,也可以向外尋求突破,透過交流汲取更多智慧。

飛鶴與江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的合作,也早已不是第一次。

2018年,飛鶴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朱蓓薇團隊攜手,成立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圍繞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的核心原材料,開展製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探索,希望實現嬰配粉原配料的自主可控。

兩年多時間,院士工作站共申請了8項專利技術,並開發了6個相關產品。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回顧飛鶴的科研發展之路,我們能發現更多。

全球範圍內,飛鶴在發展過程中早已聚集了一大批強有力的科研合作伙伴。

2009年,飛鶴科研還處於起步階段,就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開始了合作。

科研剛起步的飛鶴雖然實力尚顯薄弱,但董事長冷友斌非常重視科研,在合作中提供資源、招募人才。

之後,雙方共同承擔了科技部“乳基料及乾酪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2011BAD09B00”等眾多專案。

以脫鹽乳清方面的研究為例,專案實現了脫鹽乳清粉生產技術研究,依託專案成果,2012年,飛鶴黑龍江齊齊哈爾甘南工廠建設了脫鹽乳清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對嬰配粉關鍵原輔料技術的封鎖。

一個個成果的取得,一次次的產業化嘗試,都讓彼此的合作越來越默契。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呂加平老師,在評價飛鶴的時候說:

“飛鶴是我們連續合作最久的夥伴。在這十幾年的合作中,飛鶴的整體科研實力變化不小,人員素質、科研水平各方面都提高了很多。”

對於這一點,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許雅君教授也有同樣的感受。

“接觸過很多企業,和飛鶴合作的時間最長,還能成立研究中心,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飛鶴在踏踏實實地為中國寶寶考慮。”許雅君說,

“飛鶴的研發團隊真正在踏實做研究,我們每週,有時候甚至連續每天都有學術交流,在溝通中迸發想法,一起分享文獻、研討方案,氛圍特別好。”

合作期間,雙方聯手產出了多篇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文章,包含首次描繪了母乳低聚糖的動態變化趨勢、首次將中國母乳代謝型與嬰幼兒生長髮育關聯、首次揭示了母乳中不同蛋白質對嬰兒免疫反應和能量代謝的影響,填補多項行業空白。

2021年,在此前合作的基礎上,飛鶴與北大醫學部開展戰略合作,成立了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對全生命週期的營養進行研究。

飛鶴的朋友圈,也並沒有侷限在國內。

早在2014年11月,飛鶴聯手哈佛大學醫學院BIDMC醫學中心在美國波士頓成立了飛鶴-哈佛醫學院BIDMC營養實驗室。

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曾表示:現在市場上很多企業的研發往往集中於應用研究層面,而我們希望透過營養實驗室走到研發的前端,深入到生命早期神經、細胞、基因層面的研究中去。

推進此次合作的哈佛大學負責人喬治布蘭克波恩博士曾對媒體表示,之前在中國訪問了很多公司,最終決定與飛鶴合作,正是看中了飛鶴的實力和社會責任感。

“飛鶴連續50多年沒有過任何產品召回事件,我之前訪問過很多公司,我想僅憑這一點,飛鶴就勝過了他們。”喬治布蘭克波恩博士表示,這讓他堅定了與飛鶴合作的決心。

正如2014年,哈佛大學選擇了和飛鶴合作,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都開始和飛鶴進行合作,飛鶴的研發朋友圈正越來越大。在攜手共進下,飛鶴整體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在部分領域的研究,已經處於國際前沿。

中國各行各業的龍頭,已經過了依靠產品爭奪市場紅利的年代,

下一

個階段比拼的是品牌、口碑、研發、供應鏈這樣的軟實力。

而只有研發這樣的軟實力能夠站上潮頭,才能真正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尊重、站穩腳跟。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國貨崛起

前不久的華為年度釋出會上,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華為每年都拿收入的10%固定投入研發領域,這是寫進華為的‘基本法’的。”

“科技創新是國產嬰兒奶粉戰勝外資品牌,重新贏回市場的關鍵。”

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也曾不止一次表示

在研發創新上,飛鶴一直堅持做長期、戰略性規劃和投入,而不是看短期、眼前的效益。

因此,飛鶴在2009年企業規模還不大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高投入去做母乳、早期營養等基礎研究,堅持引進了一批高素質人才,搭建自己的高層次科研團隊。

一家企業對研發的態度,可以反映出很多問題,並體現在企業的產品上。

資料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飛鶴的研發費用複合增長率接近100%,研發人員隊伍擴增到三倍以上。

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2021年報,過去一年飛鶴研發投入達到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5%。

報告期內,飛鶴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9篇,開展2項科研臨床試驗,獲得授權專利105項,參與12項國家、行業和團隊標準的制定。這些均是中國業內第一。

誠然,研發創新是耗時、耗力、耗資金的一項工作。

但中國有一批企業明白,未來想要進一步突破,擴大國產品牌的影響力,最關鍵的是要靠研發創新,這也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

大浪淘沙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堅持走這條路

只有真正將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才是一個品牌最堅實的護城河。

正如將母乳研究做到國際領先的飛鶴一樣,近年來崛起的國產品牌,都離不開在研發領域的一番苦心。

例如鞋服領域的安踏,靠著每年幾個億的研發投入不斷突破自我。從北京奧運會陪跑外資品牌,到北京冬奧會被選為主要官方合作伙伴、為各大金牌得主定製裝備,這就是足以印證其技術實力的巨大進步。

還有以寧德時代為首的一批國產新能源企業,透過研發一次次將電池技術推向極限,讓海外的高階車企也不得不採購中國產的鋰電池,完全佔據了行業主導權。

對於所有國貨品牌來說,其實都一樣。

用技術提升產品的硬實力才是留住消費者、在業內保持競爭力的最好方法。

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有進步,但無疑還有上升空間。

用原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的話來說,“原來我們大部分是跟跑,現在處於跟跑向並行轉變的過程中,個別的領域是領跑。”

願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領跑技術和企業能呈星火燎原之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從來不會過時。

(免責宣告:本文為葉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 END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