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同時出現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發生了哪些變化

  • 由 甄史楹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09
簡介本文從哪吒的外貌、身份、故事、性格四個方面分析哪吒形象從《西遊記》到《封神演義》中的演變

哪吒是紫慧星君嗎

“中國神魔小說中,若論影響最大的藝術形象,除孫悟空、豬八戒外,哪吒應屬無可爭議者。”哪吒脫胎於佛教典籍,後世文人不斷對他進行改造,其故事也不斷演變,因此其形象發生很大改變,從大逆不道的“反叛者”變成“少年英雄”,從佛教的護法神變成道教神。本文從哪吒的外貌、身份、故事、性格四個方面分析哪吒形象從《西遊記》到《封神演義》中的演變。

01

人物外貌

這兩部作品中,哪吒的外貌發生改變。

首先,體型方面發生一些變化。《西遊記》中的哪吒是一個清妍小少年,第四回中,關於哪吒外貌有“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的描寫,這正是對孩童年齡段的形象概括。孫悟空戲稱哪吒“小太子”,笑他“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第五十一回中,對哪吒的描述有“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壯……三天護教惡哪吒”,可見哪吒是一個漂亮又硬氣的小男孩。可以說,在文學作品中,這是第一次將哪吒塑造成孩童模樣,並且“這樣的孩童神形象在中國神群像中並不多見,非常完美,非常可愛”。而《封神演義》中,哪吒十分高大,是一個英俊美男子,“年方七歲,身長六尺”,重塑蓮花身之後,“面如傅粉,唇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

其次,哪吒的法身形象有一些變化。哪吒在這兩部作品中都可隨意使用法身,不用時可隨時收回。《西遊記》中,哪吒的肉身和法身都是孩童模樣,而《封神演義》中,哪吒的肉身是俊美男子,法身是粗壯大漢,二者並不同。每當現出法身時,哪吒就變成“藍面獠牙”、“發似硃砂”的凶神惡煞模樣,並且,哪吒的法身形象從《西遊記》中的三頭六臂變為三頭八臂。此外,哪吒佩戴的武器也有一些變化。《西遊記》中,哪吒的形象是“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封神演義》裡,哪吒“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豹皮囊中盛放著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三件法寶,後來因食火棗變成三頭八臂,又得了九龍神火罩、陰陽劍兩般兵器”。

同時出現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發生了哪些變化

02

身份地位

兩部小說中,哪吒的身份發生變化。

《西遊記》中,哪吒是李靖第三子,有“哪吒三太子”之美名,和李靖同為玉帝的護駕大神。《封神演義》中,哪吒仍是李靖之子,但他被賦予不凡的意義,是靈珠子轉世,為助周伐紂大業而生,“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哪吒的命名從天意到人為意味著哪吒所屬的派別發生變化,哪吒由《西遊記》的佛教轉入《封神演義》的道教。

《西遊記》中,哪吒的命名是天意,其出生時,左掌上有“哪”字,右掌上有“吒”字,故名哪吒。《封神演義》中,其名是太乙真人所取,這暗示著哪吒派別的改變。《西遊記》中,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兇惡的性格以及哪吒的故事都隨佛教演變而來,他是如來弟子,在天庭任職,屬於佛教。如來複生哪吒的方式具有佛教色彩:“佛慧眼一看……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封神演義》中,哪吒奉玉虛宮的法旨投胎轉世,師從太乙真人,是闡教中人,屬於道教。第十四回中,太乙真人用道教方法給哪吒塑造蓮花身:“童子忙忙取了荷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荷、蓮裡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時!’”此外,哪吒英勇威猛的形象也是道教戰神的形象。

哪吒在這兩部作品中的地位也發生了改變,我們由此也能發覺二者在意識層面上的一些改變。《西遊記》中,哪吒擔任守衛天庭的要職,是玉帝的護駕大神,更是執掌天庭兵權之人。但因父為子綱,儘管哪吒是戰鬥的核心力量,卻仍被定位為托塔天王的助手,如討伐孫悟空時,哪吒受傷敗陣之後,李靖便不敢出手,而是上天庭回奏玉帝。而《封神演義》中,在哪吒打死敖丙這興雲步雨滋生萬物的正神之後,他師父卻說這不過是“小事”,就連龍王敖光也沒哪吒緊要,之後,太乙真人為保護哪吒還殺了闡教的石磯,哪吒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且哪吒不再是李靖戰鬥中的助手,而是在戰營中有獨立的地位,擔任西周大軍開路先鋒大將,獨自出戰,神勇無比,不再是上陣父子兵。這樣的安排顯示出作者對個人能力的重視已經超越父權,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綱常。

同時出現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發生了哪些變化

03

神蹟故事

這兩部作品中,哪吒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作者描寫哪吒的篇幅長短也不一。

《西遊記》中,哪吒是配角,出場次數不多,第八十三回,作者敘述了哪吒的神蹟故事,主要包括哪吒鬧海、重塑蓮花身、與父反目和建功立業四個情節。而《封神演義》中,哪吒是主角之一,作者對他的描述更詳盡,主要見於書中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作者從哪吒鬧海開始講述哪吒的傳奇故事。

少年時,哪吒在海邊洗澡致使龍宮震動,因此和李艮、敖丙發生爭執並將其打死,龍王為追責去天庭告狀,卻被哪吒攔住痛揍,後被哪吒帶回家中。哪吒因龍王告狀而煩悶,去城樓上納涼,本想練箭,卻射殺了石磯的弟子,從而又引出石磯復仇,哪吒得到太乙真人相助以火燒石磯的情節。另一邊,龍王奏準天庭,欲抓哪吒父母問罪,哪吒一片孝心,為不連累父母而與父母斷絕關係,剖腹、剜腸、剔骨肉,自殺以謝罪。哪吒死後,魂魄仍在,他便給母親託夢,告其建造行宮,使自己受香火三年方可復生。但李靖知曉此事後,毀其行宮,破壞了他的重生計劃,於是引出後續哪吒得蓮花化身、要殺父報仇,卻被燃燈道人威逼認父,最後摒棄前嫌,父子四人建功成聖的故事。

《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個人事蹟與之前大致相同,但有許多創新之處。首先,哪吒鬧海由有意為之變為無意為之。其次,書中增添了哪吒拉乾坤弓射殺石磯弟子以及石磯報仇的有關情節。第三,贈送哪吒蓮花化身之人由如來佛祖變為太乙真人,這也代表著哪吒的派別從佛教轉為道教。第四,在描寫哪吒父子矛盾衝突的情節中,有三處改變:一是哪吒與父反目的原因從李靖要殺哪吒變為李靖阻礙哪吒復生;二是贈送玲瓏寶塔之人從如來佛祖變為燃燈道人;三是解決父子矛盾的方式從和平解決變成武力鎮壓。此外,哪吒的任務也從降妖除魔、守衛天庭變成了助周破紂。總的來說,哪吒的故事在《封神演義》中更生動具體了。

同時出現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發生了哪些變化

04

個性特徵

兩部小說中,作者從傾向於描寫哪吒的“叛逆”“兇惡”的特點到傾向於刻畫其富有正義感和人情味的形象。

《西遊記》中的哪吒像一個小禍害,出生三天便開始闖禍。李靖要殺他,他氣得自殺,和父母斷絕親子關係,這很有離經叛道的色彩。而《封神演義》淡化了哪吒的負面性格,“《封神演義》首先確認了哪吒的前身是一件法寶——靈珠子,這就意味著他本身是一個珍貴的、帶有某種先天善意義的存在。”並且,作者對哪吒的“惹是生非”賦予了一些較為合理的原因,如他一出生便犯殺戒,哪吒打死李艮和敖丙也是因為他們先動手。並且,哪吒不諳世事,沒有生死觀念,打死李艮後還十分坦蕩,說:“他來罵我,我打死了他,也無妨。”因此,他不僅有“殺便殺了”的思想,還天真到抽龍筋給父親束甲。事發時,他還能若無其事地說:“不知者不坐罪”,認為還了龍筋便可,全然體會不到龍王的喪子之痛。給龍王道歉時,哪吒十分懂禮貌,主動認錯:“伯父,小侄不知,一時失錯,望伯父恕罪。”可見他本性不壞,並不是十惡不赦之人。

從《西遊記》到《封神演義》,哪吒更有人情味。兩部作品裡的哪吒都敢於反抗父權,有叛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但《西遊記》中,哪吒濫殺無辜,不知悔改,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具有一些美好的品質,如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等。哪吒為給父親束甲而抽龍筋,為不連累父母而給李艮、敖丙償命,削骨還父,削肉還母,慷慨赴死,十分孝順。本文認為,《西遊記》中,哪吒與李靖之間是不共戴天的生死之仇,而《封神演義》裡,哪吒對李靖則是由愛生恨。因為生前太敬愛父親,為救父母,哪吒甚至捨棄了生命,所以李靖阻礙他復生時,他才極度憤怒。

《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個性更鮮明。少年哪吒天真活潑,出關遊玩時,家將告訴他可去林蔭下乘涼,他急忙跑去,敞衣露懷,甚是開心。文殊廣法天尊阻礙他追殺李靖並把李靖放走後,“就把哪吒急得敢怒而不敢言,只在旁邊抓耳揉腮,長吁短嘆”。哪吒參戰後,血氣方剛,第五十三回,他被鄧嬋玉的石子兒打破臉,黃天化因此挖苦他,哪吒又羞又惱。結果,黃天化在出戰時也“吃”了石子兒,哪吒得知後,立刻把黃天化之前的臺詞添油加醋奉還。少年郎記仇愛面子,起摩擦拌嘴,十分可愛。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都樂於助人,十分機智,但《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更懂戰術。《西遊記》第三十三回,孫悟空捉妖遇難,哪吒說服了玉帝助孫悟空一臂之力,並想出可行的辦法助力成功。但哪吒有些急躁冒進,第五十二回,哪吒在不知如何對付魔王的情況下,仍鼓勵大家再次前去與魔王對戰。再戰時,由於沒有制敵之策,大家再次落敗,火德星君直怪哪吒性急。而《封神演義》裡的哪吒則懂得運用戰術,第五十二回,哪吒戰勝五將,又截斷聞太師一半人馬,利誘他們歸降。哪吒此舉不但收降了大量敵兵,削弱了聞仲的力量,還強烈打擊了聞仲的好勝心。不僅如此,哪吒還十分團結友愛,第七十九回,雷震子被抓,哪吒怒不可遏,“罵曰:‘妖道用何邪術,敢傷我道兄也!’”,之後,他便立刻和法戒打起來,十分仗義,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少年英雄。

05

結語

從《西遊記》到《封神演義》,哪吒的身份、個性等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民眾對哪吒形象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筆者認為,雖然《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個性更豐富,人物形象更飽滿,但在流傳過程中,民間信仰的哪吒大多是兩部作品中哪吒形象的結合體。而且,人們對哪吒形象的認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影視作品中,例如在影視作品《哪吒傳奇》中,哪吒是孩童模樣,三頭六臂,“左持火尖槍,右拿乾坤圈,腰纏混天凌,腳踩風火輪”。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有孩童和俊男兩種模樣。

如今,“一提起哪吒,閃現在人們腦海中的便是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小英雄形象,他已經成為被人頂禮膜拜的娃娃神”。哪吒形象在演變過程中不斷融合,常變常新,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兩部作品之後,哪吒形象趨於定型。隨著哪吒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喜愛他的人也越來越多,我相信,哪吒形象將會在文學史上不斷流傳,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