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 由 紅棗講歷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06
簡介《四川歷代政區治地今釋》記載:東晉取消了荊州州治,將巴西郡改為巴郡,屬梁州

歷史上的宕渠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朋友們,今天給你們講一講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的事。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為梁益、寧三州(當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及陝西、甘肅、湖北三省部分地區)。梁州領八郡,治於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巴郡屬梁州,領縣四。墊江縣為其一。晉惠帝永寧元年(公元301年),李特領導了流民起義。《華陽國志》卷8《大同志》記載: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李特擊潰了益州刺史、平西將軍羅尚的三路進攻。八月,李特攻破德陽郡(今四川省遂寧市),以碩為德陽守將。二年二月,西晉荊州刺史宗岱率水軍三萬助羅尚,溯長江、嘉陵江次墊江(今合陽城)。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宋岱留駐墊江,前鋒建平太守孫阜由涪江而上攻破德陽,俘獲守將蹇碩,太守任臧退屯涪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東)。在此期間,李特被羅尚之軍所殺。五月,李特之子李雄向孫阜發起猛烈襲擊,孫阜損失慘重,退軍墊江。在此關鍵時刻,荊州刺史宋岱在墊江病卒,荊州水軍遂退。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李雄攻佔巴西郡之後,即以巴西郡置荊州。墊江縣又還歸巴西郡。是年,李雄自立為成都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李雄稱帝成都,國號“大成”。其後李壽又改為“漢”,史稱成漢。此時,中國歷史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孝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二月,成漢太尉李國鎮守巴西,帳下文碩殺李國以巴西降晉。墊江縣隨同巴西郡歸西晉。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五年春李特之弟李驤下涪城(今四川省綿陽市),破巴西殺文碩,直抵墊江。墊江縣又復為成漢所有。愍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漢劉曜圍長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翌年,瑯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桓溫滅成漢。巴蜀入東晉版圖。《四川歷代政區治地今釋》記載:東晉取消了荊州州治,將巴西郡改為巴郡,屬梁州。墊江縣仍為巴郡四縣之一。在此期間,前秦勢力漸強大。孝武帝寧康元年(公元373年),苻堅遣將攻東晉的梁、益二州,楊安攻梓潼、巴西,次墊江。巴郡歸前秦。“秦堅以楊安為益州牧,鎮成都;毛當為梁州刺史,鎮漢中;姚萇(此人即後秦政權的開國君主武昭帝)為寧州刺史,屯墊江;王統為南秦州刺史,鎮仇池(今甘肅省隴南市成縣)。”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墊江為寧州,這是合川建置史上第一次置州。“二年(公元374年),兵敗,退屯五城,州廢。”張森楷案:“《晉志》無文,而事實不可沒。”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桓衝率眾十萬伐秦,攻襄陽,“遣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秦遣張蠔、姚萇救涪城,張蠔出斜谷,亮引兵還。…太元九年,梁州史使楊亮率眾五萬伐蜀,遣巴西太守費統將水陸兵三萬為前鋒。亮屯巴郡,秦遣王廣、康回拒之。”亮這兩次伐蜀,其前軍均曾取道墊江,溯水而上。十年(公元385年),墊江縣隨郡重歸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譙縱據蜀,曾以巴郡等地置巴州。墊江縣屬之。二年正月,劉裕派益州刺史司馬榮期統兵討伐譙縱,司馬榮期首戰進擊白帝城,擊退譙縱之弟譙明子,佔領白帝城。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八月,劉裕以龍驤將軍毛修之統軍,以為增援。毛修之行至墊江,司馬榮期為參軍楊承祖所殺,楊承祖自稱巴州刺史,毛修之遂退屯白帝城。三年八月,毛修之與漢嘉太守馮遷合兵擊殺楊承祖,並欲乘勝進討譙縱,而為益州刺史鮑陋所阻,修之因而表訟鮑陋違期不赴,劉裕乃表襄城太守劉敬宣伐蜀,以劉道規為徵蜀都督。四年(公元408年)七月,劉敬宣遣巴東太守溫以2000人出外水(即長江),自率益州刺史鮑陋、輔國將軍文處茂、龍驤將軍時延祖由墊江轉戰而前。譙縱求救於秦王,秦王姚興遣平西將軍姚賞、南梁州刺史王敏領兵兩萬前往相助。劉敬宣率軍溯涪江而上,至黃虎譙縱也派輔國將軍譙道福“悉眾拒險,相持60餘日,敬宣不得進;食盡,軍中疾疫,死者大半,乃引軍還”。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九年(公元413年),東晉太尉“劉裕以朱齡石為帥伐西蜀,破成都,譙縱自殺,西蜀亡”。梁、益二州復入東晉版圖。巴州被取消,仍為梁州巴郡。墊江縣復為巴郡四縣之一。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國號宋,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巴蜀即為劉宋王朝所統治中國歷史遂進入南北朝的南朝時期。從東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歷代王朝對地方均實行州、郡、縣三級行政制度。劉宋政權為顯示國力之強大竟以增多郡縣,誇大其疆域。於是郡縣轄境,愈益狹小,雜錯其間,虛實難辨。沈約就曾在《宋書州郡志》序中說:地理參差,其詳難舉,實由名號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曆不算。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尋校推求,未易精悉。墊江縣的建置也在這一增置郡縣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宋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中,分巴郡墊江縣置東宕渠郡,屬梁州。”山樑州領二十四郡,比此前領十二郡增加一倍。當時,與東宕渠郡並存的還有宕渠郡(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南宕渠郡(今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一帶),同屬梁州。從秦置墊江縣至此,墊江縣共歷經了大約750多個春秋。清光緒《續修合州志》雲:墊江,古合州名。今之墊江縣,乃古桂溪縣也。至隋煬帝改墊江為涪陵,而移名於桂溪,是為今重慶下之墊江縣。事實上,宋文帝元嘉中墊江縣改名東宕渠郡之後,南朝齊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曾以今重慶市渝中區置墊江縣為梁州及巴郡治地。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北周武成三年(公元561年)改墊江縣為巴縣,為楚州巴郡治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置合州墊江郡,隋初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墊江、清居二郡時,才改魏安縣名為墊江,治今墊江縣桂溪鎮。東宕渠郡,領宕渠縣。宕渠縣是郡治所在地,治今合川區合陽城。“宕渠”二字來源於水。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曰:“宕渠水即潛水、渝水矣。巴水出晉昌郡宣漢縣巴嶺山。”楊守敬《水經注疏》:“守敬按:《輿地紀勝》:巴水一名宕渠水,酈道元謂之潛水,又謂之渝水。然考《漾水注》宕渠水出南鄭縣巴嶺,此雲巴水出宣漢縣巴嶺山,則不以為一水也。今巴水出西鄉縣西南大巴山。”認為《水經注》之巴水出宣漢縣,今之巴水出西鄉縣,兩水不為一水。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辭海》“渝水”條雲: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族聚居水濱,善歌舞,漢“巴渝舞”即出於此。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與渠江合流,古時亦通稱渝水、宕渠水。隋開皇初在今重慶市置渝州,即因此水得名。《四川歷代政區治地今釋簡表》稱:東宕渠郡為僑郡,《齊書》謂之“荒郡”。僑郡、僑縣的名稱始於東晉。西晉末,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導致北方漢族人民大量南遷,東晉政府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們原籍州、郡、縣的名稱(亦有新立名稱者)設立臨時性的地方行政機構以登記和管理他們。這些人稱僑人,州、郡、縣稱僑州、僑郡、僑縣。東宕渠郡即是劉宋政權為流寓百姓而設立的地方行政區劃。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從太安二年(公元303年)西晉荊州刺史宗岱率水軍次墊江,到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西蜀亡,恰好110年。墊江在百年的戰亂中首當其衝,為各方勢在必奪的軍事戰略要地,戰禍之害最為深重,黎民百姓或亡於戰火,或逃往他鄉,原本繁富的轄境之內,竟然成為了流寓百姓的暫居之地。晉人常璩曾在《華陽國志序》中描述:李氏據蜀,兵連戰結。三州傾墜,生民殲盡府庭化為狐狸之窟,城郭蔚為熊黑之宿,宅遊雉鹿,田樓虎豹,原平鮮麥禾之苗,千里滅雞狗之聲,丘城蕪邑,莫有名者。嗟乎!三州近為荒裔,桑梓之域曠為長野《華陽國志》是常璩在巴蜀入東晉之後所寫,由於封建立場所致,其矛頭必然直指由流民起義而建立成漢政權的李氏,他的觀點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文中所述戰亂後三州之淒涼景象,亦為墊江何以成為僑郡的真實寫照。

合川歷史:兩晉及劉宋時期的政區建設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贊,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援!!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o^)/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o^)┘感謝各位看官們!!我們下篇文章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