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聰明障道》

  • 由 國學哲學大師無為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26
簡介道德是一本無字之書,而與其相關的文籍,只是講述提升道德的方法——這方法,如同燈塔,只能助人明確方向,不能幫人縮短航程

泱泱中華是什麼意思

記性不好的人,往往渴望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資質平庸的人,常常抱怨缺乏一學便知的慧根。即使如孔子這般博學多能的人,也似乎有些自卑,感嘆自己只是

“學而知之者”,並非“生而知之者”,乃“知之次也”。

事實也是如此:在許多領域,擁有超常的天賦,更容易取得非凡的成就;而相對普通的人,即便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難以望其項背。

不過,對於世間最高的學問

——道德,卻恰恰相反:愈是原本鈍拙的人,愈容易在此有所建樹。

《道德經》有云:

“大巧若拙。”《菜根譚》有云:“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窮意味。”孔子有云:“剛、毅、木、訥,近仁。”還有被尊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其“拙”,也是出了名的。

——我敢斷言,不論儒道,足以為萬世師表的,無一自幼便是聰明人。——所謂的“聰明”,個人覺得,這三者不可全缺:記性好,反應快,悟性高。

很多時候,我也想明白其中的緣由,卻茫然不解。直到看了《呻吟語》,才頗有感觸: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道德是一本無字之書,而與其相關的文籍,只是講述提升道德的方法

——這方法,如同燈塔,只能助人明確方向,不能幫人縮短航程。

攻讀無字之書,記性再好,也無用武之地。相反,記性越好,越長於積累知識,而短於感悟內涵。究其原因,便是人性的懶惰在作怪:常常是他人的思想,替代並抑制了自主思維。有了免費的自來水,誰還願意辛苦地提井水呢?

——除非是嫌棄前者的水質不好。

道貴廣,望之不見邊;德貴深,探之不見底。所以,道高德厚,則心如山,性似海,厚重而深沉。

反應快的人,心性輕浮,如鰷魚應食,餌小則敏捷,餌大則慌亂。若不注重攝其躁、沉其氣,非但難以建功立業,反而容易受苦招災。

與其它學問不同,道德不是在身外下功夫,而是在心上作文章。工於治玉,必精心琢磨;善於作畫,必苦心構繪

——若是志在聖賢,則必錘鍊心性。風光旖旎,則精魂弛逸而忘其性;道路崎嶇,則神志緊繃而懸其心。故知心性,易顯現並集中於逆境,而隱匿且渙散於順境。

順境內,即使有意,心性的磨礪也既輕又少;逆境中,縱然無意,心性的錘鍊也既重又多。古人說

“逆以煉心”,緣由便是如此。所以,《菜根譚》有云:“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因而,人生太順,則火候不足,心性難成大器;太苦,則火候過旺,身心容易焦敗。恰到好處的火候,與長期不懈的堅持,才能造就超凡脫俗的人物。

所愛者,人莫不欲傳於後;所惡者,人莫不欲絕於今。故好財藝而有餘,常惠及後輩;思富貴而不能,多愧對子孫。然而,自古道德大家,其子女,往往平平無奇

——並非管教不當,而是火候不足。

悟性高的人,聰穎不群,優越感不求自至;若無重大的苦難相伴,則有意無意之中,便置身於順多逆少的境地,故難以在道德上有所作為。

鈍拙之人,若勤于思考並善於總結,自強不息且求道不捨,心性自會漸漸靈明,而必有豁然開朗的驚喜。

《菜根譚》有云:

“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聰明有聰明的好,鈍拙有鈍拙的妙——“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無為

2020

10

13

(注:上文選自知乎專欄《人生洞明》)

《聰明障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