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中國人,讀“三經”

  • 由 三晉出版社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24
簡介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說有關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最主要的源頭性和軸心性經典就是“五經”“四書”和“三玄”,加起來一共是十二種書

彌的讀音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三經解讀”系列叢書總序

中國歷史上關於思想文化的書非常多,即使聰明才俊,要讀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說常人了。曾國藩曾就此感嘆地說:“雖有生知之姿,累世不能竟其業,況其下者乎?”因此,要了解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需要在眾多的書中選出最值得讀的一些經典來讀。好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經典的流傳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都是通過後人對前人著作的注、疏、解、釋等等來進行傳承。這樣,我們在選擇閱讀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經典時就有了比較明確的目標,就是首先選擇閱讀源頭性和軸心性的經典。

一個民族的思想文化的源頭很難追溯得到,所以,所謂源頭性的經典只是指後人所看到的最“早”的一些經典;所謂軸心性經典是指輻輳其前、輻射其後思想文化的經典。比如,像《易》《書》《詩》等等就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源頭性和軸心性的經典。源頭性和軸心性的經典是塑造一個民族文化的那類經典。

中國人,讀“三經”

儒家最初講的這種經典有六種,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由於人們沒有看到獨立的《樂》,所以後來就只講“五經”了。再後來,逐漸由“五經”擴成“九經”

(《禮》包括《儀禮》《周禮》《禮記》三種,《春秋》擴充套件成《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三種)

。到了唐代,把《論語》《孝經》《爾雅》加進了“經”,這樣就成了“十二經”。到了宋代,又把《孟子》加進了“經”,成了人們常說的“十三經”。到宋代,人們覺得讀“五經”內容太多,就從《禮記》裡選出了《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合到一起,叫作“四書”。宋代以後人們對“四書”的關注度逐漸超過了“五經”。

道家也有它認為的“經”。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提到道家的三種最主要的經典,即《莊子》《老子》《周易》,稱之為“三玄”。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佛教也有很多經典,大多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後來佛教中國化了,有了中國佛教自己的“經”,即《壇經》。但是,佛教經典不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源頭性和軸心性經典。

中國人,讀“三經”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說有關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最主要的源頭性和軸心性經典就是“五經”“四書”和“三玄”,加起來一共是十二種書。在這十二種書裡邊,“四書”中的《大學》《中庸》本來是《禮記》裡邊的兩篇文章,如果把它們歸到《禮記》中,那麼就少了兩種;《周易》既屬於儒家“五經”,也屬於道家的“三玄”,這就又少了一種。所以,我們閱讀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最主要的就是“五經”加《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這九種。

假如覺得這九種經典的量還大,那麼我們還可以從中選出最基本的三種來,即《論語》《老子》和《周易》。如果打破儒、道限隔的話,那麼也可以說這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三經”。

《三經解讀》

即解讀這三種經典。

所謂“解讀”即解釋地閱讀,其中講的是解釋者所理解的文字的思想內容,不是與解釋者的理解無關的文字的思想內容。所以,讀者千萬不可將解釋者的“解讀”當作文字的“原意”。這是需要說明的。

中國人,讀“三經”

“三經解讀”系列叢書分為

《老子解讀》《論語解讀》《周易解讀》

三冊,分別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源頭性和軸心性的經典《老子》《論語》《周易》,從文化、哲學的角度,逐章逐句地進行解讀,力圖呈現中國傳統思想的精髓,並給當下人們所思所行以借鑑與啟示。

作者簡介

蘭喜並

,1955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山西省委黨校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傳統經典的教學和研究,對中國傳統經典用功尤勤,其研究解讀深入淺出,舉重若輕,頗具哲學思辨。著有《老子解讀》(中華書局)、《老子衍說》(人民出版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