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 由 氤氳書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18
簡介曾經有些人將劉翔從跑道外蹦到終點附近的行為牽強附會說成劉翔“以極其堅強的意志力完成了比賽”,並且說“這是一百多年奧運會歷史當中的經典一幕”

跤怎麼組詞語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在許多人印象當中,劉翔就是一位陽光可愛的大男生,今天在這裡為劉翔套上“可憐”的詞語大家確實感覺不舒服。

當然舒服的未必合理,合理的未必舒服。

在現實生活中,當劉翔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一定是可愛的。但是把劉翔放到一系列利益分配,多重輿論漩渦當中成為一個任人擺佈的棋子時,他無疑是可憐的。

倫敦奧運會比賽之前,一定有相關人士已經知曉了劉翔的病情,知道他已經無法完成比賽。怎麼辦?

從北京奧運會退賽原因再看劉翔在倫敦奧運會的退賽,兩次的經歷幾乎完全相同。

——劉翔同樣在奧運會之前的那一年比賽當中威風八面、所向披靡;

——同樣因為劉翔過於良好的成績致使人們對於劉翔奪金有了不二的期待;

——同樣在劉翔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偏偏在臨近奧運會卻橫空出現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年輕挑戰者(北京奧運會的挑戰者是古巴的羅伯斯,倫敦奧運會的挑戰者變成了美國人特里梅爾);

——同樣是在奧運會比賽臨近之時方才感覺奪金無望;

——同樣在心理壓力驟增的情況之下,經過一連串連鎖反應之後,腳不靈了。

怎麼辦?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劉翔的團隊在倫敦奧運會之前開足馬力、不遺餘力地宣告劉翔已經再次到達巔峰,再次天下無敵。現在萬眾矚目的情形已經形成,但是劇情卻再一次進行不下去了。就像在一場演出之前已經把門票賣出去了,無法演出也不能第二次面對觀眾一聲不吭了。

兩次相同的開場不允許出現兩次相同的結局。此時此刻是保護劉翔任由他退賽再讓相關領匯出面抵擋,還是把劉翔丟擲去來保護其他人的利益與位置呢?

所以這一次對於劉翔的要求就是去面對眾人嘗試一下在北京奧運會退賽之時沒有做過的動作:起跑之後衝出去,然後摔一跤,演出一場悲壯傷別的戲份兒。

一系列地權衡之後,決定就是丟擲劉翔。雖然在億萬公眾心中你是一位萬眾偶像,但是你要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獲得的?是誰給你機會獲得的?

在一個具體而龐大的利益格局當中,你就是一個需要拋頭露面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棋子,或者木偶。既然長久以來你就是一個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人物,現在面對如此難堪的局面不把你丟擲去還能怎麼樣?更何況這一切皆因你那不爭氣的腳而起!

於是可憐的劉翔需要隱藏著秘密,內心悲情、外在輕鬆地去完成那個可以讓太多人獲得解脫的驚天一摔。所以在起跑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劉翔那個神秘的一笑。

跑了,摔了,任務完成了。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善良的劉翔真的沒有為自己想得太多,他想著就像四年前一樣可以就近從運動員入場通道返回。趕快離開,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趕快離開眾人關注的目光。反正已經完成任務,嬉笑怒罵任由他人吧!

誰料,幾位刻板、固執的工作人員依據已經起跑的事實強令劉翔必須從靠近終點的運動員離場通道離場。可憐的劉翔就這樣孤零零一個人單腿蹦著在全場一片詫異的目光當中奔向出場通道。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注意,是靠近終點的運動員離場通道,不是終點!劉翔是從跑道外蹦過去的,不是賽道之上,劉翔也沒有經過終點。

許多人在這方面的牽強附會讓人非常反感。

退賽了本來希望迅速躲避起來,但是卻被人當眾揪了回來,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展覽一番。

此種情形極其近似對於劉翔的“示眾”和“羞辱”。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我們相信此時的劉翔一定是難過極了?在無限風光之時身邊圍繞著太多的人,此時此刻在最需要支撐的時候他們卻把自己孤零零地一個人丟在大家面前。

劉翔此時一定是再也不想踏上給過他太多榮耀此刻卻給他無限屈辱的跑道了,再也不願意重新進入這個利益是非的漩渦了。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想到這一層面,劉翔知道這一切應該結束了,這一次就是自己此生最後一次的比賽了,縱然心中萬般不捨但是也必須告別了。戀戀不捨之情使得劉翔本能地親吻了欄架。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這一吻,叫吻別。

即便如此,劉翔可憐的境遇並未結束。同組其他幾位選手從終點衝過來抓住了劉翔。

注意,抓的是劉翔的肩膀。——心理學研究發現,抓對方肩膀的行為是表明自己內心的控制傾向和厭惡情緒。

曾經有些人將劉翔從跑道外蹦到終點附近的行為牽強附會說成劉翔“以極其堅強的意志力完成了比賽”,並且說“這是一百多年奧運會歷史當中的經典一幕”。

這個說法理所當然地無法獲得共鳴。因為公道自在人心,在資訊交流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們真的不好騙了。

何況這已經是你的“第二次”了。

上述說法我們就把它當作文藝青年小資情懷的自慰行為,當作所謂成功學當中無比癲狂的自我暗示吧。

說到在奧運會上帶傷完成比賽的壯舉,許多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出現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400米決賽當中。起跑開始,一位英國運動員因為腿部肌肉斷裂發生短暫性的昏迷。待他清醒之後,看到其他選手早已一騎絕塵根本無力追趕,於是倔強的他便一路哭號著一瘸一拐地奔向終點(沒有離開跑道),一定要完成本次比賽。

事後得知,因為自身原因,這位運動員在世界大賽400米決賽當中受傷已經發生太多次了,所以我們可以把他此刻的倔強理解為是對於命運不公的抗爭!

後來從觀眾看臺上跳下一個人(事後得知是這位運動員的父親),攙扶著這位運動員走過終點。雖然由於藉助了外人的幫助,這位英國運動員被取消了名次,但是人們相信那一幕是奧運會歷史的經典!

2008年劉翔因傷一聲不響地退賽。事後曾經有那麼一種聲音質疑:劉翔為什麼沒有選擇帶傷堅持比賽?成績不好沒有關係,但是被打敗和沒有打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呀。

後來當CCTV的記者把這個質疑告訴了劉翔,並請劉翔談談自己的感想。劉翔面帶怒氣斷然迴應:他們根本不懂奧林匹克精神!

四年之後,劉翔卻選擇了帶傷參賽。我們不知道是奧林匹克精神變了還是劉翔變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你就是無法完賽,你也可以採取“無公害”的方式告別。比如,緩步走過去,把眼前的欄架一個個推倒再一個個精心扶起。然後滿臉熱淚、緊閉雙唇,一言不發地揮手告別(當然表演難度太大,如果不是發自內心極有可能穿幫)。這樣既體現了對於同組其他對手地保護,又體現了對於跨欄專案的摯愛,更體現了告別賽場時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這個選擇可謂皆大歡喜。

但是劉翔沒有這樣做。既然要退出那麼就越快越好,所以劉翔選擇了一個“短平快”的方式,在第一個欄就摔倒,迅速完成任務。但是劉翔還有他身後的團隊真的沒有想得很全面和得體,這樣摔倒對於同組的其他運動員必然會產生干擾、影響甚至傷害的。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只顧自己任務完成,無視他人利益與健康,怎麼說這個選擇都不是一個合情合理的選擇。最大的問題是,你能夠保證你的設計不被人識破拆穿嗎?又何況大家都是常年從事跨欄專案的內行之人。所以從賽後同組其他選手第一個動作是抓住劉翔肩膀的行為所表現出的厭惡之情,就說明大家已經心知肚明,盡在不言中了。

一位跨欄界大滿貫選手,近十年時間在國際比賽當中只能讓他人望其項背的運動員、一位萬眾膜拜的英雄,眼下卻被幾位草莽之輩控制且顯現厭惡之情,這不是可憐又算什麼呢?

可憐的劉翔為平息輿論再次被安排做了一場手術。雖然早已心灰意冷,雖然早已告別競賽場,但是在接下來三年的時間之內仍然要任由相關人士抬出來,仍然要配合他人告知公眾:劉翔還會東山再起,劉翔還會重回巔峰。直至把這些宣告喊到無法再喊下去了,可憐的劉翔方才可以被恩准宣佈退出。

根據中國奧運戰略的佈置,奧運會的前一年是各個運動隊申報奧運人選的最後時刻。以劉翔的狀態還有心態,他事實上早已退出奧運選拔的陣容了。2015年,如果在國家體育總局奧運內控大名單中找不到劉翔的名字,劉翔已經退出的秘密就守不住了,所以劉翔團隊在2015年4月7日只能提前公開承認劉翔退役了。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這樣看,在申報奧運人選名單的時刻才宣佈退役,積極的說是劉翔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消極的說是劉翔被人利用,被人消費到了最後一刻。

一位極富天賦的天之驕子,為什麼落得如此地步?一位獲得三十多個世界冠軍的體壇英雄,為什麼在復出無望的情況之下連何時退役都無法自己做主?以至於在退役之時如此匆匆忙忙、不尷不尬。

一位本應萬眾景仰的豪傑為什麼會顯得如此可憐?以至於在離開之時人們選擇性地遺忘了他的進取,牢記了他的退出。

痛心疾首:我們該用可憐形容劉翔嗎?

根源或許就在於天賦高未必意志品質強大,冠軍次數多未必就意味著心理的成熟。如果一個人不能保持清醒,不能保持獨立完整的人格,不能對自己的道路做出堅定的不隨波逐流的選擇,或許只有可憐才可以匹配人生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