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 由 父母零距離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17
簡介現在回想起來,這跟我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周圍都是講上海話的本地人,難得一個人講一講,不是惹人發笑,就是招來一些人的諷刺

倪字廣東話怎麼讀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小時候普通話不準,到了中學怎樣學好普通話?有什麼訣竅嗎?

首先,對這個問題,我想用自己學習普通話的經歷來回答

。我是一個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本地人”。本地人講的不是現今一般人所聽到的上海話,它比流行的上海話要“土”些,很有點象浦東話。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現在流行的上海話,已經交雜、融合了許多其他地方的口音,那是因為上海的居民大多來自全國各地,真正的“本地人”所佔的比例已經很小。

其實,外地人最多的大致有三方面。第一是浙江人,以寧波、紹興為最多。一般人都喜歡白稱“阿拉(我或我們)上海人”,其實“阿拉”是地地道道的寧波話。

第二方面是江蘇人。蘇南的蘇州、無錫等地,由於離開上海比較近;來往方便,上海話裡的“倪”(我們),基本上是從蘇州話裡來的;另外,蘇北話在上海話裡比重也較大,近幾年較為流行的“看看瞧”(看一看),就是受它的影響。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第三是廣東話,現在上海的廣東人已逐漸減少,影響慢慢削弱了。此外還有一些外來語,也已隨著半殖民地影響的消除而減少,很少在語彙中使用了。

正是由於上海這樣一個五方雜處的環境,鍛鍊了我們上海人的聽話和學話的能力,一般來說,上海人學其他地區的方言,甚至外語,都比較容易,也快一些,準一些,當然學習規範的漢語——普通話也一樣。

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學校裡曾設一堂“國語”課(當年稱普通話為國語),我記得老師是一位姓汪的北京人。當時用注音符母來拼音。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我跟老卵的關係很好,但我不是個用功的學生,上了幾個學期,直到我轉學離開那個學校,還是沒學會。以後我又跟一位鄰居北京老先生學,他是專門教授國語的,可我仍舊沒能學好。

現在回想起來,這跟我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周圍都是講上海話的本地人,難得一個人講一講,不是惹人發笑,就是招來一些人的諷刺。給大家鬨笑一下,倒還可以,最不能忍受的是旁人的諷刺,使自己失去信心不敢堅持了。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我記得第一次去參加劇團活動,我的一位校外輔導老師曾問我,會不會講“國語”?因為話劇需要講國語。我說我不會,但是可以學!憑著這句話,老師就把我這個“不會講,但可以學”的青年學生帶進了劇團,開始了學講普通話,逐漸走上了演員的道路。

當時劇團沒有專業老師,我的老師是導演(他們也還年輕,肯熱情地向演員、學員示範講授),是劇團裡的同事。我真的做到了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一句一句地糾正,反覆地練習。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我清楚地記得,為了一個“國”字,我的老同事、老戰友韓非同志,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對我說:“國!“國……是這樣在工作、排練、演出中逐漸學會了講普通話的。

雖然,直到今天,我有時還會念不準確,有時還帶上南方口音,但是我總設法糾正它,儘可能使我的講話念詞達到比較準確和完美。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由此可見,小時候普通話不準,到了中學照樣可以學好。

我的經驗是:第一,學會找字典,遇到自己拿不準的字,就翻開字典,按照字母拼音,將這個字讀準確。字典是最好的老師,……要養成翻看字典的習慣。

普通話在初學階段,要多向旁人徵求意見,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第二要學會聽取旁人的意見,因為自己總免不了主觀片面,別入總要比自己冷靜客觀,你喜歡聽意見,人家就會沒有顧慮地提出。

第三要多聽,多聽別人講話。我們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廣播員,大部分受過語言正音規範化的訓練,一般不會錯。要做一個聽“話”的有心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