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 由 黃劍博採風追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12
簡介先師古廟的灰塑是沙灣名匠梁棉修復的,他是嶺南古建築、灰塑、壁畫工匠,梁棉,番禺沙灣三善村人,民間藝人

廟字可以組什麼詞

黃劍博採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黃劍博採風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節圖文中的圖片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區域性來自公開網路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文字沒有明確商業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黃群慶說,自魯班廟修復後,三善村每年也會自發舉辦師傅誕(即魯班誕),如果不能趕回來,三善村的匠人們會在工地慶祝。“與這座魯班廟有種特別的感情,每年師傅誕我都會回來。”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三善村理事長黎志沛表示,過去整個村有七成男丁從事建築行業,如今只有少數匠人仍在堅守。“過去古建築施工講究慢工出細活,有時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砌25塊青磚,鋪3塊階磚。在年輕人眼裡,工匠人與磚泥灰打交道,是體力活,他們不喜歡做。” 黎志沛說。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灰塑名匠梁棉是三善村人,父親原是沙灣泥水匠,他自小跟父親學藝,潛心研究灰塑藝術至今已有50餘年。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所創作作品用於沙灣鰲山古廟、寶墨園、南粵苑、清暉園、西山廟、華南寺、順峰公園等。如今,梁棉在三善村開設傳習工作室傳承灰塑技藝。“我家裡有個小灰塑工作臺,孫輩們很喜歡,一學就通,我一閒下來就會教他們。”後來我發現先師古廟的灰塑就是梁棉修復的。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建築工藝向來以師帶徒的形式傳承,從未進入學堂成為一門學科,三善村卻在小學和幼兒園開設灰塑等課程,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在三善村一條小街鋪面內,黎廣庸正在創作一幅名為“八仙圖”的灰塑作品,“這個作品本來是為了參加村裡今年魯班誕展示而準備的,可惜沒有趕得及,錯過了。錯過也好,可以沉下心來慢慢打磨一下。”黎廣庸一邊與肖桂來聊天,一邊拿著一把多頭木錐在灰塑面板上按壓,讓面板更容易掛住泥料。“今年來不及展示,就等明年展示。”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2017年,三善村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黎志沛表示,三善村擁有800多年曆史,紀念魯班活動將成為村裡一年一度的節日“魯班節”。黎志沛還提議,在古廟北面建一個魯班文化廣場,並建設工匠博物館,收集展出全省工匠作品,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學習,未來將把三善村打造成嶺南古建築工匠特色小鎮。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肖桂來認為,工藝傳承要讓年青匠人看到職業前景。

朱秋利說,城市、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是靠工匠保護下來的,現在從事這個行業大都五十歲以上,後繼無人是普遍問題,“缺少職業教育,師徒傳授面窄,更是加劇了工匠傳承危機。”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如何破解工匠傳承難題?朱秋利認為,留住工匠首先要有鼓勵晸策,老藝人要有應有的名分,有了名分,還要有相配套的文化傳承津貼,有保障機制。“傳統建築工藝和現代建築裝飾一樣要有職稱評定,讓年青工匠人看到職業前景。”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隨著工匠老去,古建築營造技術也隨之老去。舉個例子,現在市場上已經找不到幾個搭建竹子棚架的好手了,這也是一門古建築修復傳統工藝,竹棚架重量輕,適合修繕一兩層的古建築,比鐵架子更方便。”古建築修繕專家歐陽侖告訴肖桂來。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一位古建築專家告訴肖桂來:“現在晸府部門透過大力推動名匠活動,工匠的地位和待遇慢慢有了改善。除了關注少數名匠,我們也應該關注普通工匠,只有如此,才能不偏離保護古建築及其傳統工藝的本質。”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該專家認為,工匠的價值在於傳承傳統技術並精益求精。工匠人才是還原古建原貌的基本保障,重視工匠,體現了對於傳統價值的尊重。只有工匠後繼有人,這些寶貴的古建築建造工藝及附著在上面的精神品質才會儲存下來。

三善村位於番禺沙灣西南部小洲上,緊連紫坭村,是廣東省傳統村落。該村原屬紫坭福善裡、德善裡、樂善裡,於清喜慶年間劃出,自成村落,因三里均含“善”字而得名,後漸擴大。村民以黎、梁、溫、靳、陳五姓為主。多事農耕或以傳統建築為業,因而名匠輩出。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村中農田、池塘眾多,是典型的嶺南水鄉。從村中的橋名和路名可以得知,三善村的“三善”,指的是“樂善、德善和福善”,寄託了先民的美好願望。我經過了三善幼兒園,看到一些老人正在接送小孩放學,想到大量古村的小學都被兼併了,而三善村的小學和幼兒園還能運營下來,非常不容易了。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三善村委會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市良路側,與順德一河之隔,番禺區沙灣鎮三善村是廣州市美麗鄉村,有著“巧匠村”的美名!三善村位於番禺區沙灣鎮西南部,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島村”,也是廣東省傳統村落之一,全村面積約為2。7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3300人。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三善”之名得名於開村時的三個裡(坊):福善裡、德善裡、樂善裡,清代為番禺縣沙灣司屬,民國時期至1958年3月稱“九如鄉三善村”。何為“九如”?如日之升、如月之恆、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如山、如帛、如、如陵、如川之方至。隨後,更名為沙灣人民公社三善大隊(1959年3月)。番禺區沙灣鎮三善鄉(1984年)自1987年改名三善村後一直沿用至今。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依水而居是嶺南人家的一大特色,三善村與緊鄰的紫坭村同在紫坭島上。以前村民但凡出入小島均需小艇擺渡,如今,隨著紫坭大橋與三善大橋的建成,已大大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一水之隔,似乎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絡,但同時也隔開了煩擾。時至今日,三善村依然寧靜致遠。三善湧旁,小橋流水人家,清澈的河流將每個角落串聯起來,讓悠久的古城充滿了生機。相對於高原水鄉的高冷,三善村地處河網交錯的南國番禺,卻有著一份溫潤的氣質,行走其中,隨處可見嶺南水鄉之美。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三善”之義,即“德善、樂善、福善”之合稱也。流經村前的河涌,當然也叫“三善湧”,她猶如一根碧綠的絲線,將“德善、樂善、福善”三塊美玉串在了一起。三善湧呈南北走向,貫通了順德水道與紫坭水道。據說開村時,沿湧而建起的每個坊居,均有小湧分隔,因此以前每發大水,這裡也必定水浸街。紫坭文人張建白(採庵)曾有竹枝詞寫道:六月西流水浸街,出門愁脫繡花鞋,渠多石滑行難穩,那得郎來與妾偕。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有河必有橋,多座橫跨河道的小橋也算是三善村的另一個特色,村內現有樂善橋、德善橋、福善橋等八座橋,橋頭邊上,或有古榕樹,或有仿古亭臺點綴其中,茶餘飯後,樹下乘涼,亭中閒談,人生樂事也。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隨著時代的發展,堤圍建設日臻完善,水浸街已不復見,一如往昔清澈的三善湧如今承載更多的是村民們的安居樂業與歡聲笑語。住在河道邊上的村民都喜歡在河邊上種上各式花草裝點生活,洗菜、曬冬瓜幹、捕魚怡然自得。看似簡單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靜美,這一切的簡單與舒心,不就是我們現代人所奢求的理想生活嗎?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街亭的百年黃葛樹下是村內一個小市場,三善村的村民都喜歡將自己撈的魚和自家種的蔬菜拿過來賣。量雖不多,但似乎成了老人家一個多年改不掉的習慣。三善村的父老鄉親都特喜歡吃魚,一大早以魚當早餐也是常事,喜歡喝上幾兩白酒的叔伯們經常就在市場裡買上幾條新鮮的河魚或時令農產品,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拿到旁邊的早餐店現場加工,或蒸或煮,任君選擇,再叫上一碟腸粉、一碗鹹骨粥,以簡單、地道的食材,開啟美好的新一天。鄉村的早餐看似簡單,但問起早餐款式有多少,在這裡開店10年的早餐店老闆娘也未必能回答上。但她說,“納雜粥”(即艇仔粥)一直是街坊們的最愛,或許這就是嶺南水鄉人的一個口味情結。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遊覽北京頤和園、廣州陳家祠、番禺寶墨園、餘蔭山房都會驚歎於建造者超凡的建築手藝,而在這些著名建築當中的,土建、裝飾、灰塑、磚雕、木雕不少工序都出自三善村的工匠之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數“灰塑狀元”靳耀生、“壁畫大師”老粹溪了。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番禺周邊祠堂、名園的灰塑、壁畫大多都是出自他們之手。受大師的藝術影響,靳耀生的孫輩靳埭強,也成為了享譽世界的設計大師,據村中老人講,1949年前,三善村75%的男丁都是古建築工匠,誇張地說,隨便一家都可能是工匠世家,正所謂“水路所及之處,均有三善工匠”。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我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30:鰲山古廟,前面是一個非常開闊的廣場,停著幾部車,再前面是被埋了一部分的月池,鰲山古廟前面有幾株參天大樹,廟後面是一個山坡,風水極好,鰲山古廟還住著很多和尚,我看到有幾個信徒在參拜佛祖,幾個和尚正在敲鑼打鼓,非常熱鬧。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鰲山古廟還是一個活著的寺廟。

什麼是三行?水工、木工、鐵工之合稱也。舊時廣東地區所指的三行佬,也指泥水佬、剫木佬、搭棚佬。雖說現在從事“三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但仍有不少有追求的“三行佬”堅持初心,即使外出打拼多年,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卻有著一個回到家鄉親手打造自己理想家園的心願,黎先生便是其中一個。他用了四年的時間,修舊如舊,在自己家鄉建造起屬於自己的理想宅居。他一方面精修了原有舊宅的壁畫和木屏風,另一方面他也按照古建的樣式,結合現代工藝進行建造黎先生的嶺南特色大宅院。新舊一體,渾然天成,古樸大方,處處體現著三善匠人的傳統與精緻。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魯班一直以來被工匠們尊為“祖師”“百工之父”,三善村作為工匠村自然少不了魯班元素。三善村魯班廟位於村內鰲山古廟群,古廟群自北向南分別為:神農古廟、先師古廟、鰲山古廟、報恩祠、潮音閣。當中最有特色應是先師古廟,供奉著魯班先師。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該廟是目前廣東省發現的唯一一座供奉“魯班”的民間行業廟宇,有著300多年的歷史。三善村至今仍保留“師傅誕”的傳統慶典。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村裡的“三行佬”即使再忙,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這一天定必穿戴整潔,齊聚先師古廟,參拜魯班祖師,祈求賜福,保佑工作順利平安。從2017年開始,三善村更是將此盛會打造成為一年一度嶺南古建築行業交流的盛會。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嶺南建築大多數為鑊耳屋式封火牆,但鰲山古廟群則是馬鞍式封火牆,在整個廣東非常罕見。靳耀生的灰塑作品“風塵三俠”,風格如同南國山水,文質清爽。現存於先師古廟正面簷下,是“壁畫大師”老粹溪的作品——醉中八仙。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鰲山古廟群位於鰲山腳下、三善村之東,2000年成為廣州市內部控制歷史文化保護區,2002年7月併入“鰲山古建築”,被列入廣州市文物保護單。除鰲山古廟群讓人歎為觀止外,座落在村中的各間祠堂也是集古建藝術精品之大成。三善村以多姓聚居,全村原有祠堂26間現存只有黎姓1間、陳姓2間、梁姓1間、張姓1間、靳姓1間、老姓1間。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在德善大街三巷的民居,有幾近失傳、融匯中西的燈影壁畫。雖歷經百年依舊生動鮮豔,但仍可見當時繪畫技藝與所用顏料的講究。在重修中的黎氏宗祠裡,還有儲存完好、極具代表性的嶺南祠堂灰塑作品。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祠堂墀頭上,生動矯健的瑞獸,依然以威武之態,守護祠堂,守候歲月。祠堂龍船脊上的“福鼠拉金錢”彩塑,歷經百年風雨的洗禮,依然豔麗如初。慈祥的福鼠還不辭勞苦地在高處為村中族人散發好運。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除了祠堂的建築考究之外,尋常百姓家也同樣注重講究寓意美好的灰塑、壁畫。也不難在村裡老宅的門口或窗楣上發現,灰塑、壁畫即使變得滄桑與斑駁,也依舊掩蓋不了當時的精緻。古建築中的牆體與地磚的縫,其嚴謹與工整也足以讓我們驚歎。黎志沛表示,古建築施工講究慢工出細活。一名古建工人每天只能砌25塊青磚,或只鋪3塊紅階磚,磨磚對縫、嚴絲合縫是每一位三善匠人追求以及秉承的原則,也正如先師古廟的兩對門聯:“大匠高門兼收幷蓄,立規作則懷古知今”“規矩定方圓奕世恪遵此法,墨繩分曲直百工善用其材“所說。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曾有古建專家指出,工匠的價值,在於傳承傳統技術並精益求精,工匠人才,是還原古建原貌的基本保障。重視工匠,體現了對於傳統價值的尊重。工匠後繼有人了,寶貴的古建築建造工藝,及附著在上面的精神品質才能更好地被儲存下來。

2017年,三善村入選了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古建築技藝,三善村打算在鰲山古廟群北面,建設一個魯班文化廣場和工匠博物館,三善村將以打造嶺南古建築工匠特色小鎮為目標,組建三善村嶺南特色古建藝術公司,發揚三善村工匠精神,培育年青匠人,承傳古建工藝,煥發時代匠心。(番禺區文明辦番禺臺)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黃利平老師認為,對廣府建築,我們即要見物,也要見人。整理建築名匠資訊,會推動對清代、民國廣府建築行業的研究。隨著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人們也會越來越多地關注創造了燦爛廣府文化的那些人們,大國工匠本身的資訊也會越來越得到重視。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在沙灣工匠群體中,還有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工匠——“灰塑狀元”靳耀生。但“灰塑狀元”的稱號來自於民間相傳,現代長久以來都只見過靳耀生的壁畫作品,很難找到他創作的灰塑裝飾。直到2020年11月25日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荔灣區梯雲路廣安錢莊裡還儲存有靳耀生於1931年所作的四幅灰塑真跡。黃利平老師親眼所見後感嘆,這四幅灰塑真跡不僅製作精美,還一改人們對於傳統廣府灰塑的看法。人們對於灰塑裝飾的理解,一般認為灰塑是在屋頂上的大型粗獷藝術裝飾;但靳耀生的這四幅灰塑真跡已經登堂入室、如油畫一般被置於民國時期高品位的建築當中。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言歸正傳,再說我走到神龍古廟時,夕陽的餘暉曬在外牆上,這裡儲存了大量的壁畫和灰塑,我走到魯班廟的外面,欣賞了風塵三俠的灰塑,真是藝術精品。

風塵三俠指隋末唐初三位豪傑:虯髯客、李靖和紅拂女。出自唐傳奇《虯髯客傳》。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結識豪俠張虯髯,後同至太原,透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虯髯客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遂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後虯髯客入扶餘國自立為王。李靖、紅拂、虯髯三人,後人亦稱“風塵三俠”。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我還欣賞了古廟的墀頭磚雕,屋樑木雕和石雕挑頭,我跨過門檻,看到幾個英俊瀟灑的和尚正在做法事,一男一女兩個信徒正在跪拜,我不便打擾,就走到右側,繼續參觀【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33:先師古廟,走進院子,看到了魯班的雕塑,但這裡最大的特色卻是壁畫,是大師之作。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我走到報恩祠,看到幾個婦女在準備紙錢,潮音閣內正在燒香,把我嗆住了,我又退回到鰲山古廟群,它佔地557。7平方米,西背鰲山,東向為正門,廟前是遼闊的平田和大洲海,廟群自北而南橫列依次是:“神農古廟、先師古廟、鰲山古廟、報恩祠、潮音閣”共五處,故稱“古廟群”。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鰲山古廟是廟群中最大的一座,因廟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當地人俗稱其為觀音廟。鰲山古廟由青磚白石腳、灰脊、馬鞍式風火山牆木架結構,踏上石磴即進廟內。廟門上白石額陰刻著“鰲山古廟”四個大字,為行楷體,填以石青色。門的兩邊石聯上,陰刻柳體對聯:“鰲陽永結香燈社,蜃海平環水月臺”,說明此廟在鰲山之陽,面對大洲海,平臺叫水月臺。廟內本有前後兩座石底池,養放幾隻大龜,但今已拆了後座,池、龜俱無。此廟曾用作鄉府駐地,後遷出,並於1986年重修。

社稷神廟俗稱“社公”,在鰲山廟左側,總面闊3。52米,總進深13。90米。門頂鑲有石額,陰刻“社稷”二字,門口現已封實,門內為天井,明間後設有神臺,現已拆除,改作廚房。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先師古廟俗稱“魯班廟”。正面無門,只開方形大窗一扇,前進是廳,中間是捲棚頂廊,有門通“社道”出入。後進是正殿,硬山頂結構。門頂石額陰刻“先師古廟”四字。殿內原來供奉魯班等許多手握規、矩、斧、尺的塑像,各塑像現已拆除。因三善村多數住戶曾從事建築行業,故建魯班廟。此廟曾作鄉府辦公室,現已遷出。

先師古廟的灰塑是沙灣名匠梁棉修復的,他是嶺南古建築、灰塑、壁畫工匠,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梁棉,番禺沙灣三善村人,民間藝人。父親原是沙灣泥水匠,自小跟父親學藝,潛心研究灰塑藝術至今已有50餘年。所創作作品用於沙灣鰲山古廟、寶墨園、南粵苑、清暉園、西山廟、華南寺、順峰公園等。在沙灣三善村設有傳習工作室開展灰塑傳承工作。

4年前,已經80歲的沙灣名匠梁棉帶來了自己六件灰塑作品做展示交流,有《柳毅傳書》、《嫦娥奔月》、《雨打芭蕉》等,無不栩栩如生;創作中國最大磚雕———東莞粵暉園磚雕《百蝠暉春》的南粵名匠何世良來了,更有名匠從福建乘車趕來參加。因為這一天是魯班2525週年誕辰日,紀念活動讓這個古村熱鬧了起來。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神農古廟在先師古廟左側,相隔一條防火巷。門前是一面積約19平方米的方亭,由4根方形白石柱支承著雕花木樑,石柱高約7米,上刻對聯“耕稼啟專書,廿卷藝文留漢志;馨香隆上古,千秋耒耜利農功”,落款“光緒丙申(1896年)仲冬吉旦”、“和來社等仝敬送”。廟接方亭簷口,為青磚、白石、灰脊的封火山牆,硬山頂。頭門石額刻“神農古廟”,牆楣繪有花鳥、山水、人物畫數幅,十分精妙。其中中央最長一幅用篆書題款“春夜宴桃李園”,繪出大小10個人物,是按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文意繪作的。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報恩祠是為紀念清初巡撫王來任的專祠。王來任上疏力陳遷海之弊,主張解禁復民,為民請命,百姓為感恩而建此專祠。該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幾次重修。此祠正門石額陰刻“報恩祠”三字,簷下有較精緻的壁畫,灰脊硬山頂,前後兩進中間一天井,現作儲物室用。

王來任在逝世前不足一年,上任廣東巡撫一職。由於當地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居民生活受到很嚴重的打擊。於是他便實地考察和調查,瞭解居民實際的影響情況,結果辛勞之下得到重病。他曾聯同時任廣東總督周有德,上疏康熙皇帝,極力請求復界,可惜疏書未及呈上便已病逝,幸於翌年(1669年)朝廷終允復界。

第3142回:鰲山古廟風塵三俠,先師古廟醉中八仙

第3143回:野鳥飛窗春歸蝶知,蟬鳴入夏冬日影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