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 由 詩文說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04
簡介魯迅對學生們說:“恐防你們看不懂的,要末,你們就拿去

器加絞絲旁怎麼念

魯迅先生曾說:“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教育是百年大計,對教育的愛不僅是對青年的愛,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愛。在魯迅先生五十六年的短暫一生中,就有十八年是在三尺講臺上度過的。

教書並不是魯迅職業生涯的首選,他決定棄醫從文後,在日本從事了兩年文藝譯著工作,與二弟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生活頗為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魯迅歸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教師。雖然這是謀劃來的一份飯碗,但魯迅做得也很認真。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1909年春,許壽裳因為公費申請出了問題,無奈取消了去歐洲留學的計劃。當時恰好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新建,校長邀請他做教務長,他便接受了。回國前,許壽裳向向魯迅辭行。

魯迅說:“你回國也好,我這裡恐怕不久也要回去了,因為起孟(周作人)馬上要結婚,生活費用從此增多。如果我不去謀事做,起孟恐怕也不能支援下去。你如果在師範學校立住腳以後,便幫我謀劃一份飯碗。”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作為家中長子,魯迅承擔著家庭的經濟重擔,不得不回國謀生。魯迅後來在《自傳》中也說過:“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

1909年夏,魯迅便接受許壽裳的邀請,回國到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了。因為魯迅曾在日本仙台醫專學習,便負責教生理衛生和化學,同時還兼任日籍教員的翻譯。在這一年多的教學工作中,有人勸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卻說“當一天和尚,鍾要認真地撞。”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初登講臺,魯迅就遇到了難題。生理課難免要涉及到生殖系統,但性教育在當時的中國還是諱莫如深的。不過,魯迅覺得難的,並不是該不該講,而是該怎麼講。課前,魯迅給學生們提了一個條件:講課的時候不許笑。因為他純粹是以科學角度在講,態度較為嚴肅,如果有人笑了,就破壞了課堂氣氛。

魯迅講得很自然,很大方,但為了避免尷尬,他的講義巧妙地引用了古語,並以文字元號作圖:以“也”字表示女性生殖器,用“了”字表示男性生殖器,還用繁寫的絞絲旁(缺下面兩點)表示精子。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聽得都很認真,課堂紀律從頭到尾也很好,沒有出現魯迅擔心的情況。下課後,學生們廣泛傳播魯迅先生的生理課。其他班級的學生聽了也很感興趣,紛紛來借魯迅先生的講義看。魯迅對學生們說:“恐防你們看不懂的,

要末

,你們就拿去。”

魯迅先生的講義寫得很認真,當時學校並沒有相關的教材,魯迅就自己寫了長達11萬字的《生理學講義》。這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生理衛生學講義之一,內容主要包括生理學、解剖學和衛生保健的知識。其中還附有魯迅自繪的插圖72幅,附表5個,末附14項實驗。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除了打破封建禮教的禁忌,大膽開展性教育,魯迅還講解屍體解剖的知識,打破學生們的恐懼和迷信。他說人去世後並不會變成鬼,身體會慢慢變涼,器官會慢慢停止運動。為了消除學生們的顧慮,魯迅還現身說法:“我曾經解剖過不少屍體,有老年的,壯年的,男的,女的。最初也曾感到不安,後來就不覺得什麼了。”

魯迅還建議學校同意學生們上戶外課,去採集植物標本,增長實踐知識。1910年3月1日至29日,魯迅與學生共外出採集標本十二次,地點遍及杭州郊外的山山水水。滿載歸來後,便忙著做整理、壓平、張貼、標名,樂此不疲。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在化學課上,有一次魯迅講到硫酸,怕學生們不知道硫酸的厲害而不小心受傷,就多次強調硫酸的腐蝕性很強,面板一旦沾到就會被燒傷。結果,做實驗的時候,卻有學生故意用棉籤蘸了硫酸在同學的後頸上點了一下。被燒傷的學生用手按住後頸,連聲叫痛。魯迅趕緊過去給他抹藥止痛,同時嚴厲批評了那個搞惡作劇的學生。

魯迅先生教書是流過血的。還是在化學課上,魯迅把燒瓶中的氫氣和實驗儀器拿進教室時,才發現沒有帶火柴。他去拿火柴時囑咐學生千萬不要動燒瓶,免得混入空氣發生爆炸。

魯迅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大膽開展性教育,做實驗被學生捉弄

可是,當魯迅拿著火柴回到教室一點火,氫氣瓶竟然爆炸了,碎片把他的手劃得鮮血淋漓。魯迅趕緊看前排的學生有沒有受傷,才發現坐在前面的學生早已轉移到後面去了。顯然,這是個別調皮學生的“惡作劇”。

捉弄老師自然是大逆不道,有辱師道尊嚴的行為,但這件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魯迅對學生“絕無傲態,和藹若朋友然”,才招來了過頭的玩笑。“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魯迅甘做草肥和泥土,為青年學生的成長嘔心瀝血,正源於其人生追求和對教書育人的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詩文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