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第21232期】讀書心得|姜妮妮:裁判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15
簡介李廣宇大法官提出了對話式裁判文書,作為法官在庭審中傾聽了原、被告等當事人的對話,並不過多的參與

裁的第七畫是什麼

翻開《裁判是怎樣寫成的》這本書,莫名地產生一種親切感。在我曾經從事行政審判的三年時光裡,李廣宇大法官是我的指路明燈,自己很多行政審判知識都是從他的書籍和觀點中汲取,他也是我事業上永遠的偶像——一個筆耕不輟的大法官。如今歲月如梭,白駒過隙,自己已離開行政審判五年,有幸讀到李廣宇大法官在離開審判崗位兩年後利用空閒時間寫的《裁判是怎樣寫成的》這本書,彷彿又回到當初挑燈研究行政審判的日子,故而讀起來格外得用心和專注。細細品讀,所獲不僅僅是行政審判的知識,還有裁判文書寫作技巧及司法理念,同時還深刻的感受到一個學者型大法官的人格魅力和對工作的熱愛之情。

“經典文書來源於對案件的精準把握,也來源於法學理論的深厚積澱;來源於理性外表下的殷殷情懷,也來源於對話式文書的孜孜以求。快樂合議,快樂書寫。青燈黃卷,其樂何如。”這是李廣宇大法官助理記錄的他們第四巡回法庭的工作方式,也蘊含了一篇好的裁判所應具備的品質。我們常常說好的法官從庭審中來,卻常常忽視了其產出的產品——裁判文書的重要性。我們常常認為當事人只注重裁判文書中判決如下的內容,卻常常忽視了他們也想知道自己所得到的判決結論是如何得出的。我們常常認為不將更多的裁判過程呈現在文書上是對自己的保護,卻常常忽視了說理充分是好的裁判文書的根基。情難自禁一氣呵成讀完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好的裁判應該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

好的裁判源於法

【第21232期】讀書心得|姜妮妮:裁判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裁判文書最初始和最基本的任務,是要回應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對訴訟爭議作出司法裁判,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分配,為當事人實現實體利益提供依據。而要作出正確的司法裁判便依賴於法律規定,任何裁判都不可能脫離法律規定,隨心所欲。所以一個好的法官,一個好的法官寫出的好的裁判必須精準的適用法律、解釋法律,這也是法官基本的素養,也是好的裁判的源泉。而隨著案多人少矛盾的加劇,法官不是在開庭,就是去開庭的路上,大家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研究新的法律規定,更不要說像李廣宇大法官書中所說“摘下矇眼睛的布,去找更多的路,找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法律框架內尋找道路……吃透法律精神”。讀了這本書,讓我們警醒,要寫成好的裁判,首先要吃透法律的規定和立法的本意,去看清法律這塊編織物上的皺摺,然後去努力在不改變法律編織物的編織材料的情況下,把皺摺熨平。

好的裁判耕於心

【第21232期】讀書心得|姜妮妮:裁判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正如波斯納法官所言:“老實地說,法律的最後手段確實是強力,……它依賴強力,也依賴說服。”好的裁判除了源於法律規定,還要有詳盡的、發自內心的說理。判決僅僅正確是不夠的,它必須是公正的、合理的、容易讓人理解的。司法判決認為是向整個社會解釋,說服該判決是根據法律作出的、好的判決,並說服整個社會,使公眾滿意。當事人的法律知識儲備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從法律條文中瞭解判決的由來,如果裁判文書主文前面,除了毫無表情的事實證據的貼上,就僅僅是法律條文的羅列,則無法讓人信服,也無法稱為好的裁判文書。所以在法律規定之外,好的裁判必須要給當事人作出有理有據的解釋。李廣宇大法官提出了對話式裁判文書,作為法官在庭審中傾聽了原、被告等當事人的對話,並不過多的參與。而是透過文書這一載體與當事人對話,好的法官寫的好的文書必須讓當事人傾聽到他內心的內容——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基於什麼樣的法律規定,又是如何理解這一法律規定的……將內心的評判透過文書展現給當事人,遠比僅僅一個結果和抽象的法律更容易讓當事人理解和接受,這樣的裁判才能稱之為好的裁判。

好的裁判落於筆

【第21232期】讀書心得|姜妮妮:裁判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連線法院與當事人的就是一份份裁判文書,司法的公正也體現在一份份裁判文書之中。丹寧勳爵說他的判決書就像莎劇那樣,一幕幕地拉開場景。我們不可能完全做到每一篇裁判文書都能像文學作品那樣,語言優美,有理有據,堪稱莎劇。但至少我們可以像文學家浸潤每一部作品那樣,去努力寫好每一份裁判文書,讓語言更加能為當事人所接受,讓判決更加充滿溫情。我們也可以像李廣宇大法官在書中所述那樣,從學徒開始,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沉下一顆心,寫好每一份裁判文書,辦好每一件案子。

版面:崔佩玉

原標題:《【第21232期】讀書心得|姜妮妮:裁判源於法,耕於心,落於筆——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