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 由 城市觀察員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08
簡介1937年,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為“花溪”,認為花溪風景之秀“甲於黔中”,將放鶴洲一段闢為風景區,並極力策劃推動

花溪為什麼叫花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貴州星子,ID:gzxz7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花溪是貴州著名的風景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擁有“高原明珠”美譽。著名作家陳伯吹先生曾在他題為《花溪一日間》的文章中說道:“過貴陽不上花溪,如入寶山而空手歸來。”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花溪原名“花仡佬”,至於為什麼叫“花仡佬”?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花溪區域雜居著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別喜歡穿花衣,以族命名,所以這地方就叫“花仡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花溪原來有一個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稱“花苗”,隨著後來人口增多,出現了一個購銷兩旺的牛馬市場,人們稱之為“牛場”。“牛場”在“花苗”語言中叫做“革略”,而“革略”與“仡佬”發音相似,久而久之,便又叫做“花仡佬”。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明崇禎十一年

(公元1638年),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黔遊日記》中寫道: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峰(今大將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為花仡佬橋……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清嘉慶、道光年間

,當地柏楊寨塾師周奎家,六十五年中,接連有五人科舉高中。周家喜地方靈秀,於是先後在麟山建樓,龜山築閣,蛇山種柏,綴以雙亭,並在河中疊石為壩,瀦水為潭,疏淺渚為洲,修隙地為嶼。周奎長子周石藩還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從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1937年

,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為“花溪”,認為花溪風景之秀“甲於黔中”,將放鶴洲一段闢為風景區,並極力策劃推動。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水中華閣連瑤棟,雲裡清溪繞翠巒

萬縷夕陽紅杏鬧,一笠春雨綠蓑寒

——劉劍魂

1939年

,以吳鼎昌為省主席的黔省政府批准成立公園建設籌備委員會,開始花溪風景區的開發工作。

1940年

,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為公園大門坊額題寫“中正公園”四字。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花溪公園”。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1942年,關於花溪,書法家陳恆安先生寫下了十分精當的評語:“

花溪景色,本已翛然有致,今更煥然一新。昔為科頭亂服,不掩國色;今則淡妝濃抹,無不相宜也。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戰爭爆發後,貴州作為“大後方”的作用和地位得以凸顯,一時湧來大批外來人口,貴陽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花溪也因良好的生態環境、多所學校、機構的遷入以及貴州大學的落戶,人氣陡升,名聲遠播。

歷史雜談丨貴陽花溪,那些你不瞭解的歷史故事

60多年前,著名學者、作家林同濟先生過貴陽時即言:“花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秀!花溪風景、人文、歷史之“秀”,可與江南任何名勝爭辯。”如今,70多年過去了,花溪依舊“秀色可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