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牟平埠西頭有位矯姓人,因為分家時的舉動而在縣誌中留名

  • 由 膠東故事會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01
簡介在其父親去世之後,兩人亦未分家,雖然各自娶妻生子(兄長生了三個兒子,矯指南生了一個兒子),但仍合夥過著日子

矯怎麼讀姓氏

在煙臺市牟平區轄下,有個叫做“埠西頭”的村莊。

按照現在的區劃,這裡屬於觀水鎮的地界。不過,更早之前,這裡曾經設立過一個埠西頭鄉。而它在當時也算是牟平最偏遠的一個鄉鎮(距離城區大約百里)。

在原埠西頭鄉的範圍內,“矯”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族譜記載從即墨遷來),前後垂柳、矯家等村都是代表村落,而鄉鎮駐地所在的埠西頭村,這個姓氏也有很多。

牟平埠西頭有位矯姓人,因為分家時的舉動而在縣誌中留名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來自埠西頭村的矯姓人。他的名字

叫作

矯指南,生活在清末民初。

在眾多的矯姓人當中,筆者之所以知道他,主要是因為他的事蹟被收錄在《牟平縣誌》當中。而在眾多的牟平人當中,他之所以能在縣誌中留名,則與之在分家時的舉動有關。

矯指南有一個同胞兄長,兩人關係甚篤,可謂兄友弟恭。在其父親去世之後,兩人亦未分家,雖然各自娶妻生子(兄長生了三個兒子,矯指南生了一個兒子),但仍合夥過著日子。

牟平埠西頭有位矯姓人,因為分家時的舉動而在縣誌中留名

就這樣,一直到了幾十年後,由於他們皆已年邁,或許是為了避免雙方子孫以後為繼承家產而爭執,兄弟兩人這才決定要分家。

在過去,“兄弟均分”是家產繼承的一個基本原則。《大清律例》中就記載道:

“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以子數堩分。”

也就是說,世襲頭銜為嫡長子孫的特權,而財產則需按照人頭平分。

當然,這個平分的範圍指的是親兄弟之間。在埠西頭的案例當中,假如矯指南的父親遺留下三十畝地的話,那麼,這三十畝地首先要分為兩等份,矯指南和兄長一人十五畝。然後,他們的兒子再各自平分。

按此邏輯,矯指南的兒子可以分到十五畝,而兄長的三個兒子每人就只能分到五畝。雖然看著相差很大,卻是完全合法合規。要是矯指南堅持如此,旁人也說不出什麼。

但矯指南並沒有這麼做,他決定將“親兄弟均分”改作“堂兄弟均分”。也就是說,這三十畝地要平均分為四份,自己的兒子和三個侄子每人都是七畝半。

牟平埠西頭有位矯姓人,因為分家時的舉動而在縣誌中留名

這種分法,很顯然會讓自己的兒子吃虧,可矯指南不為所動,最終就以此執行。而如此無私的舉動,也迅速在鄉間傳開,成為一則美談。上世紀三十年代牟平縣修撰縣誌時,就將矯指南作為“孝義”的典型而收錄在內,稱他“孝行無虧,友于尤篤。”

矯指南能有這般品行,與其接受過傳統儒家教育不無關係。根據縣誌的記載,他是清代太學生出身,雖然沒有做過官,但對自己要求頗高,常在屋內懸掛堂箴以自勉。而與之往來者,也多是當地名士。比如,鳳凰崖村(現屬乳山市崖子鎮,在埠西頭以南不遠)的進士楊玉相,就曾對矯指南大為讚賞。當然,他自己的兒子能否理解這一舉動,又是另一回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