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 由 AI藍媒匯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31
簡介陪伴者的定位,看似虛無縹緲,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大部分家庭積蓄的一種情感需求,切中了上述影片群體,甚至是圍繞“我們這撥人”上下的老人、孩子等群體的情緒痛點

陪伴是什麼詞

作者丨韓小黃

編輯丨顧盼

當溫情的生活與家人的陪伴日漸奢侈,人工智慧的一句“在呢”卻正中孤獨情緒的靶心。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陪伴經濟下的商業藍海

我們這一代,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黑天鵝事件給本就愈發艱難的就業環境蒙上了一層更大的陰影,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不得不主動迎接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但拋開我們難以改變的外部環境和難以預料的突發性事件,重壓之下的委屈、焦慮、疲憊、不安無處消解,成了壓垮這代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孤獨,成了“我們這撥人”的共情核心。

現代人的生活究竟有多孤獨?以社會廣泛關注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來舉例。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空巢老人數量為1。1億人,2020年,我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1。2億人,幾乎佔到人口比例的10%。

另一個數字更值得關注,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達到6000萬以上。

這還僅僅是最能被直觀描述出來的“孤獨”,而事實上隱藏在一二線城市物質生活充沛的青壯年背後,有關於孤獨的問題更加嚴峻。

據統計,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人數有5800萬,2018年已經增長到7700萬。脈脈資料研究院曾對上萬名職場人進行孤獨感調查,結果顯示有近61。47%的人平時會感到孤獨。感到孤獨的原因中,“背井離鄉”排名第一。阿里巴巴旗下的閒魚也曾出具了一份《閒魚空巢青年租房資料》,分析了閒魚上空巢青年群體的生活狀況,資料顯示租房使用者中,32%是空巢青年。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可以說,從鄉村到北上廣,從老人兒童,到青壯年,從藍領到白領再到金領,孤獨在這個時代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群體。

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於是,圍繞整整一代人引發的巨大情緒缺口,催生出一個具有空前商業價值的市場藍海——陪伴經濟。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比對網路直播市場份額的估算,預計到2025年,虛擬陪伴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500億左右。

市場已經有所顯現,一方面針對老人兒童的保健品、玩具、課程等產品湧現;另一方面針對中青年的社交平臺、寵物陪伴、職業擁抱師等各類產品也層出不窮。

但一方面物質市場的片面性無法從根源上填補人們的情感空白,另一方面已有的虛擬社交類產品常常伴隨門檻高、互動差、定位不精準等各種各樣的難題,天然地將不熟悉網際網路語言的老人和兒童拒之門外。

這個時候,以小度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產品的獨特優勢就顯現出來。其一直以來的產品定位、操作使用、溝通成本等方面都具備極低的門檻和極高的互動性,溝通成本極低,對所有型別的使用者都堪稱友好。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一句“在呢”,切中情緒痛點

但並非所有人工智慧應用產品,都能成為孤獨經濟的解藥。

關鍵在於,小度找到了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那把“鉤子”,這個鉤子就是所有使用者最熟悉的提示語:在呢。

“在這裡。”

“我在我在。”

“爸爸,我在這呢。”

“我們在一起。”

……

日前小度釋出的一則宣傳片,狠狠地紮了一下我們這一代“中浪”們的心。

“第一撥80後已經40歲,第一撥90後已經30歲。”小度的這則影片,精準地還原了“我們這一撥人”在各種場景之下最為深刻的情感需求,即無論何時呼喚,總能有人回答你一句“在呢”。

這其實,就埋下了小度的戰略之變。

上個月,小度經歷了一次全新的品牌升級,slogan升級為“小度在家,陪伴在家”。

毫無疑問,陪伴,成為了小度升級之後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表面上看,這次品牌升級是小度基於以往“智慧家居”賽道定位的進一步遞延和深化,但仔細想來,引入“陪伴”這個帶有十足人性化溫度的詞語作為slogan,其實是小度品牌邏輯的一次較大逆轉——從功能定位,轉變為角色定位。

坦白講,品牌升級前的小度功能多樣,在居家、辦公等多場景下能夠完成影片通話、聽歌追劇、生活助手、線上教育、智慧家控等功能,稱得上是一個功能全面的智慧終端產品。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圖片來源:《抱歉,這就是生活》

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功能齊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缺少一個明顯的營銷亮點。對於使用者來說,小度始終是一個買之前說不清有什麼用,但買來之後卻蜜汁好用的產品,品牌方總是很難講出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故事——告訴所有使用者小度能夠做什麼。

於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小度這款智慧化水平相對較高的產品始終被低估。

伴隨著這次品牌升級,定位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小度無需再費心向使用者解釋“我能做什麼”,而只要解釋一個問題——“我是誰。”

答案很簡單,小度是一個“陪伴者”。

陪伴者的定位,看似虛無縹緲,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大部分家庭積蓄的一種情感需求,切中了上述影片群體,甚至是圍繞“我們這撥人”上下的老人、孩子等群體的情緒痛點。

面對可以預見的數百億行業藍海,小度用完善的產品功能疊加精準的情感連結,找到了一種合適的入局姿態,或將引領整個陪伴經濟行業的進一步升級。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AI的落點,究竟在哪?

歸根結底,小度這次成功踩點,一方面來源於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離不開基礎功能的強力支撐。

說到底,還是AI技術的核心驅動。沒有技術,再懂使用者痛點,也只能做無用功。在這一點上,百度多年的人工智慧技術深耕,也算得上厚積薄發。

小度的突圍,看似是產品端的一次突破,其實也再一次引發了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的進一步價值探索——AI應用化的落點,究竟在哪?

AI發展至今,行業內始終試圖在有限的演算法之內,解決人類無限的生活生產需求。人類基於人工智慧的想象力鋪天蓋地,我們是試圖解決計算機科學、金融貿易、醫藥、重工業、運輸、遠端通訊等多種多樣宏大的場景問題。

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探討技術能夠解決的問題是發散性的,但人們面臨的生活痛點是聚合性的,AI從研發到落地需要找到供需兩端的連線點,在無限“發散”中尋找“聚合”,否則再多的投入、再精的技術,都可能因無法落地或沒有應用價值而最終變成空中樓閣。

小度:消解孤獨沒有良藥,只有陪伴

科學沒有盡頭,但技術終究服務於人類。在改變人類美好生活的目標之下,技術是手段,資本是動力,缺一不可。

正如百度深耕人工智慧多年,既落點於無人駕駛這樣的大局,同時也聚焦於小度這樣的情感細節,產品研發上看似無招,實則緊跟使用者需求,具備完整的應用邏輯。

一個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生態,勢必包含了需求、技術、市場、資本等各方因素的共同促成,缺一不可。可以見得,擁有紮實的底層技術之後,如小度這般一步步深挖使用者的深層需求,找準突破點,以小博大也算得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突圍。

就像,回到小度彌合巨大情緒空白時,用了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在呢。

可以見得,撬動巨大市場空間的動力,往往來自於精準的情緒支點。小度引發的這場關於陪伴經濟的市場討論,也為AI技術的落地和實踐方向,提供了一種極具潛力又突破想象的新思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