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 由 莉莉的影像世界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5
簡介曾國藩他起點極低,祖上幾百年都是平常老百姓,他資質平庸考七次才考中秀才,並且他性格中還存在很多的毛病,但他卻能夠一路飛速進階,從笨人蛻變成聖人,成為同時代有名人物中成就最大的人

笨拙拙念第幾聲

現在大多數人的人生哲學是“尚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想走捷徑,常常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正因為這樣,所以“21天寫作訓練營”,“做短影片年入過萬的方法”這些課程才會大受歡迎,因為它成功抓住人們追求省去繁複,輕鬆賺快錢的心理。

但有一個人,他以“尚拙”作為人生哲學並堅持踐行一生,他說:“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這個人,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這兩天拜讀張宏傑著作的《曾國藩傳》,讓我受益良多,為曾國藩的奮鬥升級之路感到振奮,為他吃苦耐勞的笨拙精神感動。

同時也讓我開始自省:

自己在很多事上急於求成,還沒有努力幾份就想要回報,卻不懂得只有慢功夫下得深,才能鐵杵磨成針。

曾國藩他起點極低,祖上幾百年都是平常老百姓,他資質平庸考七次才考中秀才,並且他性格中還存在很多的毛病,

但他卻能夠一路飛速進階,從笨人蛻變成聖人,成為同時代有名人物中成就最大的人。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大道至簡,曾國藩的升級蛻變秘訣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尚拙。

他深知自己天性鈍拙,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做事從來不走捷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對人從不玩心眼,講究“拙誠”,帶兵打仗的策略就是“結硬寨,打呆仗”。

將笨拙精神發揮到極致,這就是他一生成功進階的最大秘訣。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運用笨拙精神完成升級之路,如何從笨人蛻變為聖人的呢?

接下來小雅從三個方面講述,相信從曾國藩的經歷和人生理念一定能對你有所啟示。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1。艱難的科舉之路,靠笨功夫逆風翻盤

曾國藩14歲就跟著父親參加科舉考試,像父親一樣屢戰屢敗。

曾麟書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被同鄉人取笑為童生。而曾國藩也足足考了六次未中,取代父親成為同鄉人指指點點的笑柄。

當父親第十七次考中秀才,他卻榜上無名,甚至上了黑榜被“懸牌批責”,說他文理欠通。

當眾被批文理欠通可謂是奇恥大辱,這讓曾國藩自尊心大為受挫。

受挫難過之餘,他沒有自暴自棄放棄科舉,而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太笨了,雖然他有雄心壯志,但他沒有與之匹配的聰明大腦,

所以他認為唯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夠彌補不足一雪前恥。

曾國藩要找到過去失敗的原因,他把自己歷年參考的考卷和模範考卷放在一起反覆對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裡。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當看出自己和他人文章的差別之後,曾國藩才領悟到自己他寫的文章太過拘謹,缺乏整體觀和氣勢,於是他就在文章整個觀和氣勢上下功夫。

在又一次的科舉考試中,他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找到寫文章的訣竅讓他發揮極好,如願以償考中了秀才。

而後他又一鼓作氣,第二年考舉人一考即中,隨後繼續考進士也成功考取。

為何之前曾國藩考六次都考不中秀才,卻在後面的考試中屢屢考中呢?有人說是因為他總結了方法經驗,學會了討巧而不是一味用笨功夫。

其實不然,讓他順利考取舉人和進士還是依靠他紮實的基本功,沒有牢固的基本功不可能考試三聯捷,而基本功的練就離不開小時候下的笨功夫。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曾國藩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學習,

父親的教學方法就是“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看完這本書,不能摸下本書。”

從八歲起,父親就對他孜孜不倦教導,從早到晚無時無刻不在教他,直到他聽懂為止。

正是打小下的這些笨功夫,才讓曾國藩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後面的舉人、進士、翰林考試中大獲全勝,成為整個湘鄉的驕傲。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看上去笨拙努力的人取得了成功,而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卻泯然眾人矣。

因為笨拙的人知道自己智力尚淺,沒有傲人的資本更能沉下心做事,虛心求教堅韌付出;

因為笨拙的人從小經歷挫折多,久而久之訓練出較高逆商,抗打擊能力強,越挫越勇;

因為笨拙的人不懂走捷徑,只會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為日後的成功打下無比堅實的基礎。

2。堅持寫日記改掉陋習,從笨人到聖人

考上翰林後的曾國藩可謂意氣風發,睥睨一世。他的曾祖父臨走還語重心長囑咐他:“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爾若不傲,更好全了。”

但進入北京之後,曾國藩陷入深深自卑之中。因為翰林院匯聚了各方精英,他們器宇不凡,身上有學者風範,大儒本色。

操著一口湘鄉土話,長相穿著土裡土氣的曾國藩相比之下,就像一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

不止如此,除了考試必備的四書五經,他沒有讀過其他的書,和其他人比起來孤陋寡聞,顯得鄙俗不堪。

此時的曾國藩還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陋習和性格上的問題。

首先是他性情浮躁,坐不住。

翰林院很清閒,他基本天天出門結交朋友放飛自己,四十多天除了寫幾封家書一篇文章之外啥也沒幹。

第二個毛病就是他為人傲慢,修養不高。

雖然一開始初來乍到他陷入自卑狀態,

但他結交了三五好友之後身上那股傲慢之氣便暴露出來,經常和別人一言不合就起口角衝突。

第三個毛病是虛偽。

面對朋友他總是言不由衷的讚美,對人能有幾副面孔。

最後一個是好色。

他說自己看到美女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豔羨朋友的桃花運。

其實今人看來那時的曾國藩二十多歲血氣方剛,喜歡看美女,希望自己有朋友的豔遇,

這種心理再正常不過,但這卻被曾國藩視為洪水猛獸。

之所以曾國藩對自己有如此高的要求,是因為他心中定下了一個宏大的終生目標:要做一個聖人。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不為聖人,便為禽獸。”

這是曾國藩立下的豪言壯語。

聖人即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人,要完全做到談何容易。在唐鑑的建議下,曾國藩決定透過寫日記開啟進階聖人之路。

唐鑑建議曾國藩學倭仁寫日記,寫日記首先要抱著一顆敬畏之心,寫的時候不放過當天的任何一個細節,腦海中閃過的每一個念頭。

曾國藩就這樣透過每日堅持寫日記,按照日記中的計劃執行必做事項,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並將日記發給朋友讓朋友監督自己。

堅持一段時間後,他學習效率大為提高,脾性改了不少,一旦犯了虛偽之念和色念就強烈自責,絕不輕易饒過自己。

三十歲的曾國藩痛定思痛,立志改頭換面從寫日記開始學做聖人,直到六十二歲他依舊在日記裡反省自責。

他將寫日記這件事堅持了三十多年,老實記錄認真反省,堅持踐行日記中的計劃事項。正是一點一滴的自省改過,一步一步地貫徹執行,讓他從一個鄙俗鄉巴佬,成功轉變為一個志存高遠有德有才的非凡之人。

曾國藩的蛻變過程也給我們啟示:一個人不管出身多卑微,資質多麼平庸,身上有多少毛病,只要有一顆向上的心,真心實意地想自我完善,並日復一日地對陋習進行矯正,就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氣質和情操,終究成為心中那個閃閃發光的超人。

3。踐行自我管理十二軍規,一路迅猛進階

曾國藩到京之後的升遷之路,可謂極其迅猛,“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但之前也說了,曾國藩出身普通,在官場沒有硬關係,為人笨拙不懂變通,這樣一個官場愣頭青為何升遷如此之迅速呢?

這完全要歸功於曾國藩超人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為在翰林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準備大考,大考考好了才有升遷的機會。

曾國藩為了更好地應對翰林大考的突擊,給自己制定了嚴苛的十二條軍規。

一是要早起,每天絕不賴床。

二是每天靜坐半小時。

三是每天讀十頁經書,十頁史書,不讀完這本絕不讀下一本。

四是謹言慎行,說每句話都要慎重。

五是要節制慾望節制飲食。

六是找個筆記本記下每天和朋友聊天有所啟發之事。

七是每個月要固定做幾篇文章幾首詩。

八是每天早飯後練字半小時。

最後一條是天黑了就不再出門找朋友聊天。

這嚴於律己的十二條軍規式的規定,曾國藩每日照做。如果因事延誤,他必定自省痛斥自己。

《曾國藩傳》:成功沒有捷徑,教你持續進階的“笨拙”之道

積累下來他不僅練得一手好字,學養見識胸襟日益開闊,為翰林大考做足準備。所以他才能在翰林大考中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績,獲得伯樂穆彰阿的賞識,才有了一路迅速升遷的機遇。

曾國藩的進階之道給我很多啟發,

當我們職場不如意得不到老闆重用時,總是會陷入懷才不遇的情緒。

覺得自己沒有遇見伯樂,覺得辛苦的付出沒人看見,或許一輩子也就這樣中庸下去了。

其實真相往往不是沒有伯樂出現,而是你不是一匹能馳騁千里的千里馬。

也許是你的資質比較平庸,或許是你努力的方法不對,不過最重要的是還你不夠努力,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許只是那些拼命努力人的十分之一。

說到資質平庸,曾國藩同樣沒有什麼天賦,是笨拙緩慢的人,

但他就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透過對自己苛刻的自省訓練,一日復一日孜孜不倦的努力,

不也成功拿下了科舉考試,一步步完成官場進階,最終成為同時代中成就最大的大人物嗎?

所以說當你自覺資質平庸一事無成時,當你感覺人生灰暗看不到希望時,當你陷入深深自我懷疑找不到奮鬥目標時,

你可以看看這本《曾國藩傳》,曾國藩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沒有什麼命中註定,只有人定勝天。只要功夫下得深,再脆弱的幼苗也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我是曉雅,專注為你推薦好書,分享書中受用的道理以及乾貨成長方法。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就點個贊吧,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任何對書中人物的想法或疑惑之處都可以說,曉雅和你一起探討,為你解疑答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