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 由 閩地閩音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3
簡介在1753年乾隆十八年葭月定版的石碼志略中出現好幾次“弘”治,包括文字把關的通判石山,在引用石碼成形的時期,都毫不避違、把明代紀年弘治刻入書中,我知道避諱在封建年代十分講究,解決乾隆皇帝諱弘曆,所以,柯喬的老家清代之家譜在就把明朝的“弘治”

石馬是什麼

編者按:黃老先生早年生活在石碼,80年代移居HK。先生知識淵博,晚年以讀史當消閒。對家鄉的那份情懷念念不忘,因此,對“石碼志”頗有研究。今天又整理撰文“石碼之石馬”,旁徵博引,個人以為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為當下口口相傳之“石馬”提供了一份佐證。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康乾年代的文字獄是否曾影響閩南,不得而知。在1753年乾隆十八年葭月定版的石碼志略中出現好幾次“弘”治,包括文字把關的通判石山,在引用石碼成形的時期,都毫不避違、把明代紀年弘治刻入書中,我知道避諱在封建年代十分講究,解決乾隆皇帝諱弘曆,所以,柯喬的老家清代之家譜在就把明朝的“弘治”,改寫成宏治。亁隆名弘曆。

石碼在明朝的名稱是十一都的石馬路頭市。

鎮,應該是清朝彈壓民間的政治需要,康乾年代的石碼通判在石碼記略的序中寫的很清楚:“我國家規模宏遠,旋又恢市為鎮,易堡而城,廣路通行,襟江枕岫,又次第增設文武官弁,以資彈壓。水陸有備,關津有汛,居然郡東偏一大保障。”

其中“鎮”字是要義。“恢市為鎮”,是政治需要,明朝的文獻“歲遠遺軼”,需要清時地方誌的這位首長審查,“爰錯綜而書其概”。這位別駕有絕對的話事權。當時,即使收藏家藏有明代的地方史,並且躲過鼎革的劫火,能躲得了通判老爺的政治審查嗎?但是筆桿子林龍津的寫法卻可圈可點:“迄今月歲久湮,勢殊事異,無以存故老……鎮別駕郡宅,駐帥參戎,協裹同心矣。……津在鎮市開基有年,不揆固陋,次第撰述見聞,以符徵志,而並其概而斯雲”。協裹同心嗎?在這裡的“鎮市”兩字,卻立不可移!你說是鎮,我說的是“鎮市”,事實上,歷史儲存下來的明志都把石馬路頭市記錄在案。更有意思地林龍津在後面的文字中又點出一個大問題:石碼的“碼”字,在清朝的康熙字典是屬於玉字之類,碼碯亦作瑪瑙,在字義方面,沒有砌石的意思,言外之意,“建置”中所寫的“先是郡人士以地當海潮,上下激湧,乃沿江累石築十二壩障之,因名石碼。”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石碼實作石馬。由於古人常爭一字之義,對於不同意見,常用曲筆來表達,所謂“不敢說,不忍說,不必說”。石山其實也有所回答:“……憶邑林祺著《漳獻備志》輯郡志賴焉……”。他說的《漳獻備志》,可能也有根據,我曾用現代網路方法搜尋,無任何有關訊息。即使在歷代閩史記錄上也沒特地提過。我想像得到,當時兩人切磋探討情況之激烈。

清代的體制,龍溪十一都是保甲制,志略清楚記錄的十一都,石碼是八保之一。鄉村的另幾個保都沒有沿用元明時期慣用的“社”。我甚至這麼想,當時“石碼”的名稱是由當局下達的,拒絕沿用元明時代的稱呼。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閒居採真:我讀〈石碼鎮志〉之石馬探源

現代訊息社會,大部份有效的古文獻都可以查到並稽考,全國有紀錄的古地方史次第刊印,網上查到的明代文獻《天一閣嘉靖龍溪縣誌》以及萬曆版《漳州府志》都明確稱石碼是龍溪十一都之“石馬路頭市”。我接觸到的其它明代古文獻中,石碼都用石馬代之。連清人編撰的明史的地理中也是石馬鎮,雖然把它編在海澄的條目下,多了一個鎮字應是清代形成的習慣和做法。民國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用“石瑪鎮”當成條目,又稱石碼。另條: “石碼鎮”即石瑪鎮。

作者:閒居採真(HK黃先生)

編輯:郭明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