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 由 指點江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9
簡介對此,伊尹就教育太甲說:“神明喜歡為政以德,如果,君主有道上天就會賜福於他,如果,天子無德上天也會懲罰他

真主是什麼教

提到東方,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中國、日本、韓國等等。而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大地,這些國家不管是文化上,還是習俗上,都與中國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

比如,對待牛鬼蛇神等的態度,在西方的基督教觀點中,上帝是無所不能的,而人類都是罪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贖罪,對於上帝充滿了敬畏不能有絲毫的懷疑;伊斯蘭教也是,真主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主,他的地位就相當於至高無上的造物主。

在上古時期,中國也是一個對神明特別尊崇的國家,並且,還有一個別稱,叫“神州大地”,對神明的態度一開始也是像西方一樣畢恭畢敬,只不過,到了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神明,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神的總稱” ,即“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後的精靈。

從盤古開天地到炎黃時代,再到堯舜禹禪讓,以及禹建立的夏朝,到底是真的存在,又或者只是傳說,我們沒有辦法去考證,去證明這些歷史是否真實。直到商朝時期的甲骨文被我們發現,我們才真正的瞭解到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之中。

商朝是一個以神為尊的時代,神的地位是最高的,一切都要聽從神的旨意,人則完全附屬於神,受到神的支配。在那個時代,巫師處於社會階層的最高層,是連線神與人的信使,是人與神交流的橋樑。在當時的生活中,起著決定作用的就是巫師,人們在面對事情猶豫不決的時候,總喜歡去詢問神明的旨意。

商朝人用龜甲,周朝人用筮,我們現在發現的甲骨文,就是用來記載占卜結果的卜辭。在那個時候,神明在中國的地位,就像是上帝在西方的地位一樣。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在商朝,有一位賢者名叫伊尹。伊尹輔助商湯滅掉夏桀,前後又輔佐了商朝五任君主,活了一百歲,以天子之禮葬於亳都(今河南商丘市)。

據記載,伊尹作為商朝的開國元老、大功臣,被商王封為輔政大臣,相當於後來的丞相,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漢書·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晉代皇甫謐就認為:“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除此之外,伊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巫師,“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上承天意,代天言事,是神的使者。所以,伊尹的地位非常高,高到天子太甲無道,伊尹直接把他放逐,自己代為執政,等到太甲悔悟,才又重新把太甲迎接回來。

伊尹雖然代表神明的旨意,擁有著無上權威,但是,他卻始終強調的是人的德行。對此,伊尹就教育太甲說:“神明喜歡為政以德,如果,君主有道上天就會賜福於他,如果,天子無德上天也會懲罰他。”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在伊尹生活的時代,人們的心裡到底是怎樣看待神明的,是像西方一樣認為神明至高無上,還是假意藉助神明的意思來表達某種政治意圖,世人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在當時的社會中,確實是“神明至上”的,就連天子都可以以神明的名義被廢除。

然而,對神明的態度真正發生重大變化的,則是從伊尹的兒子開始,他把伊尹“以德治國”的理論進一步發展。到伊尹去世之後,輔佐商王的任務就落在了伊尹的兒子伊陟身上。伊陟輔佐的是商朝的第九任君主太戊,他執政七十五年,是商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君主。

太戊剛繼位的時候,商朝已經有了衰敗的趨勢。

當時,商朝發生了一件非常震驚的事情,在商朝都城的朝堂之上一顆怪異的桑樹和楮樹合生,在一夜之間,竟然長到了需要兩手合抱得程度。

按照當時封建迷信的說法:這應該是上天給世人的不祥警示。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這樣奇怪的事情,讓太戊十分害怕,於是,他便向伊陟請教,伊陟就告訴他了一句話:“我聽說過,妖怪是沒辦法戰勝有德行的君主的,所以,你只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就沒什麼好怕的。”這幾句放在現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但是,放在那個封建迷信的時代,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這句話,讓本來就害怕的太戊,更加註重自己的德行了。之後,他以德治國,使商朝再度復興,使得太戊與太甲、祖乙並稱為對商朝最有貢獻的君主。而這句話也演變出了一個成語“妖不勝德”。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最後,那棵奇怪的樹,竟然莫名的枯死了。

伊陟對中國哲學史做出的傑出貢獻,就在於,他提出了“妖不勝德”的理念。從那個時起,中國人雖然依舊封建迷信,依舊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對於鬼神的態度,再也不像西方人那樣,對上帝的那種畢恭畢敬的態度了。這裡,可以看看中國人民對圖騰龍的態度就知道了。

東方人迷信還是西方人迷信?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超過西方了

中國的鬼神觀,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進入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具有了初步的“民本”思想。

其實,不管在哪個時代,不管是統治者,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有一些鬼神之說,這不僅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心靈的一種寄託。尤其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人們更會把希望寄託在神明之上,好讓不好的事情不再上演,也能讓自己重新拾起對生活的希望。

另外,在之後的很多朝代,統治者們也都會用神明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

【《大明一統志》、《呂氏春秋》、《史記·殷本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