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和堂新聲》亮相,110年老校發新聲,在這裡讀懂協和文化

  • 由 羊城派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6
簡介協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冠南認為,在建校紀念日上透過一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讓學校師生、校友、家長和更多關心協和中學發展的人士瞭解和感受這所學校的文化,併發揚和傳承下去:“協和110歲了,這是一所歷史積澱深厚的百年老校,110年來,學校沉澱到

和衷怎麼讀

文/何寧

圖/受訪者提供

11月9日,廣州市協和中學(下稱“協和”)在師源樓舉行了《和堂新聲》新書釋出會暨閱讀活動啟動儀式,拉開了協和建校110週年系列活動的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協和正誕生於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磨練和洗禮,文化積澱深厚,百年來英才輩出,為廣東的基礎教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和堂新聲》是學校近年來教育教學成果,尤其是育人工作成果的一次總結與提升,可讀性非常強,作為學校公開發行的出版物,它更是協和人向外界、向社會傳播協和育人精神的視窗。

解讀“協和”

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理想教育的最佳狀態

11月14日,協和將迎來建校110週年慶典活動,《和堂新聲》的釋出,標誌著協和11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序幕正式拉開。

《和堂新聲》亮相,110年老校發新聲,在這裡讀懂協和文化

建校紀念日為什麼值得慶祝?協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冠南認為,在建校紀念日上透過一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讓學校師生、校友、家長和更多關心協和中學發展的人士瞭解和感受這所學校的文化,併發揚和傳承下去:“協和110歲了,這是一所歷史積澱深厚的百年老校,110年來,學校沉澱到現在的文化和因此而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才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

到底協和的文化是什麼?從2018年底擔任協和中學校長以來,何冠南一直在觀察、思考和提煉,一直致力於發出協和的新聲音,挖掘協和特有的文化。他很喜歡“協和”二字,“協”意為“共同合作,幫助,輔助”;“和”意為“相安,平靜,平息爭端”。“協和”意為“和睦,融洽,調和,和諧”,內涵豐富,意義深刻。何冠南說:“教育的真諦蘊含其中。協和,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理想教育的最佳狀態。”

《和堂新聲》亮相,110年老校發新聲,在這裡讀懂協和文化

和堂新聲協和精神在當下的全新詮釋與展示

幾乎每一所學校在每週一升國旗之後都有“國旗下講話”的儀式,這也是協和堅持了幾十年的傳統。何冠南來協和後,強調“國旗下講話”是學校德育工作很重要的環節。“協和的師生普遍有這樣的共識,如果有機會在國旗下講話,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並認真準備,每一次國旗下講話的內容質量都非常高,學生聽完很受鼓舞。”

《和堂新聲》亮相,110年老校發新聲,在這裡讀懂協和文化

作為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何冠南用心思考並踐行自己的教育追求。低調務實的他本身是語文正高階教師、特級教師,每一次講話稿他都親自撰寫,選題總契合特定的時間節點和意義,比如開學、高考前100天、高考前一週等。他每一次的演講,都富有激情、哲理與智慧,鼓勵並鞭策著每一位師生。

《和堂新聲》收錄了學校三年來“國旗下講話”以及其他重大活動演講稿一共87篇,演講人有學校領導、師生和家長,涉及的話題很廣,有教育理念、時事熱點評析、學科學習方法、備考策略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演講者認真撰寫,不斷修改和打磨過後的作品,兼具可讀性和思想性。透過這些文字,讀者能感受到協和的集體人格——每個協和人身上都散發出來的求真、務實、協力、共育的價值追求。

這87篇文章經集結成冊、潤色昇華後,就成為了此次釋出的新書——《和堂新聲》,並作為校慶伴手禮贈送給師生和校友。對於書名,何冠南頗費了一些心思,他解釋道,協和校園裡最具地標性的建築是協和堂,校園裡所有的建築和功能場室大家都統稱“和堂”;“新聲”指的是近幾年協和的一些新理念、新做法,而“新聲”又通“心聲”,同時也是協和人內心的聲音,是協和人發出的對教育最真摯的情感。他認為:“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過去,對於一所百年老校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傳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求變、求新,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透過此書,讀者可以看到學校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成果,所以這本書也是學校近幾年來育人成果的彙編。學校透過此書所傳遞的教育聲音,是新時代教師面對新時代學子所弘揚的新的時代精神與使命,是協和精神在當下的全新詮釋與展示。

華南師範大學《中小學德育》雜誌社社長、主編王清平為《和堂新聲》作序,並對協和的德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協和教師們的身上,我看到了這種專業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所有的教師,無論是行政教師還是學科教師,他們的講話無不緊扣‘育人’這一終極目標,對學生充滿著愛與希冀;學校的一項項活動,無不體現出教師們的育人意識和專業素養,體現著協和文化的浸染。”

《和堂新聲》這本書的編排也獨具匠心,全書分為三個篇章,每個篇章的標題均用協和的古建築來命名。協和的校園裡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分別是協和堂、立基堂和德山堂,以建築入題,既典雅也含蓄。今年建校110週年,學校面向各屆校友及社會人士徵集校內古建築的楹聯,並邀請了書法名家題寫,校慶當天更有古建築楹聯剪彩儀式,值得期待。

第一篇《德馨·協和堂心語》,收錄的是校長室對學校發展的謀劃與憧憬,對師生成長的建議與期盼;第二篇《德心·立基堂強音》,收錄的是老師家長對教育理念的思考與探索,對教育過程的回顧與感悟;第三篇《得心·德山堂絃歌》,收錄的是協和學子對學習生活的熱愛與投入,對人生理想的奮鬥與追求。簡而言之,協和堂心語是教育理念的呈現;立基堂強音是教育實踐的展現;德山堂絃歌是教育成果的體現。

何冠南強調,可以用“絃歌不輟”來表達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從《和堂新聲》第三篇收錄的學生文章可以看出協和學子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到底如何衡量一所學校優秀與否呢?我很贊同上海紐約大學榮譽校長俞立中曾說過的一句話——‘一所學校是否優秀,要看校友對社會的貢獻、社會對校友的認可度。’協和110年來,教育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出了不少對社會貢獻很大的校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也深深地激勵著在讀的學子。”

何冠南認為,協和有輝煌的過去,今天更有騰飛的條件。“我覺得一所學校能否騰飛,最關鍵的因素是人,也就是老師。協和的老師都很優秀,學校也為老師們創造了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良好條件:“我夢想的協和就是大家協力和衷,辦一所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校。”

編委心聲

翻開它,領略它,感受它

《和堂新聲》編委代表何智斌老師說:“從2021年6月16日行政會佈置‘整理國旗下講話’工作開始,到10月28日終稿定審、11月2日付印,歷時近半年,十二位編委都在為這本書全力努力著。我們所有編委的心聲,就是希望這本蘊含了協和教育思想的書被尊重,而尊重它最好的方式就是翻開它,領略它,感受它!”

學子心聲

這本書留下學生生涯的美好回憶

高一(13)班學生石得一初中就讀於廣州市一所辦學成績很好的民辦初中。考上協和後,第一次聽“國旗下講話”,他就熱血沸騰:“我初中三年其實過得還挺壓抑,主要任務就是提升成績,但在協和,我感受到這所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更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每週一的‘國旗下講話’我都很期待,因為每次聽完都會精神振奮。學校氛圍很好,朝氣蓬勃,這是一所特別有人情味的學校。”

高二(1)班學生曾靜雯從初中開始就選擇了協和,“國旗下講話”她聽了5年,《和堂新聲》每一篇文章她都聽過。如今翻開這些聽過的文章,對她來說,這本書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化底蘊,更多是她學生生涯的美好回憶:“看著書裡每一句話,都讓我回到了當時‘國旗下講話’那個場景。特別是經歷了初三備戰中考那段緊張的時光,‘國旗下講話’就是我備考的寶庫,這裡有振奮人心的“葵花寶典”,令人茅塞頓開的點撥引領,獨到實用的學習方法……讀來特別親切,讓我更熱愛協和。”

《和堂新聲》亮相,110年老校發新聲,在這裡讀懂協和文化

責編 | 陳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