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5
簡介愛敬堂不是某一棟房子,它是一組建築,是鮑家村的祠堂,修建於明,完好於今,風雨500年滄桑,推演百代人炊煙

慈祥的慈能組什麼詞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建築風貌篇·古建】

愛敬堂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潔珺/文 詹程開/音訊 鮑坤傑 林雲龍/攝

初見“愛敬堂”,它似乎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白鬚垂掛,面態端詳——非常篤定,你見,或者不見它,不悲不喜。這是一種巋然不動的靜態的震撼,任誰走來,都只有收起城市喧囂、功利、急於求成的份兒,像一個孩子,先是慢下來,不自覺地在家長面前低頭,彎一彎腰,然後囁囁嚅嚅停下,目光只敢停在自己的腳尖。

其實,你什麼都沒有說,僅僅是站著,你慢慢就感覺到了一種慈祥——這個時候,它明顯又成了一位母親,接納、安撫著歸來的孩子——只是這麼一種情緒,如果細心一點,你就會淚流滿面。

每個族人都會在回鄉後的第一時間去看看“愛敬堂”,走一圈牆根,撫一遍樑柱,坐一回門檻……於是,父母照顧的那個家和心裡念想的那個“鄉”開始重疊,慢慢合縫——“回家拜鄉”的情緒大抵就是這麼來的。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愛敬堂不是某一棟房子,它是一組建築,是鮑家村的祠堂,修建於明,完好於今,風雨500年滄桑,推演百代人炊煙。

愛敬堂的來,有些機緣巧合。

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時任禮部尚書的夏言向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請求皇帝推恩,准許臣民“得祭始祖”——在此之前,民間不得私建祠堂,否則屬於僭越禮制。

嘉靖帝奏準5年後,江南遂安十五都石塘的這個山村裡開始熱鬧起來,為感念先祖,村民開始興修祠堂,初定“一愛堂”,後取“一敬堂”,最後掛了“愛敬堂”大匾,取意“上愛下敬”。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如今位於淳安浪川鄉的這支鮑氏族人,居住此地已有八九百年。他們自稱“石塘鮑家”,承自安徽歙縣棠樾鮑氏一脈。

和隱居於新安郡山林丘壑中的名門大家一樣,石塘鮑家這支也頗為低調。

不過,老輩們偶爾會說起一個“跑馬飛契”的故事,可以感受到家族當年的豪氣。

相傳當時因為鮑家家大業大,從浪川到汾口都有田地,別的村人眼紅了,尋事參到官府。為了平息紛爭,鮑氏家族的大族長們決定棄田契以自保。但一時之間,田地買賣豈是容易的事,果決的鮑氏大族長們做了一個驚人之舉——派人帶上田契,騎馬,從村子裡出發向汾口跑,一路上田契隨風飄灑,誰撿到,寫上名字,田地就歸誰所有。

有著這樣“跑馬飛契”的底氣,在山野之間,遇見如此一座愛敬堂,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從愛敬堂所在的位置上,也可以看出建祠人的用心,背靠螺絲山,門前臨著石塘溪水,遠處遙望山案,算得上村裡極佳的風水寶地。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位於風水寶地上的愛敬堂,在當地眾多祠堂裡,因精美而聞名。

愛敬堂共有三進,標準的徽派祠堂格局,第一進為前廳,第二進是議事的正廳,第三進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後廳,三進之間隔著兩個天井。

前廳有牌樓式門樓,重簷歇山頂屋面讓整個門樓看上去氣勢宏大。門樓上的精美木雕遍佈門拱、月梁、牛腿、樑柱,人物、飛禽、走獸雕刻精細,衣褶花紋鬚髮皆歷歷可見,細微處絲絲入扣。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前廳七開間,大門門檻約有小腿高,村裡人說以前平時正門不開,出入走兩旁側門。

至於正廳、後廳裡的房樑架構,精密可以不表,木雕精細也可以不說,只看用料,就可看出講究。正廳厚重的石柱礎上,直直立著八九米高的粗大木柱,就算體格高大的成年男子也只能勉強環抱;屋頂主樑木料同樣厚重,村裡老人們都對這沉甸甸的木料是如何被拉直、放平、構建起祠堂樑柱的,暗自稱奇。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近500年的愛敬堂,每一寸木頭上的凹凸都填滿了風雪的痕跡。

磚木結構的建築,如不精心愛護,在時光的浸潤裡,破敗是很容易的事情。

愛敬堂的完好,得益於後人的愛重。

歷史上,愛敬堂幾經修繕。目前愛敬堂的底子是清朝康熙丙子年時大修後留下的,前兩年又再次經過一次大的修繕。最近一次大修,除了政府撥款一大半,剩下的大多是鮑氏家族後裔捐贈。

鮑家族人相傳,太平天國軍隊經過浪川鄉時,愛敬堂曾遭遇一次焚燬危機。當時,太平天國軍意欲燒燬祠堂,村子裡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族人尊稱他為光璉公,挺身而出,解衣袒裸身體擋在祠堂前,毫無懼色道:“祠堂乃我鮑族之靈魂,焚之,先殺吾方可。”

族人捍衛如斯,讓人動容。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凜然和無懼,愛敬堂保住了。

前些年,有外地文物商人出價想買走愛敬堂,族人中不是沒人動心,但最終還是拒絕了:這是我鮑氏家族的宗祠,豈能用金錢衡量?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祠堂,對於一族族人來說,不僅僅是一處議事和祭祀的場所,還有對自己從何而來的瞭然,更有對自己將往何處去的坦然。

祠堂,是族人對自己和宗族的認同,是家,是根,是魂。

愛敬堂的門樓上書寫著“俊逸傳芳”四個字,說的是鮑氏先輩裡的一位名士,鮑照。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鮑照南朝時與謝靈運齊名,文采出眾,當了中書令。他能文還能武,當過前軍參軍,相當於在禁軍裡當軍務參謀。

在文史上,鮑照以俊逸的詩風聞名。杜甫《春日憶李白》裡有一句“俊逸鮑參軍”,讚美李白的詩有鮑照之風,可見鮑照在後世文人心中的地位。

所以,書寫這四字,不難想見石塘鮑家對子孫的期許。村裡人說,其實如今的愛敬堂規模比早前有所縮小,原先兩側還有偏房,一處做了村裡的私塾。在這間私塾裡讀過書的村民都對窗欞圖案記憶猶新,因為那是冰裂紋的樣式,取“寒窗苦讀”、“讀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意。

清代修繕祠堂時,族人們給愛敬堂寫了堂記,闡釋了“愛敬”的孔孟之意,“愛本仁,敬本義。孟子曰:人之實,事親也;義之實,從兄也。愛所以為孝也,敬所以為悌也。”對父母、對兄弟、對族中長者、對宗族先輩,要做到愛、敬、孝、禮。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與愛敬堂初見時,你會被他的威嚴所震懾。他衣著華麗,衣上花紋繁複,不言自威,你被一些傳聞所惑,說他嚴厲古板,說他處置起人來毫不留情,於是畏他。

然而當你試著走近他,和他身邊的人交流,偶爾和他雙目相對,你會發現,這是一位眼神裡閃著慈愛光芒的老人。

他嚴肅卻不古板,他恪守家規,因為正己者方能正人;他不說話,卻最是能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端正自省的教導。

於是,人們開始理解他,敬他,愛他。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而慢慢地,愛敬堂也有了自己的變化。

時光流轉,它從大門不開的祠堂,兼做了笑迎四方客的文化禮堂。

如今的愛敬堂是充滿人氣的,村裡人有事會來愛敬堂,沒事也愛在這裡坐坐,看看電視、打打牌,哪怕坐在走廊裡打個盹也好。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到了春節,這裡越發熱鬧,和古時即便吹著鼓樂也依舊帶著肅穆莊嚴的“熱鬧”不同,現在的熱鬧是真實的。祠堂裡挨挨擠擠站滿了人,鮑家後人們聚在一起,祭祖、上燈,還要自編自導自演一臺“村晚”,電視上的春晚再華麗,也不及看鄉里鄉親的表演更親切。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過完年,遊子們看一眼愛敬堂,再次外出,心裡纏繞著絲絲依戀。

臨走前,我也特意站在愛敬堂門口望了望,看了東西側門上寫著的“東膠”、“西序”兩詞,它們出自《禮記·王制》,“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東膠西序,寫明瞭這裡是興教化、養耆老之地。

「新安文化14」愛敬堂

●讀散文知新安

淳安境內迄今仍保留著4000餘處文物,其中約3000餘處為歷史建築,祠堂類古建築佔了400餘處。

除了浪川鮑家的愛敬堂外,金峰鄉朱家村的朱氏宗祠、汾口鎮宋京村的大夫家廟、松林廟,文昌鎮文昌村的何氏宗祠等都值得一看。

汾口鎮赤川口村的餘氏家廳和汾口鎮汪家橋村的汪氏家廳,是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者建築特徵不僅具有徽派風格,同時也有較鮮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建築上的木雕和磚雕藝術,鬼斧神工,技藝高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