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 由 同溫層1號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4
簡介儘管出師不利,但R-16的後續試射活動卻比較順利,並於一年後完成了飛行試驗,射程突破1萬公里,是蘇聯歷史上第一枚真正意義上能對美形成戰略核威懾的洲際導彈

火箭軍很難被選上嗎

上世紀50年代,地球上最強的兩大軍事集團,掀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軍事遊戲——核競賽。一顆顆足以毀天滅地的原子彈、氫彈被送進核武庫,等待著那場驚世戰爭的到來。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除了大規模製造核彈頭外,美蘇雙方也在同時思考另一個問題:如何將這些核彈頭投放到對方領土,從而形成最大程度地核威懾。

要知道在冷戰初期,核打擊方式非常單一——僅依靠各型別空基平臺投放,不僅安全係數較低,而且作戰效率低下。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V-2火箭

二戰結束後,蘇聯從德國帶回了V-2導彈殘骸,開始了仿製工作,先後研製出了R-1、R-3彈道導彈。但當時的導彈總設計師認為,蘇聯需要的是一種可以直擊美國本土的超級導彈。

隨著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成功,發展洲際導彈的需求越來越迫切。50年代,蘇聯軍工的發展重心完全傾向新一代R-7洲際導彈的研製工作。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R-7彈道導彈

1957年8月,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R-7試射成功,北約將其定名為SS-6“警棍”。在此後4年間,R-7導彈總共進行了28次試射,卻也暴露了一系列缺點:比如推進劑採用低溫液氧,不方便貯存,只能在發射前加註;導彈體積過於巨大,只能在固定的發射架從地面發射,發射準備時間長,戰時生存能力低。

意識到問題後,蘇聯當局再次立項,開始研製一款真正能用於實戰的洲際導彈。於是在R-7導彈的基礎上,P-16導彈橫空出世。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P-16是一種兩級助推的液體燃料洲際導彈,採用更輕質的鋁鎂合金彈體,基本克服了前一代產品的缺陷。1959年,美國“宇宙神”洲際導彈服役的訊息傳來,在緊張的政治氛圍中,P-16專案開始加速。

1960年10月24日,P-16展開了第一輪發射試驗,負責督辦的是蘇聯首任戰略火箭軍總司令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涅傑林是赫魯曉夫的得力干將,為了報答上司的知遇之恩,他親臨拜科努爾發射場,親自指揮。在發射現場,他不斷催促發射進度,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讓蘇聯的洲際導彈升空。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涅傑林

為了節省時間,涅傑林拒絕聽從專家建議,在明知有故障的前提下,強行推進發射任務。工程師們只能違反程式地對發射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快速排查。

按照規定,出於安全起見,任何不參與發射準備的工作人員都應躲到地下掩體中。但涅傑林卻一意孤行,沒有理會工作人員的再三勸阻,堅持端坐在發射架不遠處的凳子上進行現場指揮。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現場火光沖天

就在這時,悲劇發生了。由於準備工作太過匆忙,提前注滿燃料的火箭推進器某個部位管路突然發生斷裂。在萬分之一的剎那,3000攝氏度的火焰便席捲了整個發射場地,所有人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包括現場技術人員、坐在不遠處的涅傑林和陪同他一起視察的160名火箭專家,直接被高溫氣化,連骨頭渣子都沒有剩下。

在事故現場的清理中,眾人只找到象徵元帥身份的半塊元帥勳章,隨後被放入涅傑林的骨灰盒中被安葬。

強行推進發射進度,洲際導彈原地爆炸,火箭軍司令當場被氣化

儘管出師不利,但R-16的後續試射活動卻比較順利,並於一年後完成了飛行試驗,射程突破1萬公里,是蘇聯歷史上第一枚真正意義上能對美形成戰略核威懾的洲際導彈。

1963年,R-16火箭部隊正式進入戰備值班,在部署巔峰時期,蘇聯總共建造了186個發射系統。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主角也是R-16導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