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 由 企業一線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8
簡介儘管《廣韻》、《開元文字音義》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場合,仍用“搽”(音茶)

荼怎麼讀音讀出來

毫無疑問,全世界的茶都是從我大中國引進的,中國是茶的祖國,中國人最先發現和利用茶。無奈,中國的文化過於博大精深,僅僅一個稱謂,就可以寫成一部歷史了。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一起領略一下“茶”的變遷史。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一、茶的前身是荼,這不是小編信口胡謅,而是有歷史根據的。諸位看官可以在《爾雅·釋草第十三》、《毛詩草木鳥獸魚疏》、《本草綱目》、《周官》等古蹟中尋覓到荼的蹤跡。古人對荼的釋義本來指的是一種苦菜,味道很苦,經霜後味轉甜。到了西漢,有個叫王褒的人因為和僕從發生了點過節,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用來政治僕人,文章中提到了讓僕人做的兩件事情:“烹荼盡具”、“武陽買荼”,至此,古時候的荼就代指茶了。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二、“茶”的前身是“荼”不假,但後來的文人墨客,為了詩詞的優美,更是對“荼”取了一個個的別稱。比較典型的有檟、茗、荈、設等等。小編接下來略作分享。

1、檟,讀作jiǎ。這個字本來說的是楸,指的是一種質地較好的樹木,古代的讀音往往一字多音,檟有時候也念“古”,與古茶讀音相近,因而古人也用檟代指茶,顯然這樣的事情比較牽強,用的也較少,只有在《爾雅》和《雜詩》中窺得一二。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2、茗。是個通假字,在文言文中通“萌”,指草木的嫩芽。那個時候就把茶樹的嫩芽稱作茶茗。根據史料記載,以茗專指茶的時間應該是漢晉之時,後來人們用茗泛指茶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大部分時候是文人墨客的偏愛。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3、荈。荈是指粗老茶葉,因而苦澀味較重,所以茶聖的《茶經》稱“不甘而苦,荈也。”,荈不像、檟、荼等字是借指茶,只有茶一種含義,所以,《凡將篇》中的“荈“指茶是可能的。荈為茶的可靠記載見於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荈應是茶飲料。晉杜育作《荈賦》,五代宋初人陶谷《清異錄》中有 “荈茗部”。“荈”字除指茶外沒有其他意義,可能是在“茶”字出現之前的茶的專有名字,但南北朝後就很少使用了。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4、設。《說文解字》:“設,香草也,從草設聲。”段玉裁注云:“香草當作草香。”設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設借指茶。西漢楊雄《方言論》:“蜀西南人謂茶曰設。”但以設指茶僅蜀西南這樣用,應屬方言用法,古籍僅此一見。

茶字很簡單,當你讀過它的變遷史,定會顛覆你昔日裡庸俗的認知!

在荼、檟、茗、荈、設五種茶的稱謂中,以荼為最普遍,流傳最廣。但“荼”字多義,容易引起誤解。“荼”是形聲字,從草餘聲,草字頭是義符,說明它是草本。但從《爾雅》起,已發現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實不符,故借用“檟”,但檟本指楸、梓之類樹木,借為茶也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檟,苦荼”的基礎上,造一“搽”字,從木茶聲,以代替原先的檟、荼字。

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讀“加、詫”音。陸德明《經典釋文》雲:“荼,埤蒼作搽。”《埤蒼》乃三國魏張揖所著文字訓詁書,“搽”字至遲出現在三國初年。南朝梁代顧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又除加切。”隋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音義下·釋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蒼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飲,音直加反,茗之類。“初加切,直加切,音茶。“荼“讀茶音約始於南北朝時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讀音上及荼在書寫上還會引起誤解,於是進一步出現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搽”。隋陸法言《廣韻》“下平聲,莫霞麻第九;荼,春藏葉可以為飲,巴南人曰葭荼。”“茶,俗”。“茶”字列入“麻韻”,下平聲,當讀“茶”,非讀“徒”。“茶”字由“荼“字減去一畫,仍從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書寫簡單,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於民間。

“荼”(音茶)和“茶”大約都起始於陳隋之際。《茶經》注云:“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 文字音義》。”《茶經》原注者認為“茶”字首見《開元文字音義》 。《開元文字音義》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撰的一部分,已失傳。儘管《廣韻》、《開元文字音義》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場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蘇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陳藏器撰《本草拾遺》,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陸羽著《茶經》之後,“茶”字才逐漸流傳開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