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6
簡介我們認為這種爭論價值不大,所以暫依許慎《說文解字》之說:“兵”的本義就是兵器

衢讀音怎麼看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廾”部的一個漢字:“兵”。“兵”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需要加強記憶,標題中的問題,請關注“兵”的本義部分。

兵。讀

bīng。《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兵,械也。從廾持斤,併力之貌。”

會意字。本義是兵器。

由廾(雙手)持握“斤”(斧子)會意。表示齊心合力的樣子。“兵”字,許慎既提供了籀文寫法又提供了古文寫法,因為它們明顯與小篆有較大差異。(我們說過:

《說文》所收的字,字形一般以小篆為主,如果古文和籀文的寫法跟小篆不同,就兼錄古文和籀文,如果小篆只跟古文有出入就只錄古文,反之就只錄籀文。)

既然是會意字,那我們就要看它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字源》所載字形演變)

關於古文的“兵”,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說:“兵字從廾持斤;斤,兵也。或體作(人幹廾),從人,從廾持幹,廾持幹,猶廾斤也。”“幹當為古兵器之一”。也就是說,持“斤”和持“幹”是同樣的意思,對於字義沒有影響。關於籀文的“兵”,中部多了一橫,王筠《說文句讀》:“一衹是界畫。”《說文釋例》又補充說:“取飾觀耳。”由此可見,不論是籀文還是古文,“兵”的本義都是兵器。

關於“兵”字本義的最大爭議是,兵的本義到底是“兵器”,還是“士兵”?

比如張舜徽《說文約注》說:“造文之初,兵字從廾持斤,此非指人而何?況兵字古文已從人廾幹,意更明顯。徵之先秦古書,謂執兵之人為兵者,所在皆是,不能悉數。”明確指“兵”指“士兵”。但所說理論依據如果解釋兵指兵器也說得通。李學勤編《字源》李守奎認為“士兵”義是後起引申義,他的意思明確指“兵”就是“兵器”,但並沒有提出強有力的論據;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從廾從斤,斤為生產工具,亦用為武器。以兩手持斤,表示兵器與武力。”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械者,器之總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是調和的說法。

我們認為這種爭論價值不大,所以暫依許慎《說文解字》之說:“兵”的本義就是兵器。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古代的冷兵器)

《左傳·隱公元年》:“繕甲兵,具卒乘。”指的是補充裝備武器,充實士卒和兵車。《荀子·議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指古代聖王的兵器,不過是戈、矛、弓、箭罷了。《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戰士手持長矛身披犀甲,戰車交錯短兵器相互交接。

這裡發展出來一個成語“短兵相接”,“短兵”,指刀劍等短兵器,兵,指兵器,接,指交戰。指作戰時近距離搏鬥。現在這個詞往往用於比喻雙方面對面地進行尖銳的鬥爭或激烈的爭辯。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擊劍時短兵相接)

前面說了,“兵”還可以指士兵、士卒、軍隊。比如:雄兵百萬;草木皆兵。《左傳·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孔穎達疏:“戰必令人執兵(可知孔穎達所處的唐代,兵的本義就是兵器),因即名人為兵也。”夏季,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選拔檢閱西部的軍隊,並且安撫當地的百姓。

兵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軍事。比如:兵書;紙上談兵。《孫子·計》:“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說:軍事,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軍事)

(2)戰鬥。《史記·趙世家》:“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意思是說:趙國是四面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習慣於戰鬥(受過戰鬥訓練)。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戰國時趙的位置)

(3)戰爭。《禮記·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鄭玄注:“參伐為兵。”如果施行秋天的政令,就會導致下霜下雪不按時,小的戰爭不斷髮生,國土被敵人佔領。

(4)用兵器殺、傷。《左傳·定公十年》:“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杜預注:“以兵擊萊人。”孔丘領著定公退出,說:“士兵拿起武器攻上去!”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用兵器殺、傷)

(5)災,災害。《呂氏春秋·侈樂》:“其生之與樂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高誘注:“兵,災也。”他的生命遇到了這種音樂,就像冰遇到炎熱的太陽一樣,反倒傷害了自己。

(6)防。《廣雅·釋言》:“兵,防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高誘注《淮南子·兵略訓》雲:‘兵,防也。防亂之萌’”。

(7)古稱為國戰死的人。這個稱呼相當於現在的“烈士”。《釋名·釋喪制》:“戰死曰兵。”《禮記·曲禮下》:“死寇曰兵。”鄭玄注:“異於凡人,當饗祿其後。”為保衛國家而犧牲者,稱“烈士”。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紀念無名烈士)

“兵”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98課:細說“兵”字,成語短兵相接的“兵”何義

(兵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98,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字形演變圖來源: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202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