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 由 顏淵山莊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6
簡介目錄:第121章 魚玄機第122章 鄭谷第123章 杜荀鶴第124章 崔塗第121章 魚玄機詩人名片魚玄機(844—871)字號:字蕙蘭籍貫: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渚怎麼讀找同音字

《唐詩三百首鑑賞》該書圖文鑑賞本中所選詩歌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婦孺能詳之作,詩是好詩,賞析亦高雅成趣,同時書中還為每一首詩都配上了壯美幽深的水墨畫,造成一種視覺和詩境上的通感,使唐詩之枝繁葉茂、波瀾壯闊盡呈眼底,一覽無餘,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上的無限美感。唐朝是一個詩的時代,唐詩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目錄:

第121章 魚玄機

第122章 鄭谷

第123章 杜荀鶴

第124章 崔塗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第121章 魚玄機

詩人名片

魚玄機(844—871)

字號:字蕙蘭

籍貫: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作品風格:

個人簡介:鹹通初嫁於李億為妾,被棄。鹹通七年(866)進長安咸宜觀出家,改名魚玄機。後因打死婢女綠翹,被處死。《全唐詩》存其詩五十多首。

江陵愁望有寄①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②。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注】

①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②掩映:時隱時現。

楓葉

建安詩人徐幹有著名的《室思》詩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後世愛其情韻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絕句,成為“自君之出矣”一體。女詩人魚玄機的這首寫給情人的詩,體裁屬於七絕,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個變體。惟其有變化,故創穫也在其中了。五絕與七絕,雖同屬絕句,兩種體裁對不同風格的適應性卻有較大差異。

首句以江陵秋景興起愁情。《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里兮傷春心。”楓樹長在江邊,西風颳起來的時候,整個樹林裡樹葉蕭蕭作響,很容易觸發人離別的愁懷。“千枝復萬枝”,是用楓葉的多來寫離愁別緒。它不但用“千”、“萬”數字寫楓葉之多,而且透過“枝”字的重複,從聲音上也體現來了枝葉的繁盛。

“江橋掩映暮帆遲”從遠一點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江橋掩映於楓林之中;太陽下山,夜幕降臨,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掩映”二字寫出楓葉擋住了視線,對於傳達詩中人焦灼的心情是有幫助的。詞屬雙聲,念起來很有力度。有這兩個字,形成排比的句式,聲調便悠長而比“江橋暮帆遲”為好聽多了。

前兩句寫盼望的人沒有來,後兩句便接寫懷念之情。用滾滾江水永不停息,比如懷念沒有停止,與《室思》之喻,異曲同工。初看來,“西江”、“東流”好像是多餘的,但減少為“憶君如流水,日夜無歇時”,跟原句比較起來,味道確實就差了不少。劉方平《春怨》末二句雲:“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晚清王闓運稱讚說“以東、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獨人不覺,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綺樓說詩》)魚玄機這首詩最後兩句妙處是一樣的。細細品味這兩句,原來分用在兩句之中非為駢偶而設的成對的反義字(“東”、“西”),有前後呼應,造成抑揚頓挫的情調,使詩句讀來有一唱三嘆之音,亦即所謂“風調”。魚玄機此詩運用句中重複、句中排比、尾聯中反義字相對出現等手段,造成悠揚飄搖的風調,非常有利於抒情。每句多兩個字,卻充分發揮了它們的作用。所以比較五絕“自君之出矣”一體,藝術上正自有不可及之處。

後人點評

晚清王闓運稱讚說“以東、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獨人不覺,作者也不自知也。”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第122章 鄭谷

詩人名片

鄭谷(約851—910)

字號:字守愚

籍貫:宜春(今屬江西)人。

作品風格:清婉脫俗

個人簡介:開成中任永州刺史,與當時著名詩人司空圖同院。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鄭谷逃奔西蜀。光啟三年(887)中進士。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鄂縣尉。後又升為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故後有“鄭都官”之稱。天覆三年(903)左右,歸隱宜春仰山書屋。卒於北巖別墅。《全唐詩》收其詩三百二十七首。

淮上與友人別①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②,楊花愁殺渡江人③。

數聲風笛離亭晚④,君向瀟湘我向秦⑤。

【注】

①淮(huái):揚州。

②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

③楊花:指柳絮。

④離亭:驛亭。亭是古代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故稱“離亭”。

⑤瀟湘:今湖南一帶。秦:今陝西境內。這裡指長安。

楊柳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和友人分別時所作。和通常的送別詩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借景抒情,突出別離,寫得瀟灑而不傷感,讀來是另外一種天然的風韻。全詩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邊的渡口,楊柳枝條青青,晚風中,柳絲微微飄動,楊花四處紛飛。岸邊停泊著即將要出發的小船,友人馬上就要渡江南去。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抒情,富於含蘊。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離愁別緒;紛紛揚揚的楊花,渲染著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愁,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和煦的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媒介,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離愁,初看起來有些不怎麼協調,嬉戲體味又感到兩者的和諧統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著意重出現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味無窮,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至誠,又不有沉重與傷感之嫌。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走南闖北,君愁我亦愁,都是一切在不言中。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這兩句,從遠處的江頭景色收轉到眼前的離亭別宴,都是正面描繪了握別時情景。踐行送別,推杯換盞,酒香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愁怨的笛曲。借景抒情,所奏的曲子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愁別緒,使兩位即將分別的友人耳接神馳,心緒不寧,隨風飄散。在悠悠的笛聲中,天色不知不覺地暗淡了下來,分別的時間真的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相道別,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的成功,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起到了昇華的作用。表面上看,最後一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話語,沒有寓情於景的描寫,也沒有一唱三嘆的直抒胸臆,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深藏在在這看起來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透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和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戛然而止,在反激與對照中越來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分別是的悵然若失,各奔東西的無限愁緒和深長思念,還有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寥,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

後人點評

元人辛文房: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唐才子傳》卷九)

鷓鴣①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②,花落黃陵廟裡啼③。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注】

①鷓鴣:鳥名,產於我國南部。其鳴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抒發逐客流人之情。

②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

③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徵,溺於湘江,後人在水邊為她們立祠,稱黃陵廟。

詩人鄭谷被譽為“鄭鷓鴣”,可見這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於當時了。鷓鴣,產於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沒有著重追求形式上的類似,而是重在表現它的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佈局全片的。

開篇寫鷓鴣的形貌和生活習性。“暖戲煙蕪錦翼齊”,這個“暖”字,就把鷓鴣的習性全都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描繪出鷓鴣鮮豔奪目的羽色羽毛。在詩人看來,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相媲美。在這裡,詩人透過寫鷓鴣的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點染,能夠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首聯寫它的外形,後面各聯主要描繪它的聲音。然而詩人並不簡單地描述它的聲音,而是著重表現由聲音產生的哀怨悽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最易觸發羈旅情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很容易使人產生無盡想象,而詩人又營造了一層沉重感傷的氣氛:暮雨、落紅,荒江、野廟,便形成了一種悽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黯然神傷的氛圍。此時此刻,自是不能嬉戲,只能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反覆詠歎,又好像遊子涉足悽迷荒蠻之地,聽到鷓鴣的聲聲哀鳴而莫名的傷感。鷓鴣之聲和徵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於寫出了鷓鴣的神韻。

五、六兩句,從鷓鴣轉而寫人,承接相當巧妙。“遊子乍聞徵袖溼”,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有感而發。佳人唱的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悽苦之調。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可是剛剛開始,就情不自禁了。詩人選擇遊子聞聲生情,泣不成聲。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這裡,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最後一聯:“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著重抒情。“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悽唳,景象也越發清幽。終篇神韻全出,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思之愁。清代金聖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聖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絡,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了。

後人點評

清人薛雪:鄭守愚聲調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鷓鴣著》一首,始享不朽之名?(《一瓢詩話》)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第123章 杜荀鶴

詩人名片

杜荀鶴(846—904)

字號:字彥之,號九華山人

籍貫: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

作品風格:平易自然,樸實明暢,清新秀逸

個人簡介:出身寒微。曾屢次應考,不第還山。後遊大梁(今河南開封),向朱溫獻《時世行》十首,希望他減省徭役賦稅,不合溫意。後又上頌德詩取悅於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進士。次年,因時局動亂,復回山,田頵用為從事。天覆三年(903),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有《唐風集》十卷,《全唐詩》收其詩三卷。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①,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②?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③,相憶採芙蓉。

【注】

①嬋娟:形容容貌美好。

②若為容:又叫我怎樣妝扮容貌來取寵呢?

③越溪女:指西施浣紗時的女伴。

春宮怨

古代寫宮怨的詩一般都不帶“春”字,即使有,也沒有一首能象杜荀鶴這首那樣傳神地把“春”與“宮怨”緊密地表現出來。

前兩句是發端。“嬋娟”,是說容貌嬌媚。宮女入宮,就因為長得好看,入宮以後,伴著她的卻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個“誤”字。此刻,她正對著銅鏡,看著自己,本想梳妝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誤人,又懶得動手了。上句一個“早”字,彷彿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一聲沉重的嘆息,後悔莫及;次句用欲妝又罷的舉動展示怨情也很細膩。這兩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對,上下句文意承接,行如流水,一氣貫注,進一步寫出了欲妝又罷的心裡狀態。“若為容”,這裡實際上是說打扮沒有用。既然不能被皇上看中並不在於容貌的美好,那麼,我再打扮又有什麼用呢?言外之意,皇宮裡很黑暗。

五、六句忽然開闊,從鏡前宮女一下子轉到室外春景:春風和煦,鳥聲輕盈,初陽高照,花枝弄影。這兩句寫景,乍看似乎與前面描寫不相連屬,事實上,仍然是圍繞著宮女的所感來寫的。在欲妝又罷的一刻,透過簾櫳,暖風送來了動聽的鳥聲,又看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更喚起了她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景中之情與前面所抒寫的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風暖”這一聯筆墨比較濃厚。風是“暖”的;鳥聲是“碎”的──所謂“碎”,是說輕而多,體現了繁盛的生命力,剛好與死寂的境界相對立;“日高”、“花影重”,綺麗而妙,既寫出了春天的典型景象,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想。眼前聲音、光亮、色彩交錯融合的景象,使宮女想起了入宮以前每年在家鄉溪水邊採蓮的歡樂情景。“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紹興,是當年西施浣紗的地方,這裡借指宮女的家鄉。這兩句以過去對比現在,以往日的歡樂反襯出今日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為悠遠的神韻。

從詩的意境來看,《春宮怨》好像是詩人在代宮女寄怨寫恨,同時也是詩人的自況。人臣之得寵主要不是憑著才學,這與宮女“承恩不在貌”有什麼兩樣?它不僅是宮女之怨情,還隱喻當時黑暗政治對人才的戕殺。

這首詩以“風暖”一聯聞名詩壇,就全篇而論,無疑也是一首意境渾成的佳作。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第124章 崔塗

詩人名片

崔塗

字號:字禮山

籍貫:睦州桐廬(今屬浙江)人。

作品風格:悽悵蒼涼

個人簡介:唐僖宗光啟四年(888)中進士。家境貧寒,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等地。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抒發羈旅愁思之情。有《崔塗詩》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除夜有懷①

崔塗

迢遞三巴路②,羈危萬里身③。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④,轉於僮僕親⑤。

那堪正飄泊⑥,明日歲華新。

【注】

①除夜:除夕。

②迢遞:遙遠。三巴:古稱巴郡、巴東、巴西為三巴,在今四川省東部。

③羈:寄居他鄉。危:艱危困苦。萬里身:這裡指自己離家萬里。

④骨肉:指有血統關係的骨肉至親。

⑤僮:未成年的僕人。

⑥那堪:怎能忍受得了。

除夜有懷

這首《除夜有懷》,是詩人客居四川的時候寫的。

本詩抒寫的是旅行的途中,適逢除夕之夜,於是一股悲愁從心中產生。全詩核心是一個悲字。詩的首聯,把詩人遠離家鄉,飄泊天涯的無限惆悵的情懷,深摯地抒發出來。但發調高遠,吟唱幽咽,氣象顯得十分開闊,因此它並沒有給人以低沉蕭瑟的感覺。接著的第二聯,具體地描繪出了在異地他鄉過除夕夜的淒涼景象:在一片空寂的群山之中,冬盡雪殘,四處斑斑點點,暗示著溫暖的春天又不知不覺中來到人間;寒領先獨坐,一點飄忽的燭光,忽明忽暗,半明半暗,映照著詩人孤單的身影。異鄉年夜,旅人懷鄉,既寫出了詩人心中的悲涼和慰藉,也從而把遊子思鄉、懷念親人這一在舊時代最能牽動人的感情,真摯而細膩地表達了出來。語言平和親切,感情溫厚與第二聯互相映襯,真切感人。結尾一聯,“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再次拓開境界,不僅點出了除夕夜這一含有特殊意義的時間,而且加深了除夜懷鄉思人的主題,強烈地表達示了不堪忍受的異鄉飄泊,希望在歲華更新的一年裡,自己也將有一個新的開始。朦朧的希望,善良的期盼,凝聚了詩人的多少酸楚,這正是那個時代士子們的噩夢。全詩意境蒼涼深遠,情韻幽絕極致。

後人點評

清人賀裳:崔《除夜有感》……讀之如涼雨悽風,颯然而至。此所謂真詩,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詩尚勝戴叔倫作。戴之“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已自慘然,此尤覺刻肌砭骨。(《載酒園詩話又編》)

孤雁

崔塗

幾行歸塞盡①,念爾獨何之②?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③,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④,孤飛自可疑。

【注】

①幾行:指與孤雁同飛的幾行雁陣。塞:指塞上。

②念爾:問你。之:往。

③渚:水中小洲。

④矰繳(zēngzhuó):箭。矰:古代射鳥用的一種栓著絲繩的箭。繳,記在箭上的絲繩。

孤雁

這首詩全篇都是寫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自由和諧,渾然天成。

為了突出孤雁的孤,首先要寫出“離群”這個背景。所以詩人一開頭就說:“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作者一生四處漂泊,多天涯羈旅之思。此刻,遠望天空:只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翔,往北方而去。慢慢地,群雁消失在天邊,只剩下一隻孤單的鴻雁,在低空盤旋。從“歸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飛行,而且又是在春天;因為只有在春分之後,鴻雁才飛回塞外。這兩句中,特別應該應注意一個“行”字,一個“獨”字。有了“行”與“獨”作對比,一動一靜,孤雁就突現出來了。

“念爾”句寫得很妙,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域性。“獨何之”,則可看出詩人這時正羈留他鄉,借孤雁以寫離愁。

頷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說孤雁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說失群之後驚慌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天氣變化,又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態。暮雨淅瀝,一隻孤雁在空中淺聲低鳴,呼尋同伴。那聲音是夠慘烈的了。它經不住風雨的侵襲,前進無力,想下來棲息,卻又形單影隻,猶豫盤旋。那種欲下未下的矛盾舉動,遲疑畏懼的心情,寫得細膩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悽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真實動人。

頸聯“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是承頷聯而來,寫孤雁隻影無依,淒涼寂寞。“渚雲低”是說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說,便構成了一個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啊!“關月”,指關塞上的月亮,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注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兩句中特別要注意一個“低”字,一個“冷”字。月冷雲低,襯托著形單影隻,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淒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著一個“孤”字,才感到雲低的可怕,才顯得孤單淒涼。

最後兩句,寫了詩人的美好的期盼和矛盾的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提心吊膽。從語氣上看,像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擔心了。詩直到最後一句“孤飛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詩眼”至此顯豁開朗。詩人飄泊異鄉,世路艱難,詩人以孤雁自喻,表現了孤悽憂慮的羈旅情懷。

後人點評

清人劉熙載說:“五言無閒字易,有餘味難。”(《藝概·詩概》)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