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此“當”非彼“當”,連《三字經》都沒翻譯好——國學誤讀知多少

  • 由 抒豪情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4
簡介《三字經》將“詩既亡”和“春秋作”連線在一起,之間的承接關係相當明顯,孔子有多喜歡引用“詩經”不必多言,“當諷詠”與“寓褒貶”、“別善惡”都是對應的,一個是借“詩歌”來諷刺勸勉,一個是借“魯史”來諷刺勸勉

履怎麼讀拼音

此“當”非彼“當”,連《三字經》都沒翻譯好——國學誤讀知多少

《故道國學知識精選》課程基本都是節選課程,包括《三字經》在內。但僅僅是我節選的部分,傳統釋譯都有不夠準確的地方。以目前的譯文水準來教國學,誤人子弟是大機率事件。

詩書易,禮春秋。

號六經,當講求。

曰國風,曰雅頌。

號四詩,當諷詠。

前面一句裡的“詩書易,禮春秋”指的是《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五本經書,為什麼“號六經”呢?因為有一本《樂經》已經失傳了。“當講求”解釋為“應當仔細閱讀”,倒也沒有大問題。

“曰國風,曰雅頌。”是指《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其中“雅”分“大小”,即:《國風》、《大雅》、《小雅》、《頌》,所以又稱作“四詩”(號四詩)。有問題的是對“

當諷詠

”的解釋:“值得去朗誦”。

如果你把“當詠”譯成“值得去朗誦”我沒有意見,但多了一個“諷”字還這麼翻譯,那就差點要讓我罵“三字經”了!雖說《三字經》為了保證“三字一斷”,有不少“曰”、“而”之類的“連線”、“湊數”字可以忽略,但這裡的“諷”怎麼能不解釋呢?

這裡的“諷”當然就是“諷刺”或“勸勉”的意思,“詠”則是“歌頌”的意思。《詩經》裡的詩本就有些是歌頌、有些是諷刺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因此,此處的“當”就是“當作”的意思,而不是“當講求”裡“應當”的意思。即:四詩是用來諷刺或歌頌的。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是“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的上一句,如果你仔細讀過《三字經》,一定會發現它在編寫過程中也是儘量講究對仗和押韻的。“禮樂備”就是指《禮記》記錄了以前的“禮和樂”,是對《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內容的介紹。“當諷詠”自然就是介紹《詩經》內容的,而不是對《詩經》的教學評語(值得朗誦)。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後面一整段的內容:

有連山,有歸藏。

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

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

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

述聖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

號四詩,當諷詠。

詩既亡,春秋作。

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穀梁。

明顯上面這一整段都是在講述五經的大概內容。特別是“當諷詠”之後的“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就是指在《詩經》逐漸消亡之後,(相傳)孔子作了《春秋》。《春秋》表面是在寫“魯國史”,實際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所以《三字經》稱其“寓褒貶,別善惡”,這也是對《春秋》內容的介紹。

《三字經》將“詩既亡”和“春秋作”連線在一起,之間的承接關係相當明顯,孔子有多喜歡引用“詩經”不必多言,“當諷詠”與“寓褒貶”、“別善惡”都是對應的,一個是借“詩歌”來諷刺勸勉,一個是借“魯史”來諷刺勸勉。

同樣“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的上句是“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始可讀”對應的才是“當講求”!“始可讀”是“開始可讀”的意思,“當講求”也就該解釋成“應當講求”了,而“講求”的確切意思是“修習研究”。上一句是說何時才適合開始“讀六經”,下一句則是先介紹了何謂“六經”,然後告訴你既然讀了就要好好修習研究。

此“當”非彼“當”,連《三字經》都沒翻譯好——國學誤讀知多少

可笑的是,現在連教孩子《三字經》的人都沒把《三字經》給研究明白!我在透過文理邏輯分析字詞含義的時候,有人就和我單論“字詞”含義了,說“諷”最早就是“誦”的意思,即朗讀、背誦。

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若不單論“字詞”倒也未必能讓一些“食古不化”者心服口服。反駁者提供的例證中有以下兩個:

晉朝張華《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

明朝海瑞《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說備在方冊,踴躍於諷詠,而不能以自已。”

上述第一句“聽誦詩書諷詠之音”,聽和誦的賓語都是“音”,而“諷詠”明明是指“諷”和“詠”兩種音,怎麼可能是“朗誦”呢?那前面“聽誦”的“誦”算怎麼回事?第二句“踴躍於諷詠”為何不能是積極於“諷”和“詠”呢?憑什麼一定是“朗誦”呢?

現在來說說我的論據:首先,《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是西漢劉向寫的,此處的“諷”是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到王應麟編出《三字經》的宋朝,早就引申出了“諷刺”的意思。我們找找含有“諷詠”一詞的唐宋詩詞吧:

唐代白居易的《愛詠詩》:“

辭章諷詠成千首

,心行歸依向一乘。”此處“辭章”是詩文的總稱,諷詠同樣是兩種文體的意思,即一種是委婉勸勉、一種是讚揚歌頌。宋代方一夔的《讀李翰林詩》:“古人日已遠,絕響三百篇。後來誰措手,

諷詠皆陳編

。”李翰林即李白,此處的“諷詠”當然也是兩種文體的意思。

如果你還硬要把它們也解釋成“朗誦”,那麼最後來看一首由宋徽宗趙佶寫的《宮詞》其八十二:“九嬪相習敦詩訓,

爭把關雎諷詠看。

”,“爭把關雎諷詠看”裡的“關雎”就是《詩經》裡鼎鼎大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詩。這裡的“諷詠”是用來“看”的,還可能解釋成“朗誦”嗎?

毫無疑問,“諷詠”就是詩經裡一貶一褒的兩種文體。《關雎》就屬於“詠”,而《碩鼠》就屬於“諷”。所以說如果不看上下文,不講邏輯,看再多的書也是枉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