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歐陽修排擠狄青,誰的錯?歐陽修是奸臣?

  • 由 時拾史事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2
簡介關於狄青這個人,我再簡單說一說,他是北宋著名的軍事家、當朝最高的軍事領袖、一代名將樞密使

狄青是誰的兒子

歐陽修排擠狄青,誰的錯?歐陽修是奸臣?

皇姑屯事件

我平時上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比如我講李大釗被張作霖絞死這件事情,同學們聽了都憤恨的罵張作霖是獨裁者、劊子手、大軍閥。因為李大釗肯定是好人呀,張作霖殺死了李大釗,他就是壞人。

後來隔了很長時間,有一次我又講到皇姑屯事件,講到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同學們竟然在那裡叫好、鼓掌。我就很詫異,詢問原因,同學們的理由的竟然是他殺死了李大釗,現在終於遭到報應了。

按照同學們的邏輯,這豈不是很荒唐的一條邏輯線:張作霖殺死了李大釗,日本人殺死張作霖。按照好人壞人的標準,日本人豈不是給李大釗報仇了?簡直太荒誕。所以說歷史人物按照好人壞人的標籤來處理,那肯定是十分荒謬的事情。

可是中國的歷史作者們就喜歡就這種標籤式的方式來記載歷史。比如二十四中的人物都分門別類的有:忠臣傳、貳臣傳、酷吏傳、循吏傳等等。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講故事的話,那我們今天講的故事就是忠臣陷害忠臣,或者是忠臣排擠忠臣的事情。大家聽了一定會很奇怪,按照固定套路應該是奸臣陷害忠臣,或者是忠臣為了伸張正義,打擊了奸臣。

可是今天我們偏偏不按照套路出牌,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忠臣排擠忠臣的事情。

我們先說一說第一個忠臣的故事,這個忠臣上至黃髮老者,下至垂髫兒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於是哪位名人,我先賣個關子。

在公元1056年的夏天,朝廷首都連降暴雨,水患成災,這位忠臣在《論水災疏》裡面提到,人畜死者不計其數,城內一片汪洋。據史料顯示,這場暴雨導致數十萬人死亡。他說生者不得其家,死者不得其葬。洪水氾濫,把葬在郊外的墳墓都沖塌了,墳墓中棺槨和死屍漂浮於野,其悲慘不可名狀。

他自己家裡也積水數尺,他晚上只能睡在水漂的竹筏上。面對如此嚴重的水災,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肯定是天氣的原因所導致的,我們趕緊去抗洪搶險,排澇救災。

歐陽修排擠狄青,誰的錯?歐陽修是奸臣?

可是古人的思想很奇怪,特別是漢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這一套儒家理論之後,人為們總是把各種自然災害示為“上天預警”,這是老天爺要警告世人減少作惡,特別是要警告皇帝,你又做錯事情了,我得懲罰你。所以基於這種思想,他在奏章裡面羅列了三種原因,他說今年的水災嚴重就是因為皇帝你這三方面沒有做好。

他說的第一種原因就是皇上在位三十多年,至今還沒有立太子,其實這個皇帝是誰呢?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宋仁宗不是不想立太子,可惜他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後宮先後曾經給他生過三個皇子,都一一夭折。要立太子,只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可是宋仁宗又不捨得,所以他遲遲不立太子,只等著他的龍子出生。

第二問題,朝中缺乏賢明之臣,皇帝應該選出賢能之臣來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其實這兩個原因還是勉強可以接受的,皇帝是因為這兩個事情沒有處理好,導致上天發怒了,你應該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他提的第三點建議就明顯過於荒謬了,他說的第三點是必須罷免一人的官職,才能消除水患。罷黜誰的官職呢?罷免樞密使的官職。

樞密使是什麼官職呢?樞密使這個官職大家可能陌生一些,你如果看《水滸傳》,應該會見過這個官職。樞密院的最高領導人就是樞密使,他是掌握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的部長。

皇帝看完這個奏章,立馬錶示不同意,樞密使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我不能罷免他。但是寫奏章的大臣接連上了三道奏章,最終在再上其他大臣的附和,最終皇帝還是罷免了樞密使這個官員。能接連上三道奏章,可見這個人毅力之大,他是鐵了心要“罷免到底”,一心就要扳倒樞密使這個為官員。

倒底是宋朝的哪兩位忠臣呢?下面我就給大家揭開謎底,這兩位忠臣一個是文臣,一個是武將,而且兩人都是名滿天下,名垂後世之人。一個是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計程車人領袖歐陽修,一個是宋朝為數不多的戰功卓著的武將面涅將軍狄青。

歐陽修排擠狄青,誰的錯?歐陽修是奸臣?

很多人疑惑了,沒有聽說過這倆人還有這麼深的仇怨?這兩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矛盾,下面我們細細分析一下。

其實大家也聽出來了,歐陽修非要把罷免狄青這事情扯到水災上,只不過是借“天災”而言“人事”罷了。其實在寫《論水災疏》之前,歐陽修就上過一份奏章《論狄青札子》,裡面還運用到陰陽五行的學說,他說水者,陰也;兵者,陰也;武將,陰也。上天為什麼要降下暴雨,就是因為要警戒皇上防止武將專權,應該罷免武將的權利。我們現在聽了覺得很荒謬,但是在宋朝人的觀念裡是可以被接受。

關於狄青這個人,我再簡單說一說,他是北宋著名的軍事家、當朝最高的軍事領袖、一代名將樞密使。狄青是北宋少有的名將,他作戰勇猛,武藝高強,每次上陣他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在對西夏作戰的四年中,他先後參加了大小戰役二十五次,多次負傷,血染徵袍,從不畏懼,為大宋王朝立下赫赫戰功。他為什麼被稱為“面涅將軍”,我們知道北宋計程車兵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你看《水滸傳》裡面犯人都要在在臉上刺字,被稱為“黥面”,不光犯人要黥面,士兵也要黥面,以防止做逃兵。而且他打仗有個習慣,他喜歡帶一副銅面具出征打仗,如同北齊的蘭陵王一樣。當然他帶銅面具不是因為很醜,而是因為顏值太高了,對敵人沒有威懾力,所以帶上兇狠的銅面具,增加自己的氣勢,攝人心魄。

狄青的軍事才也深得陝西經略使韓琦、范仲淹的賞識,范仲淹曾今對贈送他一本《春秋》,以資鼓勵,讓他文韜武略兼得。狄青最終因戰功位居樞密使、宰相之職,位極人臣。宋仁宗對狄青的一片忠誠也是非常賞識的,一再褒獎他。武將在宋朝能做到樞密使已經是達到了極致了,因為這個位置其實都是由文人做的,而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狄青高居相位,必然引起滿朝文臣的不滿。

北宋的軍隊管理其實是由三個部門負責管理的:樞密院、三衙和兵部。三衙又包括殿前指揮司、侍前步兵司與侍前馬兵司。樞密院權力雖然高,但是樞密院只負責排程軍隊,三衙只負責訓練軍隊,沒有權利排程軍隊。宋朝就是把兩個部門的權力給分解開,防止武將權力過大。宋朝管理軍隊的方式講究“強幹弱枝、內外相維”。

比如說中央軍“禁軍”和地方軍“廂軍”的人數大體相當,如果中央發生叛亂,各地方的廂軍便可以集合起來進京保衛中央;反之,如果地方發生叛亂,中央軍更有能力進行平叛。所以北宋對軍隊的管理十分嚴格,正因為這樣,所以北宋避免出現唐末的藩鎮割據現象的出現,駐守各地的武將必須輪崗,不能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呆久了就會出現“抱團”的現象。以至於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

狄青從一個士兵成長為樞密使的過程中,就遭受了很多非議。比如有謠言說他的府邸中半夜會發光,古人又沒有電燈,怎麼會發光呢?這正說明了狄青不是凡人,因為古人認為奇人就有異事,就如同史書對皇帝的記載,每個皇帝出生的時候都是馨香撲鼻,紅光滿室。所以屋子發光肯定代表狄青有野心。再比如說就在這次水災中,狄青的家裡也被淹沒了,他只能住在大相國寺,可是他在那裡居住的時候曾穿了一件黃色的襖在大殿上走來走去,這還了得,黃色的衣服只能皇室中人才能穿的,你一個武將穿上黃色衣服豈不是有“狼子野心”嗎?

再者,狄青在軍隊中威望極高,士兵對他十分擁戴,不僅僅是擁戴,簡直是要把他當成“偶像”了。因為士兵的地位是比較低賤的,一個人從“奴隸”到“將軍”,出生於行伍,那肯定是士兵們的驕傲,士兵們每次說到狄青都是一臉的崇拜,簡直成了“迷妹”。所以歐陽修在奏章裡提到他十分受到士兵的擁護,而且他作為樞密使既掌握國家情況又掌握軍情,再加上前面流言四起,讓人感覺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位高權重,士兵擁戴,野心外露。綜合這些因素,歐陽修決定要彈劾他。當然歐陽修在奏章裡也說了,這種彈劾也不單單是要罷免他,也是出於保護他的目的,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讓他從高位上下來,防止他跌的粉身碎骨。

其實歐陽修這樣上奏朝廷,也不僅僅是歐陽修個人的意見,也代表了當時很大一部分文臣的心態。接著另一位宰相文彥博也建議罷免狄青,讓他出京擔任兩鎮的節度使。宋仁宗剛開始還替狄青辯解,說他是忠臣。文彥博反問宋仁宗,當年太祖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一句話讓宋仁宗語塞了,是啊,誰讓自己的老祖宗幹了一件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事情呢?

歐陽修排擠狄青,誰的錯?歐陽修是奸臣?

所以在各種壓力的逼迫下,宋仁宗終於罷免了狄青的官職,狄青終於被外放到陳州擔任知州。一代名將狄青,功勞蓋世,沒有任何過錯,就這樣無緣無故從宰相被貶為知州。而且朝廷對他依然很不放心,每月都派宦官去探望他,觀察他有沒有怨言和不滿情緒,弄得狄青整天驚疑不定,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一代名將狄青在抑鬱和驚慌中死去,年僅四十九歲。

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可以說是歐陽修的過錯,但是又不能全部把罪責歸咎於歐陽修,因為當時的軍事制度就決定了武將的命運終究會坎坷不平,再說了,有人也說了歐陽修這樣做或許真是保護了狄青,不然他的結局或許更加悲慘。孰是孰非,千年之後的我們只能一聲感慨了,這就是一代忠臣排擠忠臣的故事。

搜尋微訊號:historytalking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