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 由 體制百曉吳聊先生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2
簡介△夢室門上石匾 吳小淮攝聖井山古道不僅是祈雨求兆之路,還多靈蹟

岙字在浙江有什麼含義

浙南名勝聖井山,人稱南國仙山,懷抱一座被列為國寶的聖井山石殿建築群。上期,我們回溯了石殿聖水與“許仙”的因緣,訴說了官員、百姓上山祈雨的那段往事。上期回顧→《原來“許仙”來過瑞安,還可能點贊過這口古井!》

那麼問題來了,聖井山人稱“身離天尺五,目小界三千。潭水龍應伏,仙人鶴未旋”(取自清初邑諸生董鳳翔的《登許峰山詩》),實際海拔達748.6米。沒有直達公路、也沒有上山索道,古人是如何解決“山高不可攀”的難題?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聖井山雲霧繚繞

正所謂“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需求便有解決方案。本期,我們便來說一說向制高點開拔的聖井山古道。

1

路碑“開道”,歇個腳便可登山

民間有云:“聖井三條嶺,條條通天頂。”聖井山古道有3條古老的石路通向山頂。一條從曹村許岙村上嶺,一條從篁社河岙村上嶺(稱黃泥架古道),一條從大南素面村出發,經許峰村上嶺(稱洪坑嶺古道)。三條路線中,尤以馬嶼鎮曹村許岙這條最為出名。據史料記載,歷代官府進行聖井祈雨活動,大多從許岙出發,直至聖井山石殿。此道全長約6公里,路寬約1至1。5米,有著“許岙大道”“聖井大道”或“聖井山古道”等稱呼。

古道起點許岙村,村內有一溪流名“梅溪”,上跨石構橋樑,石橋旁有一木結構亭子名“許岙亭”。此亭多層斗拱、青瓦蓋頂,雖不奢華,但支撐講究。據立在亭邊的一方石碑記載,該亭與石橋均建於清代,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岙,在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帶指的是山間平地(多用於地名),地形表現為三面被山包圍,一面向平原或近海敞開。在這裡,岙口是過去船泊靠岸的地方,可以想象,古人坐船到達後,便在亭子裡先歇上一歇,順便互相搭訕找個“登山友”同行。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迎仙橋”形似古代官員冠冕,也稱“紗帽橋”,為瑞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溪潭過碇步往上游而去,迎面一架刻有“迎仙橋大清道光九年”字樣的石橋,此“迎仙橋”一側,還立有“聖井大路”的古老石碑。因周圍河道溪澗眾多,考慮到人們容易在岔路處迷了方向,此石碑,很可能就是過去的指路牌。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聖井大路殘碑

2

權貴“霸道”,住持出頭終還寺

有關聖井山古道的記錄,其中一則和山腳下的西隱古寺有關。西隱寺初名西隱庵,由尼僧慧源於明隆慶三年(1569)創立,距今已有450餘年歷史。至清乾隆年間,傳至天台宗第36世傳人——性玉和尚住持,擴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照壁及僧舍,遂改名西隱寺。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西隱寺坐擁山水,環境清幽

西隱寺背山靠水,寺產有山林、竹園數十畝,寺周耕田數百畝,寺一帶的道路(現為古道)建設初成規模。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寺後部分竹園田地、坡界道路被當地士紳謝大峰侵佔,性玉和尚出頭將士紳告上了瑞安縣衙。後來官司勝訴,古道及古道一帶山林才歸還西隱寺。

性玉和尚不懼權勢、對抗“霸道”士紳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更被記入寺院石碑,長久相伴在古道旁。

風景“地道”,山路“豪華”設施全

聖井古道垂直高度700米左右,石階的梯級較高,包括了鄉間小路和700米左右的垂直高度,古道石階的梯級較高,半山腰處建有半嶺堂(最初建築已經廢棄,現為新建佛堂)。別看它外觀平平無奇,半嶺堂其實很有“名堂”,因為張閣老託夢聖井山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紅色標註了古道路線

張璁(1475-1539),溫州府永嘉(今溫州市甌海區)人,明代政治家,官至內閣首輔(為明代溫州權力最大的官員),世稱“張閣老”。相傳張閣老少年時,慕求功名,特意到聖井山“求兆”,在石殿住宿得了一夢:夢見自己一隻眼睛被人釘在木柱上。

因做了噩夢,張閣老在心中給聖井山記上了一筆。待他功成名就時,便率兵去剿石殿。行至半嶺堂位置,張閣老卻被一位白髮銀鬚的道長擋住了去路。道長說:你當年夢到的眼睛和木樁,正是“目”和“木”,兩字合在一處,不就是宰相的“相”嗎?正好預示了你現在的成就。張閣老聽後豁然開悟,不僅出資在聖井山建造石牌坊等,還把御賜的寶物獻給聖井石殿。從此,聖井山“求兆”靈驗的名聲更甚,古道雖難,卻再也難不倒誠心“求兆”的百姓。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古道旁的建築、石碑

高人氣加上來往不絕的人流,聖井山古道沿途設施不斷完善:除了半嶺堂,古道一路及周邊還有彌陀亭、西雲寺、陳爺殿、聖井老堂、保昌寺、玉皇塔等建築,另有路亭、石板橋、矴步、路邊碑刻等……不僅如此,古道沿途植被茂盛,生長著楓樹、松樹、杉樹、竹林、楊梅林等植物,到了春天,更有滿山杜鵑堪為勝景。時人走在這條山路上,該歇就歇、該逛就逛,中途還有木棚石壁的“公廁”可作解手,算是上山的豪華線路了。

4

求兆“有道”,夜宿“夢室”盼好夢

在孫衣言撰寫的《甌海軼聞》中記載,晉代道教淨明派祖師、民間尊稱“許仙”的許遜和他弟弟許邁曾到瑞安採藥,並在華蓋峰(聖井山舊名)頂建起房子煉丹。因他的這一煉丹,華蓋峰變成了許峰,後人為紀念他還造了許真君祠(即聖井山石殿)。現存宋木從龍撰《許峰靈蹟記》碑載:聖井山石殿初為木質結構,南宋景定元年(1260)肇建石殿,明成化、弘治間(1465-1505)多次擴建、才具規模。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聖井山石殿造型古樸

在道家大人物的加持下,加之石殿內有一口不盈不涸的聖井,聖井山仙名遠播,人們紛紛上山祈雨求兆。後來,隨著張閣老求兆故事的“加碼宣傳”,聖井山之名更添神秘色彩。如今,石殿內專設“聖井夢室”,供人們夜宿石殿,以求一個“好夢”。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夢室門上石匾 吳小淮/攝

聖井山古道不僅是祈雨求兆之路,還多靈蹟。相傳聖井山寶昌寺當家和尚要造一隻千斤銅鐘,便讓靈通和尚外出永嘉化緣。靈通嫌一戶窮人家只有三個銅鈿寒磣,憤然離去。當寺裡後來湊夠緣銀,請銅匠冶煉時,煉了三次銅鐘卻都有三個窟窿。當家和尚得知此事,差靈通到那戶窮人家討取三個銅鈿,千斤大鐘立馬煉成。靈通見狀訴說自己受三個銅鈿的羞辱,銅鐘一聽,竟發出嗚嗚哭聲,朝聖井山下滾去。當家和尚見狀,跪拜高呼:“銅鐘,銅鐘,請受貧僧一拜,速速回轉寺來。”銅鐘應道:“叫我上山不難,靈通要答應我兩件事:一是以後不得貪富欺貧;二是送三十個銅鈿給那戶窮人家,當面道謝。”當家和尚答應照辦,銅鐘才滾回到寶昌寺。當年銅鐘帶著哭聲滾過的路,就叫做鍾哭路。

瑞安有條古道多神蹟,明代溫州“第一大官”都要來打卡,吳聊先生

△古道頗具曲徑通幽之感 吳小淮/攝

悠悠古道,這是舊時交通的主要載體,它的每一步粗獷,都見證了人們跋涉困境、嚮往美好的決心。不論高山險峻、抑或是仙崖隱匿,隨著環山盤繞的古道步步向上,人們才得以到達高處的風景。也正因如此,有了古道,才有了聖井山的勝景。

參考文摘:

1。《聖井山古道》《瑞安:聖井山水永不涸“求兆祈雨”傳千年》林曉

2。《瑞安馬嶼鎮大南登聖井山》葉望慶

3。《瑞安這裡藏著一條古道,風景美爆!好多人不知道》吳小淮

4。《話說聖井山》蘇爾勝

編輯:倪曲丨美編:葉玲玲丨責任編輯:王蓓

我是@知識網紅吳聊先生,我在堅持轉載瑞安文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