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原來《太極拳譜》真傳練法的凌替與隱晦,始於郝為真的練拳三境界

  • 由 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10
簡介而《太極拳譜》的原創練法,卻是兩步法,無須腳下生根,直接練腳下拔根、腳下騰虛的純粹內家功夫

控球時怎麼過緊逼防守

郝為真“水中練拳三境界”的比喻,在太極拳界廣泛流傳。而郝為真又是武禹襄、李亦畲二位祖師最主要的傳承人,所以在平常人的眼光看來,郝為真的拳法與理論就是代表了武禹襄、李亦畲及《太極拳譜》的正脈了。

可是,在鄙人經過客觀地分析後看來,恰恰是“水中練拳三境界”的思想,把原來的《太極拳譜》真傳練法給掩蓋了,致使《太極拳譜》的真傳練法更加地隱晦不明,真正的無上功夫被冷落、埋藏在拳譜文字的背後,明珠暗投,後世之人鮮有能夠看透《拳譜》的慧眼。

OO一 水中練拳三境界的思想是,從腳下向上練起。而拳譜原義則是從上向下練起

郝為真的“水中練拳三境界”,是腳下生根、腳下拔根、腳下騰虛的三步法工程。

而《太極拳譜》的原創練法,卻是兩步法,無須腳下生根,直接練腳下拔根、腳下騰虛的純粹內家功夫。

因為腳下生根,是外家的整勁、大力法,見效快,又實用,只是境界低,不是最上乘的武學,所以學者一旦得到了這個“大力法”再去拋棄它,轉而練習換勁、內家輕靈勁,就需要一種“大智慧、大境界”。就像一些人走上了賺錢的高速軌道,如果讓他不要鑽進錢眼裡,應該多做善事、公益,要為國家、民族多做貢獻,那都是一樣一樣的道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原來《太極拳譜》真傳練法的凌替與隱晦,始於郝為真的練拳三境界

OO二 從下向上練起是由外家入內家,從上向下練起是純粹的內家練法

從下向上練的第一步腳下生根是外家之勁。

郝氏的練法,“邁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邁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這個“托起”的勁,實即腳下的蹬地勁、腳下生根勁,也就是“實腿實腳轉身”的勁。今日的郝氏(武式)太極、孫式太極、楊式大架都在用這個勁練。

從上向下練只有兩步,純是內家——以心運氣,以勁運身。以手領腰,以腰帶步,則腳下輕靈騰虛,周身一家,好似懸空。

OO三 從腳下生根練起是外家整勁大力法,見效快又實用,到此幾人不痴迷?

郝為真自己功夫大成,晚年改拳,改為速成拳,奈何學者痴迷於“有力打無力、手快打手慢”,能夠超越凡俗的見識,能有幾個呢?

腳下生根的外家整勁、大力法,就是“拋擲術”,所謂“如丸脫手”者。如果在建築工地上搬過磚的人都會這個勁。

建廠房砌築磚牆時,一人在地面往上拋磚,一人在高處接著,這就是拋擲術,如丸脫手,大力勝小力罷了,非內家“有若無、實若虛”的虛靈、輕靈驚乍勁。

原來《太極拳譜》真傳練法的凌替與隱晦,始於郝為真的練拳三境界

OO四 《太極拳譜》原傳練法理念

《拳譜》雲,“以心運氣,收斂入脊骨、入腰間”,然後“以勁運身,便利從心”,這就是“能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的練法、兩步法。

“先以心使身,後身能從心”。

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功要言》雲,“先要兩膊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

這都是《拳譜》原傳的兩步法、純太極內家功練法。

郝為真的水中練拳三境界,直接從腳下向上練起,少了“收斂入骨之功”的精煉,所以郝式太極的拳架身法就缺少了“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的韻味,乃至今日普及的“武式太極”都是出自郝為真的傳授,看看武式太極的傳人們都是一身的“銅腰鐵背”,可有一點“極柔軟、柔若無骨、運氣如九曲珠”之聯想麼?

毋庸置疑地,郝氏太極已經是偏離了古典《太極拳譜》的原傳練法。據說是郝為真晚年改拳是為了速效,快速見效,快速得勁,早日實現致用的緣故。

以鄙人之見,這正是“欲速則不達”,反而是《拳譜》原傳練法長進最快、內家功夫純淨不雜。而郝氏改拳後的練法,見效的是外家整勁、大力法,實用是真的,但上進之路卻人為地多了一個很大的認知障礙,止步於“腳下生根大力法”,僅僅得外家之整勁爾,未入內家之門。

所以說,正統的太極拳,創自武禹襄、李亦畲二人,二人之後就開始偏離《拳譜》原義了。今日的“武式太極拳”只能稱為是“郝式太極”,根本不是武禹襄、李亦畲開創的《太極拳譜》的原創練法,真正的“太極拳”已是絕響了。

本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古典《太極拳譜》中興第一人 2021/11/18 星期四

原來《太極拳譜》真傳練法的凌替與隱晦,始於郝為真的練拳三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