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五行”來源於對天象的觀察,戰國時“五星”變為“五行”

  • 由 大眾致富內容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4
簡介我國古代的“五行說”蘊含著中國上古甚至遠古先民的高超智慧,起源於古人長期對天象的觀測,由此促進了中國古代先民哲學觀的形成

蒙字五行屬什麼和意義

“五行”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著名的內容,人盡皆知其為金木水火土。我國古代的“五行說”蘊含著中國上古甚至遠古先民的高超智慧,起源於古人長期對天象的觀測,由此促進了中國古代先民哲學觀的形成。另外,戰國至漢代階段發生了很大演變以致“魚龍混雜

”。

“五行”起源於古人天文觀象,這毫無疑問。

《管子·五行篇》曰:“經緯星曆,以視其離;通若道,然後有行

,然則神筮不靈,神龜不卜,黃帝澤參,治之至也。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后土而辯於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為當時;大常察乎地利,故使為廩者:奢龍辯乎東方,故使為土師,祝融辯乎南方,故使為司徒;大封辯於西方,故使為司馬;后土辯乎北方,故使為李。是故春者土師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馬也,冬者李也。

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鍾。令其五鍾,一曰青鍾大音,二曰赤鍾重心,三曰黃鐘灑光,四曰景鍾昧其明,五曰黑鍾隱其常。五聲既調,

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史記·曆書》雲:“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這裡不要太在意“黃帝”二字,認為指遠古之人就行了。

《史記·律書》說:“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索隱》:“八正,謂八節之氣。”“八節”,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史記·天官書》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漢書·藝文志》雲:“五行之序亂,五星之變作。”“五星”和“五行”在古文中屬於 “互文”,兩個詞說的是一個意思。

“天有五星”,現在一聽就知道說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水、金、火、木、土。

古代這五顆行星另有其名——分別是“辰星”、“太白”、“熒惑”、“歲星”、“填星(鎮星)”。這五顆星,在古人命名的“二十八宿”恆星群之間穿梭執行,所以,亦稱“五緯”。“二十八宿”則被稱為“經星”。《史記·天官書》裡還記載“五星”其他的名稱,不再贅述。

“五行”來源於對天象的觀察,戰國時“五星”變為“五行”

西周初年的青銅器銘文上已經有對“歲星”的記載。可以確定,古人觀測“五星”的執行,一定比這個時間早了很多。

古人對“經星”和“緯星”,是作為相互參照物觀測的。由此經過很長時間後,總結出了許多很重要的規律性認識。

比如,對“五緯星”的所有執行規律,在漢以前,幾乎已經窮盡了現在仍然存在的各種可能——行星向前的視運動,稱為“順”或“進”;向後的視運動,稱為“逆”或“退”;某星在某處改變執行方向,不動稱為“留”,隱而不見稱為“隱”,緩慢執行稱為“遲行”,快速前進稱為“疾”或“速行”;行星執行到太陽背後稱“上合”,重疊在太陽前面稱“下合”;行星執行到日地相反方向稱“衝”,等等。

古人很看重“五星會和”,即從天文上解釋此種現象,也更多地從“星佔”角度解讀。

出土的高廟文化白陶紋飾顯示,至少在8000年前,古人已經產生了天神崇拜。

這是在古人觀測天文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古人把太陽月亮都做充分想象並當作神;“二十八宿”被想象成了“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當做神;“五星”也不例外。

日月,古人首先以“陽”和“陰”來概括其特點。這是古代“陰陽哲學觀”的最初形成。透過“觀象授時”,古人辨別了方向和季節,由此得出了“陰陽轉化”的結論。天象執行帶來地上物候包括災害在內,使“天神主宰”的宗教觀產生。“占星術”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產生的,是“分野” 理論,即天上的天象和星辰都與地面上的人與物相對應。

“五星”也是,古人也將其與地上的人與物緊密聯絡在了一起。

《史記·天官書》中有很詳細的述說,不多贅述。

戰國時期,“五星”已經被改變成了“五行”。但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當時已經有了“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名稱。

“五行”來源於對天象的觀察,戰國時“五星”變為“五行”

鄒衍

齊國鄒衍及門人,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講了五種帝王之德,以“金木水火土”名之。嚴格來說,這一理論,與“五行”不完全相同。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五星佔》一篇,被認為是最早、最權威,也是完全把“五星”“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星佔”結合於一體珍貴文獻。其曰:

“東方木,其帝大浩(昊),其丞句芒,其神上為歲星。……西方金,其帝少浩(昊),其丞蓐收,其神上為太白。……南方火,其帝赤帝,其丞祝庸(融),其神上為(熒惑)。……中央(土),其帝黃帝,其丞后土,其神上為填星。……北方水,其帝端(顓)玉(頊),其丞玄冥,(其)神上為晨(辰)星。”

“金木水火土”怎麼來的呢?

其實源於古人對地面世間物質世界的認識。

春秋戰國時期,如《左傳·文公七年》:“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曰:“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後漢書·馬融傳》引此作“五オ”,章懷注:“五オ,金、木、水、火、土也。《左傳》宋子罕云云。”《左傳·昭公十年》:“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國語。鄭語》中,亦作“五材”。《左傳·昭公元年》裡,“六府”、“三事”、“九功”並舉,還多次說到“六氣、五味、五色、五聲、六疾、四時、五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裡,亦說到“六氣、五行、五味、五色、五聲、六疾”。

“五行”來源於對天象的觀察,戰國時“五星”變為“五行”

馬王堆漢墓星佔圖

第一,

這個時期,古人對於地上世間的認知在大大增加;

第二,

古人也開始用數字來羅列很多事物和現象。

正是以此為基礎,到了秦漢,“五星”和“五行”和“金木水火土”終於統一在了一起,天上人間也統一在了一起。

《漢書。律曆志》載:“‘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則三統、五星可知也。……故三辰之合於三統也: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鬥合於人統。五星之合於五行:水合於辰星,火合於熒惑,金合於太白,木合於歲星,土合於填星。”

還是前面說到的,一是,觀測“五星”及執行規律,=凝聚著古人辛勤的勞動和高超的智慧;二是,古人根據日月星辰執行變化總結出了“陰陽”及“易變發展”的哲學很了不起;三是,對“五星”的觀測包含著極卓越的天問成就,於此相關的歷法對農業生產和古人生活起到了巨大幫助;四是,以“金木水火土”作為事物變化不同形態作為考察研究基礎,具有很重要方法論意義。

不過,“金木水火土”也不能成為一個“筐”,既不能裝下世界萬物,也不能作為一成不變的“工具”。

原因就是科學已經大大發展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