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九年級下冊第十二課《詞四首》課文知識點

  • 由 語文書屋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2
簡介范仲淹《漁家做・秋思》寫邊地秋景和將士情懷,來自真實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的反映社會現實的精神,可以說是豪放派詞的先驅

拭字怎麼寫好

九年級下冊第十二課《詞四首》課文知識點

一、整體把握

1。《漁家做・秋思》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描寫塞下秋景。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而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蘇州市)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然不同。這也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並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依據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慣常體例,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人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不平。

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已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江城子・密州出獵》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40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可見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卷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面一層寫作者派人為他報知全城百姓隨他狩獵,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特別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作者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出現了一點白髮又有什麼關係呢!作者並不在意自己的衰老,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這裡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了魏尚。這裡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說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後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禦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裡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裡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壯詞”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諸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一、二句寫作者夜裡酒醉後挑亮燈芯觀看寶劍;早晨醒來時聽到了眾多軍營裡傳來的號角聲。開頭兩句使把鏡頭定在了軍營之中,這正是作者曾經歷過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寫一事:在軍營裡與部下分食酒食;聽樂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指揮戰鬥。看寶劍,聽號角,分麾下炙,聽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極雄豪、壯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美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

下片前四句描寫戰鬥場面。作者騎著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的戰馬,猛力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馬快弦急說明戰鬥的激烈和順利。他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率師北伐,統一南北,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寫到這裡已達到這首詞的最強音,它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髮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後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鬱、憤慨。

這首詞上下兩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詠一事,節奏緊湊,寫聲繪色,形象鮮麗、生動。最後結句戛然而止,但卻遺音緣繞,餘味無窮。作者有意地作“壯詞”,“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辛棄疾作詞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貼切,且寓意豐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五十弦翻塞外聲”。

4。《滿江紅》

詞的上片,從客居京華寫起,點明時值中秋佳節。院落籬下,菊花盛開,成為節日最好的點綴和提示。北國的秋天,明淨如洗,“秋容如拭”。這裡用一個“拭”字,寫秋色澄明,十分傳神。然而,美好的節日,明麗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國難心愁,樂景反增悲哀。詞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國破,又反思八年婚煙的“風味”。家事國事,交織心中,不禁感慨萬端,無可名狀。這讓她更加思念遠在東南、不能常回的故鄉,也痛恨自己是女兒之身,不能走出家庭,為挽救民族危亡盡心盡力。“苦將依強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運的不公,也表現了詞人與天命抗爭、與傳統決裂的勇氣和決心。

詞的下片轉為抒情,格調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一組三字短句折截有力,透過身與心的對比與反樹,寫出了詞人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表現出“鑑湖女俠”的“競雄”精神。“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這一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濟世情懷。“肝膽”,指關注世事、關心民生的誠心,以及為之奮鬥犧牲的勇氣;“因人常熱”,就是熱血未冷,主要指對封建專制的痛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詞的最後幾句,感慨知音難遇,抱負難以施展。家庭和社會環境,就像一張無形的羅網,籠罩在詞人身上。她還沒有衝破這張網,已有“英雄末路”之嘆,令人動容。詞的結尾,發出了莽莽紅塵知音難覓的嘆息,無限悲情與惆長,盡在滾滾沾衣的淚水之中。

事實上,秋瑾並沒有徘徊在個人的傷感中不能自拔,她是一個有行動能力的人。中秋節過後,她就離家出走,寄寓在朋友家。從此,她即融入了當時火熱的革命鬥爭中,當家庭女教師,參加婦女集會,接受進步思想。

二、素養提升

1。瞭解詞的特點

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一般來說,詞都是分片的(除了極短的小令),層次感比較強。毎首詞都有固定的曲調(詞調詞),韻位因調而異。每首詞的詞牌,只是標明瞭詞的曲調,與其樂曲的原始內容大多無關。從風格上說,詞比詩在抒情方面更加個性化,多空靈轉、迴環往復之致。

2。感受豪放派詞的風格。

范仲淹《漁家做・秋思》寫邊地秋景和將士情懷,來自真實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的反映社會現實的精神,可以說是豪放派詞的先驅。蘇軾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是他在藝術創作上一次大膽的嘗試。辛棄疾繼蘇軾之後,又極大地推進了詞體的革新,在詞中融入更多愛國熱情,以及懷才不遇的傷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得情辭慷慨,意氣昂揚,體現了辛詞豪邁奔放的藝術風格。晚清民主革命烈土秋瑾,多以詞抒寫情懷。她的詞也多豪放語,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滿江紅》在風格上與蘇、辛的豪放詞頗為相近,可謂千載為鄰。

3。理解各首詞中的景與情。

《漁家做・秋思》採用的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法。詞的上片,起筆即寫塞外秋天的景緻,突出了一個“異”字;下片因景生情,抒發了將土們的思多鄉之情。詞人的自我隱含在全方位視角的“共我”之中,含蓄而深沉。《江城子・密州出獵》則是直抒胸臆,以情帶景。詞人的主體形象蹈厲張揚,十分鮮明,而狩獵的場景則由作者口中道出,成為陪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先寫詞人的自我形象,再寫過去的戰爭場景,最後抒發報國無路的感慨,可謂情景交融,不可分制。《滿江紅》先寫中秋景物,“籬下黃花”為特寫,“秋容如拭”為概寫。景物描寫,表現出環境的靜謐和寂寥,為下面滿紙的抒情蓄勢,景與情前後相繼,各自分明。從抒情方式上看,《漁家做・秋思》與其他幾首詞明顯不同;從景與情的組合上看,蘇詞、辛詞、秋詞都各盡其妙,雖然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著強烈的主體意識。

三、問題探究

1。如何理解《漁家做・秋思》一詞的風格?

這首詞境界大,氣魄宏偉,氣概豪邁,對偶工整而又自然天成,精緻醇美而又不失古樸渾厚,剛健峭拔,蒼涼悲壯。而景中寓情,情中含景,描寫真切,抒情深厚含蓄,也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2。蘇軾、辛棄疾同為豪放詞派,他們詞的風格有什麼不同?

蘇、辛兩首詞,不難看出同為豪放一派,蘇、辛詞在風格上是不盡相同的。蘇詞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曠達、超邁、酒脫,具有浪漫氣息;辛詞豪放之中更多了些豪壯、勁健、悲慨,具有英雄氣概。

3。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與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在“過片”上有什麼特點?

詞大多是分片的,片與片之間的轉換,稱為“過片”。以雙調詞而論,上片與下片一般在形式上保持一致,在內容上則各有側重。上下片之間的過渡,既要換頭另起新意,又不能斷了詞曲的脈絡。一般詞家都追求“嶺斷雲連”“水窮雲起”之妙。本課所選的前兩首詞,都做到了這一點。但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和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卻突破了這種程式,下片的詞意緊承上片而來,看不出“轉”的意味。《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上片結句言“沙場秋點兵”,下片開頭繼之以“馬作的盧飛快”,完全是無縫銜接;《滿江紅》(小住京華)的下片,也緊承上片“苦將依強派作蛾眉,殊未屑”的語句,繼之以“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更為強烈的抒情,可謂一脈貫通。這不是詞人故意不守規矩,而是有意為之。這樣的過片,可以稱之為“破格”。詞人如此有違常規,造成了一種拗峭不凡的氣勢,詞意更加縱橫馳騁,抒情更加暢淋滴。

4。如何理解《滿江紅》(小住京華)中的“俗子”?

從這首詞的語境來看,“俗子”當指詞人的丈夫。這與“八年風味”的婚煙反思,與“青衫溼”的悲情是前後呼應的。從廣義上理解,這首詞中的“俗人”,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四、思考探究

1、《漁家做・秋思》是范仲淹鎮守西北邊陲時軍中生活的真實寫照。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筆下的情景,並說說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邊塞秋來,風景與中原自是不同。南飛的大雁,決意離去,毫不猶豫。邊聲四起,角聲猶厲,聽之傷心。揹負層巒疊嶂,在長煙落日中,一座駐軍孤城,城門堅閉。戍邊守土,將士之責;功業未成,淚灑滂沱。縱然鄉關萬里不得而歸,只好借酒澆愁,暫忘煩憂。那悠然響起的羌笛之聲,彷彿將寒霜灑落一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酸楚,讓人憔悴。將士無寐……

這首詞上片寫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邊聲,淒厲;長煙落日,空曠;孤城緊閉,寂寥。這些景物都隱含著作者的情感體驗。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氣氛中,也疊映出“濁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將軍白髮征夫淚”等意象,可見作者是藉助諸多意象來抒發情感的,表現出惆悵、傷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別表達了什麼意思?它們與貫穿全詞的“狂”有什麼關聯?

答:“親射虎”,作者以孫權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馮唐”,作者以魏尚自許,表示可以為國戍邊;“射天狼”,喻指打敗侵擾邊境的西夏軍隊。這幾個典故,都表現了作者為國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蘇軾本人實則缺乏兵韜戰略,詞中抒發的情懷,不過是他的一種理想,所以是“狂”。

3、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說說你的理解。

答:“賦壯詞”,就是寫雄壯風格的詞,故作豪言壯語。這首詞處處扣著“壯詞”來寫,開篇即言“醉裡挑燈看劍”,可謂壯懷激烈。接著主要寫戰揚上的情景:號角連營,分炙、奏樂、點兵,馬快、弦鳴。這些情景再現,既是詞人曾經馳騁沙場的回憶,也是他渴望回到戰場的心聲,可謂豪情萬丈。詞的結尾,放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更是快人快語。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感嘆“老之將至”,也暗指壯志難酬,這給“壯詞”更增加了慷慨悲涼的色彩。

4、《滿江紅》(小住京華)結尾長嘆“青衫溼”。結合作品內容和寫作背景,說說詞作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青衫溼”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後一句,寄寓頗深。詞人淚溼衣裳,表達了知音難遇的情懷,也充滿了沒能衝出家庭、走向社會、參與革命鬥爭的憂鬱和感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