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 由 紅途網路朝祥 發表于 籃球
  • 2021-05-17
簡介長屋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區域劃分,迫於生存壓力,中世紀的農民只能生活在這樣的房子中

矩形區域選擇用什麼鍵

很多人對於中世紀生活的印象,因為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往往最先想到城堡和莊園。那麼,眾多的普通農民,生活的怎麼樣呢?他們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呢?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在一部關於公元9至10世紀的電視劇中,表現了威塞克斯王國的都城溫徹斯特,它應該是當時英格蘭最大的城市之一了。然而在畫面中,我們能看到的溫徹斯特不僅道路狹窄,而且遍佈著擁擠矮小的木質簡陋房屋,上面僅僅鋪著茅草而已。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中世紀初期的農民,只有少數是自由的。《企鵝歐洲史3》中明確記載:“奴隸在1000年的歐洲社會中依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即便到了11世紀末期,英格蘭部分地區還是有10%到30%的人口被歸為奴隸……”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底層農民實際上屬於“隸農”——法律上是自由民,但實際上和奴隸沒有太大區別。他們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勞動上,都要聽從主人的命令,大部分人甚至無法擁有自己的財產。這些人,當然住在最簡陋的小屋之中。

《私人生活史2》中,記錄了卡洛林王朝時代,農奴們狀況:“唯一的缺點是,主人給農民們提供小屋,讓他們的活財產得到些許私人生活的空間。”這就是說,農奴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他所居住的地方是主人提供的。主人把農奴作為“活財產”,大發慈悲的給了他們遮風擋雨的地方。

在公元11世紀以前,很多農奴住在領主提供的房子裡,少數自由民的住所,也是就地取材的簡陋“窩棚”——因為在這一時期,整個歐洲都面臨著糧食危機,莊園裡養不活更多的人,農民只能拼命耕種,根本沒有資源和能力搭建更好的房屋。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11世紀之後,歐洲農業發生了大的變化,鐵製農具開始普及,教會和領主也提倡開闢新的定居點。作為回報,農奴可以成為真正的自由人,租種新定居點的土地。於是,大量的農民開始擁有自己的小房子——雖然簡陋,但總算是屬於自己的家了。

19世紀初法國曆史學家儒勒·米什萊專門有一段文字,描述在森林中開闢土地生活的農民夫妻:“那座小屋雖說潮溼而鬆垮,還不停傳來冬日北風的呼嘯之聲……(但)小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昏暗角落,讓主婦們寄託自己的夢想。”一座簡陋不堪的小屋,裡面幾乎沒有什麼傢俱,豬和牛也生活在其中,但依然讓農民們十分滿意。因為在之前,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被迫一群人擠在一起生活。

只有當農民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後,才能逐漸擁有更多私人財產,農民的房子才會逐漸發展變化。然而實際上,直到中世紀晚期,大多數歐洲農民的房子,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也許僅僅是擴大了面積、隔出了兩個小房間,或者有了一個小閣樓。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對於農民來說,就地取材是建造房屋的基本原則,所以有些地區是低矮的石制房屋。建房者會撿來附近的石塊,大小不一。然後再混著某種黏土壘出四面牆,上面是木頭框架,房頂鋪上厚厚的茅草就可以了。還有很多農民,會選擇建造木製房屋,畢竟歐洲分佈著大片的森林。

不管是石塊還是木頭,中世紀農民的房子,多數都是“長屋”(long domus)。《劍橋插圖中世紀史》的作者羅伯特·福西耶對長屋的簡單描述為:“在一個屋頂下,房子的兩端,既住人也住牲口,這兩種佔有者分享一個或兩個入口,每個入口通常被分別開在房子的長邊的中間位置。”

長屋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功能”,所以又被稱為“混合房”。它沒有多餘的房間,大致會分為三四個功能區:其中一端為牲畜居住的地方,中間是帶有壁爐(或烤爐、火塘)的主生活區,另一端是擺放了櫃子、箱子的儲藏區。當然,功能區的位置不一定如此劃分,有時候人們會睡在離牲畜較遠的地方。

必須要強調的是,中世紀大多數的鄉村房屋都是這樣的,就算是生活較為富裕的時期,也僅僅是在功能區之間用簡單的“牆”隔離一下。《私人生活史2》中,某位17世紀遊覽法國西部布列塔尼的人表示:“在大多數房舍裡,你必須穿過餐廳或廚房到畜欄或牛棚,像布列塔尼和其他地區一樣,牲畜和人用同一個入口,並且睡覺隔得不遠……”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和牲畜共同生活,因為它們是農民最寶貴的財富。中世紀的大多數農民並不富裕,牛馬要耕地,羊、豬和禽類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但農民首先要定期上繳給領主一部分,剩下的還可以賣了換錢)。寒冷的冬季缺乏糧食,有些牲畜就會提前宰殺醃製,幫助一家人熬過冬天。

農民們必須好好保護這些牲畜,不僅是防範盜賊,也要防範野獸的襲擊。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牲畜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和牲畜同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燃料。寒冷的天氣是中世紀農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尤其是漫長溼冷的冬季,牲畜無法在外面太長時間,沒有火爐的室內也如同冰窖一樣。更可怕的是,中世紀的農民沒有太多燃料——森林往往都是屬於領主的,不經過允許不能砍伐破壞。

領主一般會允許農民撿拾柴火,但他們顯然沒有時間儲備太多,只能節省使用。所以,沒有太多牆壁阻隔的長屋,可以同時保證人和牲畜都不被凍死。

中世紀早期長屋的靈魂,其實就是位於房子中間的“火塘”。正常情況下,火塘是終日燃燒的,白天可以生火做飯,家裡的女性就在旁邊織布釀酒,晚上火塘則可以取暖。延續火塘作用的壁爐,同樣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配置——直到現在壁爐依然在歐洲很常見。

長屋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區域劃分,迫於生存壓力,中世紀的農民只能生活在這樣的房子中。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中世紀的相關史料記載並不豐富,我們只能從考古學家的挖掘,來推斷當時長屋的情況了。在現英國東北部約克郡的一處考古遺址中,人們發掘一些深埋地下的中世紀的長屋廢墟。這些長屋都是長方形的,長大概40~90英尺(約12~27米),寬15~20英尺(約4。5~6米)。這是相對較大的長屋,發掘發現隔出了獨立的臥室,但房間肯定有壁爐。另外,這些長屋的屋頂框架是木製的,上面蓋著厚厚的茅草。而牆壁是用石灰石砌成的,有些房子的石頭地基上還有木柱子支撐。

在約克郡另一處考古遺址中,也發現了幾間長屋,其長度為50英尺(約15米),寬度為15英尺(約4。5米)。而一些年代更老的長屋,僅有約35英尺長(約10米)。所以,我們推斷出,長屋的大小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居住的人口和牲畜越多,人們就需要越大的空間。

但是,這些長屋的使用壽命並不長,至少從考古發掘來看,中世紀的農民會在原址上反覆修房子,《私人生活史》的評價是:“在一處地方,三個世紀的時間裡修建了不下九間房子……好像沒有希望使用超過一代以上。”

歐洲中世紀普通農民,到底住著什麼樣的房子?

這很好理解,不僅是長屋本身的質量欠佳,中世紀農民也會隨著家庭人口和牲畜數量的增加,重新蓋更大的房子。

對於農民來說,那些帶可居住閣樓,以及單獨牲畜空間的房子,直到中世紀晚期才出現。

長屋是普通農民最常見的住所,貴族和領主住在城堡或者是大莊園裡。而中世紀的城市中,則有豪宅也有簡陋的木屋,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中世紀的某些農村,也存在臥室、廚房、糧倉、畜欄等完全獨立的木製房屋,它們通常佔地更大,形成一個“凹”字形——其實就是小農場,屬於大地主的住宅。所以,這樣的房屋是無法代表絕大多數的農民的。

歐洲中世紀的農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農民的生活水平,當然也就直接體現在了他們的住房上。莊園制經濟的自給自足,長時間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農民在繳納地租稅賦之後,已經無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較為簡陋的長屋,才會長時間成為普通農民的棲身之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