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 由 荒野大江湖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3
簡介現代的刺身會搭配芥末吃,其實這在中國古代也已經形成習慣,根據《禮記·內則》的說法:“凡膾,春用蔥,秋用芥”

膾字怎麼讀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日料刺身

很多人提起日本料理,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壽司和刺身。現在隨便走到中國哪個城市,不論是高階商場還是街邊店鋪,你總能找到日料店。在年輕人群體中,對於吃日本壽司和刺身的接受程度已經是非常高。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擁有最多米其林餐廳的國家並不是米其林發源國法國,而是日本

,而且在很多國家在獲得米其林星級餐廳的有不少都是日料餐廳,包括中國的米其林店鋪。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看到日料刺身那精緻的擺盤,日本大廚精細高超的刀工,以及他們特有的儀式感,你可能會覺得日料刺身是日本的原創,其實不是,

日料刺身起源於中國唐朝!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唐朝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幾個國力強盛萬邦來朝的歷史朝代之一,是那時候名副其實的國際中心,對周邊國家有著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日本。

日本當時派出了很多使節和僧侶過來,學習唐朝的飲食、服飾、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內容。從唐朝開始,生魚刺身傳到日本,茶道也是那時候傳過去的。在“刺身”這個詞還沒出現之前,日本就是直接使用漢字“膾”來表示。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唐朝《砍鱠書》中就記載了關於生魚片的各種吃法,做法,還有很多的刀法記載其中。直至現在,中國沿海地區也有生吃各種海鮮的習慣。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日本刺身以海魚為主

日本引進刺身後,有一點與唐朝不同的就是,中國唐朝當時的膾普遍是淡水魚,而日本比較多食用海魚。

中國吃生魚片的歷史遠早於唐朝

在唐代以前,中國就已經開始有吃生魚片的習慣了。

中國古人的膾,材料很廣泛,從牛、羊、鹿肉等等都可以用來做膾,但最廣泛的還是生魚片。

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六月》中的記載,“飲御諸友,炰鱉膾鯉”。是指周宣王五年(公元前784年),周宣王命尹佔甫為帥驅逐外寇。待到凱旋之日,周宣王在宴會上用炰鱉(蒸煮甲魚)和鯉魚膾來犒賞將士。

《後漢書》中還有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因為喜歡吃魚膾吃出了病,接受過華陀的治療,後來不聽勸告又吃了生魚片而舊病復發導致斃命。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現代的刺身會搭配芥末吃,其實這在中國古代也已經形成習慣,根據《禮記·內則》的說法:“凡膾,春用蔥,秋用芥”。白居易也有詩,“魚鱠芥醬調,水葵鹽豉絮。”說明中國古代已經有了用芥末來搭配生魚的吃法。

進入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吃生魚片的風氣更盛,當時的生魚片大多是用鯉魚來做材料。文人雅士和士紳貴族不僅愛吃生魚片,還對生魚片有很深的研究,甚至還會自己動手做。曹植在《七啟》中就說,生魚片要切割得猶如“蟬翼之割,剖纖析微,累如疊縠,離若散雪,輕隨風飛,刃不轉切”。

到了隋唐,吃生魚片到達了頂峰。李白就把吃“魚鱠(膾)”比喻為神仙般的生活,“吹簫舞綵鳳,酌醴鱠神魚。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鱸魚

在隋唐時期的江南,還有一道名菜叫做“

金齏玉膾

”,採用的原料就是鱸魚。

做法是將鱸魚去除內臟然後洗淨,用佐料浸醃好,再用布裹魚肉瀝乾漬水;用芬芳、柔軟的花和葉摻合在一起切成細絲,薄切的魚肉片再用細縷金橙調拌,金橙絲色黃若金,鱸魚片色自如玉,所以得名“

金齏玉膾

”。隋煬帝吃了蘇州進獻的這種菜也禁不住讚歎說:“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

唐代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魚膾吃法,先將魚肉片成薄片,然後再澆上經過調味的沸騰的湯,這有點類似今天的火鍋了。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由於避諱皇帝姓氏,所以明文規定不準吃鯉魚,但是從執行來看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人們還是照樣吃鯉魚。

發展到宋代,生魚片大多是採用更加鮮美的鱸魚來製作。北宋的范仲淹寫過《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在吃的這方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膽腦洞和精緻儀式。

生魚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既然古代那麼盛行生魚片,為什麼我們現在卻很少有吃呢?除了廣東沿海依然有保留生魚片的吃法,其它地方很難再見到。

魚膾於周朝開始有文字記載,在唐代達到頂峰,一直延續到明朝。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面依然有記載,“劊切而成,故謂之繪,凡諸魚之鮮活者,薄切洗淨血腥,沃以蒜、韭、姜、蔥、醋等五味食之。”

在明代以後,生魚片就退出了中國的主流餐飲,這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中國餐飲烹飪到明朝時已經趨於成熟,各種口味的菜系逐漸代替了口味單一而且處理比較麻煩的生魚片。

2。身體健康方面的考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更加明確地說:“肉未停冷,動性猶存。旋烹不熟,食猶害人。況魚鱠肉生,損人猶甚。為症瘕,為痼疾,為奇病,不可不知。”淡水魚容易有寄生蟲,這也讓很多魚膾愛好者望而卻步。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日料刺身源於唐朝,蔡瀾都歎為觀止的順德魚生,就源於古代的魚膾

順德魚生

如今的生魚片,除了在日料店吃,已經很少有地方能夠吃到了。不過廣東佛山順德就仍有保留古代魚膾的吃法,將草魚切成透明薄片,然後蘸著蔥、花生、醬油等等醬料生食,稱之為“魚生”,這也成為古代食鱠之法的“活化石”。

你吃過魚生嗎?味道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