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 由 南夕子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1
簡介經過大海的肆掠、沙灘的阻攔、心靈的恐懼,它終於戰勝了自己,透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地捕到了食物,不再靠媽媽餵食,這是小鷸邁出成長的第一步,讓所有人都為它高興

鷸象徵著什麼

《鷸》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於2016年出品的動畫短片,由艾倫·巴利拉羅執導。作品於2016年6月17日在美國放映。該作品獲得第4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影片主要講述一隻小磯鷸在長輩的激勵下,獨自面對心中對海水的恐懼,嘗試覓食的故事。

晨曦微茫的小島上,海水輕柔俯視著纖塵不染的沙灘。伴隨著浪花的湧動,浮游生物、海藻、海螺、扇貝等海洋生命擱淺在陸地之上,等待它們的則是飢腸轆轆的捕食者。磯鷸三五成群,鳴叫著落在了溼漉漉的沙灘上,啄食著可口的扇貝。

也許是經過了多年的歷練,每當新一波潮水湧過來時,它們便第一時間輕盈地躲開,絕不會沾溼半根羽毛。不遠處的灌木叢裡,一隻破殼未久的小磯鷸窺伺著父母的一舉一動。少頃,媽媽飛回巢穴,小傢伙一如既往張開嘴巴等著餵食,不過媽媽似乎決意要讓孩子獨立,自顧自將扇貝肉吃到肚子裡。沒有辦法,小磯鷸只能走向海邊。然而海水是那麼討厭,一波一波撲向這個未諳世事的小傢伙,它最後不斷嘗試,終於克服了困難,戰勝了自己。

雖然是以動畫短片的形式呈現主題,每一幕故事卻都是值得思考的內涵,故事中小鷸像是一種成長的縮影,濃縮了稚嫩生命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試探與征服。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01、線性敘事串聯劇情,插敘手法增強情節的完整性,全知視角與外視角的切換推進劇情,三者共同構建完整的故事

影片時長只有6分鐘,全程無對白,色調偏暖系,採用遠景和全景鏡頭呈現劇情。導演根據劇情的需要隨意切換視角,以空間為線索節點,展現了一隻小鷸從依賴、躲避到學會獨立成長的歷程。

第一,簡單的線性敘事結構,呈現小鷸三次行動都屢屢受挫的場景。

影片將劇情的發展全部融入空間節點,透過小鷸的三次行動的失敗展現小鷸覓食之路的成長和經歷。

第一次行動:①等待媽媽餵食,等到的確是一頓捱餓。

草叢裡的鷸媽媽抖抖翅膀,朝自己的孩子努努嘴,小鷸躲在媽媽的翅膀下撒嬌,媽媽準備去撿貝殼充飢了。小鷸一如既往地等待,以為媽媽會想往常一樣回來餵它,它抬起頭張開嘴,媽媽並沒有出現,媽媽不給自己餵食了,這次就只能捱餓了。媽媽開啟一個貝殼,呼喚小鷸自己過來,小鷸扇著翅膀,激動地跑去,剛一出門就摔倒,來到媽媽身邊,依然像往常一樣張開嘴巴,媽媽還是沒有給它,只扔了個吃光了的貝殼。小鷸第一次行動失敗,等來的是一頓捱餓。

第二次行動:② 第一次自己找食物,卻被貝殼夾住。

接著媽媽輕輕推開它,鼓勵它自己去找食物,小鷸在沙灘上找啊找,終於找到一隻貝殼,撿起來嘴巴卻被貝殼給夾住了,怎麼都甩不開。第一次嘗試失敗,小鷸又要捱餓了。

第三次行動:③ 被沙灘上泡沫吸引,卻受到撲面而來的海水的驚嚇。

小鷸突然看到沙灘上的泡沫,它忘記了飢餓的自己,被泡沫所吸引,開心了起來,卻不知後面的海水撲面而來,猛烈地衝擊了小鷸。小鷸沒有捕到食物,失落的呆在草叢。

三次行動,三次失意,三次捱餓。小鷸經歷了從依賴媽媽餵食到被媽媽逼著去尋找食物的過程,它失敗了,結局只能是餓肚子。影片展現了小鷸失敗的三個場景,描繪出小鷸的悲傷經歷,使情節更有代入感。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二,插敘手法的運用,推動問題的解決,使情節更完整

插入寄居蟹的角色,推動小鷸的行動走向成功,飢餓、依賴、不獨立的小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遠方的海浪又撲了上來,小鷸嚇得再次縮回到屋裡,它太餓了,於是探出頭,看著海水褪去,感到沒有威脅了,又去找食物,這時,海水又返回衝擊,小鷸被嚇得衝到海灘的木屑裡躲著。小鷸突然被腳底下的寄居蟹推出來,其中還有一隻寄居蟹寶寶,他們也要去覓食了。

這時,海浪衝上來把他們一家人埋住,寄居蟹寶寶被衝了個底朝天。小寄居蟹抱著自己的殼翻個身,隨便拾起一個貝殼邊吃邊走,突然它看到海水來了,趕緊扒開沙子,把自己埋了進去,小鷸逃不了了,學著寄居蟹將自己埋進沙子。

被海水暫時埋沒的海灘上,寄居蟹寶寶敲醒了小鷸,小鷸看到了海灘的貝殼位置,還有美妙的海底風景,它開心極了。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它不再怕海水,並能主動尋找食物,還替同伴以及媽媽找到了更多的食物。

影片插入寄居蟹這個角色,幫助小鷸克服了對海洋的恐懼,學會了獨立覓食,學會了勇敢戰勝自己,戰勝困難。插敘手法的運用,更好地推進了劇情,完整了情節,增強了故事的豐富性。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三,全知視角和外視角的切換,向觀眾傳遞兩種截然不同的資訊。

全知視角即“上帝視角”,是萬能的視角,導演從一開始就用全知視角傳遞出鷸媽媽決定讓小鷸獨立覓食起就絕對不會一直讓它依賴。將這一資訊傳遞出去之後,再用外視角,來展開劇情,帶給觀眾極易感動的觀影體驗。

外視角即小鷸視角,在小鷸看來,媽媽的“狠心”只是暫時的,她會再回來餵它。所以小鷸會很天真地以為,只要它撒嬌、賣萌、依賴,母親就會給它餵食,但是等待母親餵食的欣喜總是讓它失望。

伴隨著小鷸的失望,母親對餓肚子的小鷸依舊沒有同情,也許它知道母親的狠心是下定了決心,可她依然半信半疑,母親不會不管自己的,只要自己乖乖的等待就好。可小鷸總有一天會長大,母親不能一直保護著它,寧可忍心看孩子受餓,也絕不心軟。

小鷸視角與全知視角重合,小鷸內心明白母親的“放手”是真正的放手了,但是它還沒學會自己找食物,所以小鷸依然會依偎在母親身邊,哪怕自己沒有覓到食物。當海水上湧,沙灘被埋,看著寄居蟹寶寶勇敢地戰勝困難時,

小鷸已徹底明白母親的真正用意,自己不獨立遲早會被餓死或是被海浪侵蝕。

既然已經克服了對海水的恐懼,那麼該獨立覓食了。小鷸跑到藏著許多貝殼的沙灘一角,找出了許多貝殼,看著母親對孩子的成長開心的樣子,

小鷸懂得了母親“狠心”的用意,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它更加愛自己的母親,也為自己的獨立而高興,證實了影片開頭全知視角的合理性。

影片以全知視角,向觀眾傳遞的是一個已經知道的結果,以外視角傳遞的是一個小鷸不知的結果。觀眾以已知視角去看待小鷸未知的劇情,無疑是一種敘事視角的絕佳運用。既增強觀影體驗,也讓觀眾為小鷸的成長而感動和開心。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02、極具象徵意義的事物展示影片背後的價值和內涵,帶給觀眾對親情、友情以及成長話題等的深度思考

《鷸》能得到觀眾極大的認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影片題材很契合我們的生活實際,反映的問題也是我們人生中所要面對的。導演重複呈現相應的事物來表達特殊內涵,使影片不再是看似簡單的劇情而是隱含人生哲理的成長故事。

1. 鷸媽媽的放手:教育與愛。

影片開頭小鷸懶洋洋地依偎在媽媽身邊,媽媽看小鷸已經完全習慣了享受“飯來張口”的生活,如果不讓它學會自己去捕食,當媽媽不在了,小鷸一個人怎麼生活?鷸媽媽的放手正是對小鷸成長教育的起點,讓孩子自己去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減少對家的依賴,學會自己養活自己,只有教育孩子,使其真正獨立,這才是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

2.大海的侵蝕:成長中的困境。

小鷸在捕食的過程中,第一次看見大海的洶湧,自己不僅僅被大海打溼了全身,甚至因為大海的不斷上湧,自己的食物總是被埋沒。大海是小鷸捕食的困境,也是其成長的煩惱,它是客觀存在的,困境需要去克服,只有克服了恐懼,走出困境,小鷸才能學會生活,學會迎著逆境成長。

3.寄居蟹的幫助:跨越種族的友誼。

影片中寄居蟹與小鷸是不同種類的生物,但是他們能夠彼此交流,彼此玩耍。寄居蟹寶寶引導了小鷸如何覓食,如何克服對大海的恐懼,讓小鷸發現大海的美麗,從此不再害怕,他們一起歡聲笑語。影片透過不同種類的生物交流說明了友誼是沒有明確界限的,就像不同民族、不同國界的能夠站一起,有著共同的願望,共同的話語。

4.小鷸捕到食物:學會獨立成長。

小鷸捕到食物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媽媽幾乎沒有幫助小鷸,任其捱餓、受凍。小鷸雖然有傷心、有失望,卻在膽小中依然往前踏出一步,哪怕遍體鱗傷也要不斷嘗試。經過大海的肆掠、沙灘的阻攔、心靈的恐懼,它終於戰勝了自己,透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地捕到了食物,不再靠媽媽餵食,這是小鷸邁出成長的第一步,讓所有人都為它高興。

5.小鷸分享食物:感恩、愛的回饋。

小鷸自己捕到食物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母親、同伴,它將一個又一個甚至更大的貝殼從海灘中取出,它分享著自己的成功、喜悅、快樂。母親為她開心,孩子有了食物能夠想到自己,想到他人,沒有私心,孩子不僅學會了獨立,也學會了感恩,這是小鷸對母親愛的回饋,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不僅感動溫暖,甚至感動、落淚。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03、影片中透露出角色的努力、嘗試、改變等都是從畏懼中開始認識自我的過程

《鷸》的主要內涵就是學會獨立、成長,透過6分鐘的劇情緊湊又清晰的展示出小鷸是如何在成長中遭受各種打擊以及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過程。

①挫折是成長的階梯。

沙灘對於小鷸來說,是它的第一次挫折,剛走出溫暖的被窩,就要開始摔跟斗;第一次覓食就被貝殼夾住,沒有經驗的嘗試失敗了,是它的第二次挫折;大海的侵蝕是它的第三次挫折。遭遇了一次次的挫折,它才能不斷地汲取經驗,一步步成長。

為什麼人生不能順利點呢?挫折可以磨練自己,因為有了挫折,讓它對原先恐懼的事物重新認識,小鷸才可能對這個世界有新的認識,讓它轉換角度去看待世界,然後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新奇。

② 人生需要作出改變。

小鷸曾經的生活是典型的“飯來張口”,在媽媽溫暖的羽翼的保護下,不去尋找食物是多麼舒服的事情。只是,鷸媽媽引導其改變,不讓小鷸依賴她,小鷸才能夠走出舒適圈,看大千世界,學著一身本領,把握自己的未來。如果小鷸選擇一層不變地等待,不去尋找食物,忍受著飢餓,持著“反正媽媽會管我的”這樣的心理,那麼,它一輩子都難以逃離舒適圈,雖然一時快活,當母親不再,最終的結局,一定是等死。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著改變自己,這裡的改變,是改變不好的習慣,改變自己的墮落,改變自己的懶惰。只有自己逼著自己去改變,去奮鬥,生活才會更加光明。

《鷸》:大風大浪的背後,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③最高階的快樂是精神的愉悅。

小鷸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食物,它沒有像有的鷸同伴一樣,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將自己的成果進行分享。它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沒有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餵它吃小貝殼肉,它“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捕大的貝殼肉回報母親。

小鷸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快樂,與人分享,愉悅自己。快樂不只是有好吃、好喝、好玩,最高階的快樂是精神的愉悅,是能夠幫助別人,影響別人。

總結一下:

《鷸》雖然是一部僅有6分鐘的短片,裡面卻包含了許多值得讓人去深思的場景。

我們在看小鷸的時候,特別希望小鷸可以穿越困難,勇敢去覓食,我們對小鷸的期待,就是對自我的期待。小鷸成長了,它突破了,這樣的成長,突破,是我們自我的期望。這欣慰,就來自這樣的體驗。

本文從“敘事結構、事物隱喻、主題意義”三個方面對短片進行了解讀,我們將它所要表達的主題內涵解讀清楚了,就能感受到這樣一部高評分影片背後別有新意的藝術價值與獨特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