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張曉風:生活如詩,一一風荷舉

  • 由 香草希子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0
簡介”張曉風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

如列錦鋪繡什麼意思

張曉風,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祖籍江蘇銅山,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但她的成就並不止於此。她其後的作品在內容和技巧上都不斷髮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變為抒寫家國情懷及社會世態,融入哲理,不斷開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紅手帕》、《春之懷古》、《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和《我喜歡》。

張曉風:生活如詩,一一風荷舉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

在臺灣作家裡,說起鄉愁,大家想起余光中;說起文化,大家想起白先勇;說起批判,大家想起李敖;說起童年,大家想起朱天文;說起言情,大家想起瓊瑤;說起散文,大家想起簡嫃。而這些都曾出現在張曉風筆下。可見其文風比較雜,卻又雜而不亂。

有評價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

張曉風:生活如詩,一一風荷舉

《張曉風自選集》中的《行道樹》一文,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七課。

初讀張曉風,即是這篇《行道樹》。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裡。”

“當夜來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裡,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瞭解的孤獨裡。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痠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張曉風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

再讀張曉風,是《我在》。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她筆下的文字思想至深。雖切入點通常並不宏大,但其思考的深度令人驚歎。文章常常蘊含對人生和生命宇宙的思考,新穎獨到。而她的語言用詞、構句、排韻,都十分漂亮,有一種如古詩詞的天生美感。

《初心》從《爾雅》說起“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又以《顏延之傳》裡寫顏延之問鮑照己與謝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如鋪錦列繡,雕績滿眼。”更是把初令人神思飛馳。而《世說新語》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遂使人變得純潔靈秘密。

《母親的羽衣》裡,每個母親也如同織女,臨水自照,驚訝於自己美麗的羽衣以及肌膚。最後她把羽衣鎖起,決定當一個母親。寫母親的散文裡我們常見以苦難形象出現,而在張曉風的筆下,寫母親的散文卻多了幾分夢幻與柔情。

張曉風最為著名的是散文,其筆下的散文清新動人,又給人啟迪以及力量。其中也有許多精彩的寫作手法值得一品再品。比如她句子中使用的恰到好處的頂真:《黑髮的巨索》中,她在京都寺廟裡參觀看到收藏明治年間婦女的頭髮編織成的粗繩,這些粗繩是為了拖動建造寺廟的木材而弄,因為一般繩子拖不動巨木,於是她寫道:

“信仰是什麼?那古雅木造結構說不完的,讓沉沉黑瓦去說,黑瓦說不盡的,讓飛簷去說,飛簷說不清的讓梁燕去說,至於梁燕訴不盡的,廊然的石板前庭形容不來的,貯水池裡的一方暮雲描摹不出來的,自己黃昏梵唱勾勒不來的,卻讓萬千女子的青絲編成的巨索一語道破。”

最令人欣賞的還是她的處世態度:她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倒黴的不如意事情也有很多,但是她更寧願並且在

“心中把玩不已的詮釋這些可愛的片段!這些從生活的淵澤裡撈起來的種種不盡的可愛。”

張曉風:生活如詩,一一風荷舉

我們如今的時代是需要張曉風的這一份深情的細膩,這一份無關乎名利,無關乎考察,只關乎於美的心。沒有唐詩宋詞的對仗韻律,但卻像從唐詩宋詞裡化出來的,或恬然溫柔,或生機勃勃。久讀之後,不覺中身邊的萬物,都多了幾分欣欣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