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 由 杉石石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10
簡介其實,釐清李叔同前半生聲色犬馬的生活對其出家所產生的影響,不但不會損害李叔同的形象,反而會使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後的修行顯得格外令人尊敬

什麼什麼交集的成語

近代新文化運動先驅者、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戲劇活動家、書法家李叔同臨終前幾日,他自覺將不久於人世,他先是寫好了遺囑,後又在臨終前三日,親筆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字交與妙蓮法師,三日後李叔同西逝,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的這四字書法,是他對自已行將走完的這一生所發出的感慨。這四字書寫在草稿紙的背面,筆跡略顯急促,與平時李叔同寫經時常用的“弘一體”淡泊平靜的風格有所不同,字裡行間有凝重之氣。似乎因身體氣力不足的原因想快點寫完,所以筆畫間多有連帶之勢,行筆中尤有枯筆可見,給這四字書法平添了幾許滄桑沉重之感。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悲欣交集”這四字書法,是李叔同最後的絕筆,李叔同用這四個字給自已的一生做了最好的闡釋和概括。只是他的悲欣誰瞭然?悲什麼?欣什麼?只有他自已才明瞭。

也許作為得道高僧的弘一法師,他一方面欣然於自己於凡塵間的解脫,另一方面還在為眾生仍在塵世飽受苦難而悲憫。也許此時他想起了分別多年的妻兒,想到他由前半生的榮華富貴,到後半生的大徹大悟所經歷的千辛萬苦,想到他入佛門以後弘揚宗律、普渡眾生,終於了無缺憾。也許我們根本不該揣摩“悲欣交集”這四個字的內涵,因為弘一法師融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高深的佛教思想所發出的臨終感嘆,其深邃含義遠非凡夫俗子們所能領悟。

弘一法師已圓寂多年,但圍繞李叔同這個名字卻仍有許多難解的謎團,他因何在年富力強,意氣風發之際放棄了滿身的才藝?他為何甘願承受與妻子骨肉的分離痛楚而遁入空門?他的書法為何在他棄俗剃染之後一步步走向至簡?

分析瞭解這些原因,會對我們更好地感知李叔同他那無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華,會對我們更好地學習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帶來很大的幫助。也會使我們在高山仰止弘一大師時,能更人性化地多角度分析是什麼促使了李叔同的人生折轉。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有人用“半世繁華半世僧”來概括李叔同的生平,李叔同一生走過了63個春秋,他在俗39年,在佛24年。在佛的24年他潛心於修行,精研律學,致力於弘揚佛法,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在俗的39年,李叔同的人生極為多姿多彩,他出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其父李筱樓是進士出身,在朝廷當過吏部主事,後辭官經商,創辦了多家錢鋪。現在有人說到誰家有錢,就會說他家裡是開銀行的,當然這隻笑談。但李叔同的家裡卻真是開銀行的,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掙得了偌大的一份家業,使家人們過上了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李筱樓還樂善好施,他辦私塾、助貧寒,被稱為“李善人”。李筱樓還對佛教很感興趣,他常招僧人來家宅之中誦經和拜懺,這使李叔同自幼就願親近佛門僧侶,並對李叔同最終皈依佛門產生了一定影響。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說到李叔同出家的原因,說法多種多樣,有人以自已對人生理解的角度來分析看待這一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性人物是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先生,他認為李叔同是為了追求精神上和靈魂上的一種昇華,是李叔同在物質生活層面,在學術藝術境界層面上得到滿足後,必然要在精神靈魂層面有所追求的結果。這種說法對滿腹才學,藝術成果且已取得社會各界極大認可的李叔同來說,毫無疑問有一定道理。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種觀點又有些不夠豐滿,在說服力方面稍顯單薄。

我們首先更應以看待一個人的角度,以人性化的觀點結合史料來分析看待這件事,這樣才能使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之前的形象立體起來。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李叔同自幼衣食無憂,但他的童年卻並非無憂無慮,李叔同是父親李筱樓在67歲時納的妾王氏所生,而李筱樓在李叔同五歲那年,就因病撒手人寰。王氏側室的身份使她在家中並沒有什麼地位,在王氏故去那年,遺體由上海運回天津的家時,還被李叔同的叔父擋在了門外。理由是:妾室只能走側門。叔父的無理舉動使李叔同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他憤而抗爭,在李叔同的一再堅持下,才得以使母親的棺槨從正門進入了李家。

母親的故去,對自幼就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李叔同的影響十分巨大,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他一度十分消沉,對世事心灰意冷,他還將名字改為李哀,以示對母親的思念。李叔同的兒子李端在談及父親出家的原因時認為,李叔同在母親故去後既悲傷又氣憤,這使他產生了出家的念頭。但李叔同出家時,李端只有十四歲,他無法揣摩到父親的心思,他只記得父親出家後,對母親的打擊很大,母親為了排遣憂鬱,去到刺繡學校裡學繡花解悶的情形,故李端的這種說法不為人所認可。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在分析李叔同因何出家時,以前各種專家學者都是以上升到各種的高度上來做正面分析,而對李叔同的家庭婚姻方面在其中的影響卻較少涉及,這其中當然有維護李叔同聲望的考量。其實,

釐清

李叔同前半生聲色犬馬的生活對其出家所產生的影響,不但不會損害李叔同的形象,反而會使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後的修行顯得格外令人尊敬。而且撥開迷霧,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還原歷史才更具有意義。有研究顯示,李叔同出家亦因為他在婚姻家庭方面,在經濟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使他在當時陷入了難以擺脫的窘境,而他又想不出辦法來解決自已所造成的諸多難題,因而採用遁入空門的辦法,來擺脫煩惱,尋求解脫,也許這也並非是李叔同出家的主要原因,但這卻是促成他遁入空門的因素之一。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李叔同的母親王氏,因側室的身份飽受歧視,李叔同曾對人說:“我的母親很苦”。因此,李叔同對納妾的行為極度反感。但他後來卻也走上了納妾的歧途。李叔同在東渡日本留學前已有家室,在日本留學期間卻與他聘用的美術模特產生了感情,他置國內的家小於不顧,又組織了家庭。並在留學期滿歸國時將日本妻子帶回到上海生活。從此李叔同就有了兩個家,天津的家和上海的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叔同因自省而產生了對兩位妻子深深的負罪感,進而發展成為他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負擔。而且維持兩個家庭的開銷巨大,而李叔同此時的經濟狀況卻深陷於窘迫之中,李叔同在和盟兄許幻園的通訊中說:

“寫件來當報命,奈弟近來大窘困,凡有寫件,擬一律取潤”

於其中可見李叔同當時的經濟狀況。

天津的家早就不管不顧,而上海的家李叔同也無力維持,最後李叔同終於採取了徹底逃避的辦法,他在事先沒有告知兩位妻子的情況之下,以遁入空門的方式來擺脫窘境,求得其自身的解脫。

在眾多的史料和書籍中,都對李叔同的日子妻子到寺廟中求夫回家的場景多有描述,而李叔同的同學黃炎培也曾著文講述這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李叔同臨終前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書法折射出他怎樣的人生感悟?

有說法認為,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亦有身體健康方面的考量,李叔同因長期患有肺結核和神經衰弱等方面疾病,更適宜到幽靜清新的環境中靜養,而遠離囂塵的寺廟山林,是最理想的調養之處。李叔同自身受過高等的教育,瞭解和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這應該也是李叔同選擇出家的原因之一。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是複雜的,是多方面的,但其家庭和婚姻還有其自身健康方面的原因,毫無疑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認識到這一點,避免全力高調的吹捧和迴避不談的態度,才能使對歷史的分析與還原更全面、更令人信服。

李叔同出家成為弘一法師後,潛心修行,弘揚佛法,著書立作,普渡眾生。他還將佛法引入到書法之中,他以“是字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之法來寫書法,以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狀態,以一心不亂,進入非思量分別的狀態,達到了佛法與藝術上的至高境界,開拓出了淡泊至簡的書法風格。李叔同的傑出才華和藝術創造令後人讚歎,弘一法師的佛法境界更是令眾生高山仰止,敬佩不已。

參考資料:《悲欣交集,弘一法師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