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試論河南省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

  • 由 中原文化園 發表于 籃球
  • 2021-09-30
簡介本文有3個問題屬於國內第一次提出,冀字的本意,冀州的範圍,豫州和荊州的分界線

一個北一個一是冀的簡化嗎

河南省的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現在的焦作、安陽、新鄉、濮陽、鶴壁、濟源的人都說自己是豫北人,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冀是什麼意思,這真的讓人太不可思議了。下面一起來分析一下豫北6市究竟該“姓”什麼。

一、九州的由來和定義

據考“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夏書·禹貢》,傳說大禹治水跑遍了祖國的大河南北,對古代中國的大山名川,風土人情瞭如指掌。所以大禹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不同的人土風情把天下分成九塊,這九塊就是我們後來人們說的九州。

《尚書·夏書·禹貢》曰:“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但是後來歷史上還提出了不同的九州、十二州等,但是最好還是按最初的九州來確定,畢竟古代所有的人都沒有大禹精懂古代的中國。

大禹又根據九州的的重要性和距離京畿的遠近,依次分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就是九州的最初定義。

我認為大禹的九州就像現在的一二三四五城市排序差不多,主要以大汶口文化為中心。因為大汶口文化區域都是農耕文明,思想和文化水平優於西戎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基本上是遊牧民族。所以大禹把梁州和雍州排在最後。

試論河南省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

大禹九州地圖

二、豫州和冀州的地理位置的界定

1、豫州。

按照《呂氏春秋》記載豫州在荊州(荊州是九州之一)和黃河之間,其境內有伊河、洛河、瀍河、澗河。

《呂氏春秋》:“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南曰 豫州。”

從《呂氏春秋》裡可以清晰看出來豫州不包括黃河以北,所以河北(指黃河以北)的漳德府,懷慶府、衛輝府包括濮陽都不是豫州之地。

從《呂氏春秋》的描述,豫州其實就是周朝的周國,就是洛、伊、澗、瀍流域,南邊和現在的南陽接壤,東邊到鞏義。秦朝的三川郡,三川即洛水、伊水、雒水。

很多文獻翻譯“荊河惟豫州”,把荊翻譯成荊山,包括百度百科等。我認為是錯誤的。因為九州之一的荊州和豫州以伏牛山而治。不可能豫州過漢水到荊山。我認為“荊河”二字的荊,指的是豫州南邊是荊州地域,北邊是黃河。絕對不是荊山,而且大禹是按照地理環境,一般按山河劃分九州。所以豫州絕對不可能吞掉半個荊州(九州之一,不是荊州市)。

漢朝時三川郡向東擴張,然後向東併入商丘,安徽、亳州,阜陽等。這時候只能把三川郡改成河南郡了。

試論河南省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

河內郡安陽甲骨文遺址

2、冀州。

冀州,九州之首,九州中面積和範圍極大的州。到了堯帝由於冀州疆土面積增加,然後從冀州中剝離出來一個幷州,從燕州中剝離出來一個幽州,從齊州中剝離出來了營州。這就是天下十二州的來歷。

按東漢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

冀字的本意。《說文解字》:“冀北方州也。從北異聲。”遠古說的北方指的是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即北方。所以河內郡及濮陽屬於冀州。

從“冀”字的組成為“北、田、共”,“北”就是黃河以北,田就是可以種地的平原,“共”就是共國。連貫閱讀,冀指黃河以北共工氏的疆域。

共國就是現在新鄉的輝縣市,共和元年就是在共國制定的,共工氏就是輝縣人,古代輝縣叫共城,目前還有共城遺址。古代“共”字的本意,即共工氏,專指現在的輝縣。

說明冀的範圍就是河水以北共工氏部落的田園叫冀。狹義的說就是新鄉市和焦作市。目前新鄉市有很多帶冀的地名,如小冀鎮,冀屯鎮,冀倉村,大冀莊,小冀莊等等數不清。這些都是幾千年來留下的名字,說明冀州的狹義就是新鄉市範圍內。後來冀字廣義引申到整個河北還有山西,以及山東的西部和北部地區。這裡再加重一句,冀就是遠古堯舜禹時期共工氏部落的土地。

歷史上還有很多文獻證明黃河以北叫冀州的。《周禮》曰:“河內曰冀州。”《爾雅》:“兩河間曰冀州。”

試論河南省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

共工氏都城遺址

三、冀州河內三府併入豫州過程

河內冀州之地是如何併入豫州的,我們從遠古說到現在。

《史記·貨殖列傳》:“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

這是最早的河內。在夏堯舜禹時代稱冀州,冀州是堯舜禹時代的都城所在地,堯舜禹的大本營在冀州,冀州是中國人的“老家”,也是東亞文明的唯一起源地。

所以史料稱冀州為中國之中,“中國謂之冀州”也叫“冀為天下之號”。遠古中國的雛形就在冀州而不是豫州。

到了殷商,河內屬京畿之地,屬冀州,又稱中州。狹義的中原在河內,即懷慶府、衛輝府和漳德府。

《尚書正義》:“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

到了漢朝,公元256年漢高祖即位後冀州設殷國,次年改河內郡(第一次出現河內郡),河內郡當時共管轄:汲縣、共縣(輝縣市)、林慮縣(林州市)、獲嘉縣、修武縣、野王縣(沁陽市)、州縣(在現在溫縣境內)、懷縣(武陟縣郡治)、平皋縣(溫縣境內)、河陽縣(孟州市)、沁水縣(沁陽市)、軹縣(濟源市)、山陽縣(焦作市)、溫縣、朝歌縣(淇縣浚縣)、武德縣(武陟縣境內)共計16個縣,後來河內郡擴增殷郡和相郡。殷郡就是漳德府安陽,相郡在安陽市北部。

到了明朝,明改屬懷慶府、彰德府、衛輝府併入河南。至此河內三府在行政區劃上徹底歸屬河南了。至今已經500多年的歷史了。

到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河內冀州曾經是中國的中原之中,還有幾個人知道河內冀州才是真正的中州和中土,沒有人知道中國人真正的“老家”在哪裡了。

試論河南省豫北6地市究竟是姓“豫”,還是姓“冀”?

安陽殷墟司母戊大方鼎

從河內併入豫州後,河南成了所謂的中原大地了,假如河內郡不併入豫州,河南郡敢說他是中原嗎?原即平原,黃河以南都是邙山丘陵和八百里秦川溝壑地帶,怎麼可能叫原?敢說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河南嗎?河內的歷史太厚重了,厚重的沒有人敢扛得起。

結束語:送上歷史文獻三則,與豫北老鄉同共勉。相信大家的文言文水平都很高,不再翻譯了。

《五子之歌》雲:“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孔傳解釋說:“陶唐帝堯氏,都冀州,統天下四方”,即堯帝以冀州為都,統治天下四方。

《日知錄》雲:“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惟冀州可以稱中國。

《楚辭·九歌》曰:“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無窮”,此處冀州與四海並列,意指天下。冀州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冀州。

你的鼓勵我才能出優秀的論文,謝謝你關注我。

本文純原創作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本文有3個問題屬於國內第一次提出,冀字的本意,冀州的範圍,豫州和荊州的分界線。

出稿時間倉促,很多地方可能有爭議,你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研究。本文僅限於“百家號”和“今日頭條”使用。其他人切勿剽竊和抄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