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晨鐘暮鼓,古人的計時法

  • 由 潤界本地化 發表于 籃球
  • 2021-09-27
簡介如果說“鼓樓”是一個特定的地名,但在全國範圍內似乎都有,而以鼓樓為名,自然和鼓有關,鼓作為一種傳統的打擊樂器,一般由陶土燒製,和動物皮革製作的鼓皮做成的,在古代通常作為祭祀、狩獵和戰爭中的引導聲,因為鼓聲雄壯激昂,能夠鼓舞人心,適用於向較大

什麼鍾暮鼓的成語

晨鐘暮鼓,古人的計時法

如果說“鼓樓”是一個特定的地名,但在全國範圍內似乎都有,而以鼓樓為名,自然和鼓有關,鼓作為一種傳統的打擊樂器,一般由陶土燒製,和動物皮革製作的鼓皮做成的,在古代通常作為祭祀、狩獵和戰爭中的引導聲,因為鼓聲雄壯激昂,能夠鼓舞人心,適用於向較大規模的群體傳播一些資訊。

在現代計時工具出現之前,古代人透過漏斗、燒香、觀日等方法來判斷時辰,從而方便生產生活,但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一,容易造成時間的混亂。於是對於當時的官方來說,有必要統一計時標準,並向外統一的告知,於是“鼓樓”應運而生。透過在高處建造的能夠容納大鼓的建築,派專人在這裡負責按時擊鼓,外界聽到聲音就知道什麼時辰。

用成語“晨鐘暮鼓”形容唐代的城門開關制度,是最為貼切的。清晨時候敲鐘提示開啟城門,城裡城外的人們可以進出,日落時分敲鼓意味著關閉城門,實行宵禁限行。鐘樓和鼓樓一樣起到報時的作用,至於鐘樓為何不想鼓樓一樣普及,這是由於大鐘的造價成本相對大鼓而言較高,所以鐘樓一般會在城市裡面設定。

除了紀錄時辰和報時外,大鼓同樣可以應用於其他的場景,最經典的莫過於“一鼓作氣”,激烈的鼓聲發揮出鼓舞士氣的作用。同樣和鼓聲有關的戰爭禮儀還包括,戰車的戰爭一般都選在便於戰車作戰的開闊地帶,一定要等到雙方都排列好隊形後,才會堂堂正正地開戰,也就是所謂地“不鼓不成列”。

除了記錄時辰報時和鼓舞士氣外,由於鼓聲能夠大範圍傳播,也能在敵人或災害等突發狀況發生時,及時的傳遞相關資訊。此外在宋朝孔平仲的《孔氏談苑·封置鼓樓》中,更是起到有效的預防和通知抓捕盜賊的作用,“齊李崇為兗州刺史,州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搥鼓亂擊,諸村如聞者,槌鼓一通,次聞者,復撾以為節,俄頃之間,聲布百里,伏其險要,無不擒獲。”

也就是因為鼓樓重要的作用,在全國各地都會廣泛的推廣,以至於現在全國各地也會頻頻出現鼓樓的身影,例如北京的鼓樓,在趙雷的歌中“我站在鼓樓上面,一切繁華與我無關。”,北京的鼓樓與其悠久的帝都氣象一般雄偉壯觀,始建於元代,取名叫齊政樓,在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未能逃脫文物被毀的命運,只留有依舊完好的建築,後經過保護和修繕如今的人們才能夠一覽其風采。

與北京的鼓樓不同的是,南京的鼓樓作為明代都城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其中一面主鼓,二十四面群鼓的模式,是按照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所設定。不過在經歷200多年的平靜歲月後,毀在明末清初的戰火中,直到康熙帝南巡時留下“潔己愛民,奉公守法,激濁揚清,體恤民隱”的告誡,而後兩江總督在此樹立石碑,並重建一座樓,更名為“碑樓”,因此南京的鼓樓又稱為“明鼓清碑”。

不同於前兩個鼓樓都受到戰火的摧殘,西安的鼓樓體型和儲存頗為完整,建造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明末農民起義時造成的破壞,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時由陝西巡撫張楷主持重修,其中南匾上的“文武盛地”相傳是張楷所題寫,而北匾“聲聞於天”由李允寬所寫,由此西安鼓樓一直完好的儲存到建國後。

除了以上的幾大鼓樓外,仍有不少鼓樓儲存至今,儘管如今有了更為精準的計時工具,“晨鐘暮鼓”已然成為過往,但鼓樓所代表的歷史意義不可抹去。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