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平衡才是養生的靈魂

  • 由 泉神湯 發表于 籃球
  • 2023-01-12
簡介因此,飲食方面不但需好色,而且什麼形狀的食物都要嘗一嘗,才能確保攝取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

平衡的衡可以組什麼詞語

中醫講究的是陰陽整體平衡,《內經·素問》認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於本。”《內經》所說“孤陽不生,獨陽不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都說明了陰陽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就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人生整個過程中,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始終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失調、緩解的形式中渡過的,當然這種平衡與健康,不平衡與疾病就是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

平衡才是養生的靈魂

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必須順從自然,與自然環境相適應,並保持協調,人體也不例外,健康機體必然是平衡,保持平衡即保持健康。中醫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其靈魂就是平衡論。《內經》就講:“人盡享天年,度百歲而去。”要實現這個理想,就要保持人體內在的平衡,而中醫養生的任務就是在人體內部建立一個平衡環境。在這種平衡環境下,人體機能就強健,能推遲衰老,保持健康。

如何做到平衡養生呢?

想要健康長壽,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防病於未然。

平衡才是養生的靈魂

1、飲食平衡

1)攝取七大營養素平衡

人體每天需要200多種營養物質,可綜合歸納為七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

營養吸收和代謝都是建立在“均衡”的基礎之上。建議日常飲食多樣化,也就是說,什麼都吃,適可而止,最好蔬果連皮一同食用。

因此,飲食方面不但需好色,而且什麼形狀的食物都要嘗一嘗,才能確保攝取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

從食物形狀分析:根塊、谷薯、穀類食物主要為人體提供碳水化合物(糖);肉、油、堅果類食物主要為人體提供脂肪;蛋奶類食物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根頸、菜葉類食物主要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礦物質;粗糧主要為人體提供膳食纖維等微量元素。

從食物顏色分析:紫色食物含維生素P較高,維生素P可以防止瘀傷,預防牙齦出血。綠色食物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有助於消化。黃色食物普遍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可以預防眼睛乾澀。紅色食物含鐵比較多,同時,也含有β—胡蘿蔔素,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黑色食物含無機鹽(礦物質)比較多,有利於牙齒和骨骼的健康。

針對食物顏色而言,與人體五臟也有一定的關係,紅色食物的營養主要入心;綠色食物的營養主要入肝;黃色食物的營養主要入脾;白色食物的營養主要入肺;黑色食物的營養主要入腎。因此,腎虛者日常需多吃黑色食物為宜。

2)一日三餐平衡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原則。早餐應攝取全天總能量的30%,午餐應攝取全天總能量的40%,晚餐應攝取全天總能量的30%,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每餐只吃七八分飽即可。

夜間人體消化系統也需要休息,晚餐吃得太飽,或長期吃夜宵,不但嚴重損壞人體消化功能,而且,大量不被消耗的熱能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很容易造成肥胖。

不吃早餐,大量胃酸就會損害胃粘膜,而引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的疾病。

3)日常葷素食搭配平衡

人類進化到今天,並不屬於肉食動物,根本消化不了大量的肉食。更何況其中添加了人體無法識別、無法吸收、無法代謝的化學新增劑,長期喜好攝取肥甘厚味的大魚大肉,不但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同時,也嚴重損傷了人體健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癌症等慢性營養過剩性疾病越來越多,多數患者都是吃出來的“富貴病”。

4)攝取粗細糧比例平衡

粗纖維是唯一不被人體吸收的一種營養素,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促進大腸蠕動,潤腸能便,美容祛斑,可以預防便秘。

5)酸鹼食物攝取平衡

健康的人體體液呈弱酸性(PH值保持在7。35~7。45之間)。鹼性食物一般都是瓜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酸性食物一般都是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

如今酸性食物太多,例如:食品新增劑、燒烤食品、冷凍食品、大魚大肉、膨化食品等都屬於酸性食物。與鹼性體質相比,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實驗證明:亞健康、癌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全都是酸性體質。

6)維持體重均衡

體重偏重者,尤其是大腹圍者應適當減少熱量攝入,主要限制糖和脂肪,必須保證優質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體型偏瘦者適當增加熱量,以維持標準體重為原則,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

2、動靜平衡

生命在於運動是眾所周知的養生之道,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但是我們也需要靜以養生,靜以修心。人體需要動靜結合,才能保持平衡,維持健康;動靜失衡,人體就會出現問題。比如說,人過度勞累,身體不能承受巨大負荷的時候就會倒下;而經常坐在辦公桌前不動,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如頸椎病就是因為長期缺乏必要的活動引起的。在生活中堅持動靜結合,這樣才能維持人體的動靜平衡,保持健康。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所以要勞作有度。華佗提倡“常欲小勞”,形勞而不倦,是值得推廣的。

3、心理平衡

人在遭到意外的強烈刺激時會打破心理平衡,出現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原因主要有:親人、朋友發生病亡、車禍等意外事故;人際交往中出現關係緊張,遭到惡語中傷或者打擊;生活、工作中的變故,如失業、事業遭受挫折等,這些都會讓人產生心理落差,導致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小覷的致病因素。在曰常生活中,我們要時時檢測自己的內心是否受到了外界或者自身遭遇的影響而導致心理失衡,這也是預防疾病的一個重要方面。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還有環境,維持環境平衡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生命活動與外部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人也離不開外部環境。水受到了汙染,魚的生存會受到威脅,人也是這樣,所以外部環境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失衡調理

專家認為:人體本身就有自我調節能力,一般情況下,當疾病發生時,機體發生變化,出現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狀態在人體本身自我調節不完善時,就需要外在力量進行調理。可採用中醫中藥來對人體失衡部分進行內調,也可採用針灸、拔罐、推拿、足療等。

中醫對於神和先天之精的調節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先要評估一下精和神。如果兩者任何一個缺失過多,都預後不好。如果精、神尚可,也沒有大量失血、大汗失水以及劇烈外傷造成形體嚴重受損等特殊情況,則大部分疾病是以氣為核心的,具體就是圍繞著氣是否充足、分配是否均勻、運轉是否通暢的問題。即便使用安神、活血化瘀、祛溼痰等方法,目的還是讓氣更充足、更通暢,進而帶動血、津液的充足與通暢。

藥浴養生

藥浴,外治法之一,

藥物作用於全身肌表、區域性、患處,並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裡,因而產生效應。研究發現,

透過藥浴,可以使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加,

增強肌膚的彈性和活力,

而且還能夠調節人體內臟器官的平衡。

00:30

養生之道就是,不要等到疾病發展至形質變化階段,影響了人體重要功能時,才重視並調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