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 由 蘭蘭歷史春天 發表于 籃球
  • 2023-01-06
簡介”劉和珍有一個上大學前已經訂了婚,相約畢業之後再結婚同居的未婚夫,名叫方其道,江西定南人,曾經借住在南昌毛家園47號劉和珍家中,由此相識並訂婚,後資助了未婚妻的大學學費,然而沒有等到成婚的那一天了,當時恰好他在北京出差,曾經力勸患病的未婚妻

真的猛士指劉和珍君嗎

南昌八一大道革命烈士紀念堂,肅穆寧靜的展廳裡,有一張清秀婉麗,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帶著笑容的照片置於頂端,看到上面的文字介紹,得知這位女子便是1926年春魯迅先生所著文章《紀念劉和珍君》,稱她為發出“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劉和珍。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劉和珍的父親劉九皋是安徽歙縣人,後來遷往江西,娶南昌人何氏為妻,也就是劉和珍的母親。因為生長在江西,所以在考入北京讀書時,劉和珍寫自己的籍貫為江西南昌,她與母親便居住在南昌東湖區一個叫毛家園47號的地方。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劉和珍13歲喪父,後來一直與母親及弟弟劉和理相依為命。雖然生活窘迫,卻阻礙不了她讀書的熱情,很快以優異成績考入女子師範。在學校裡她接觸到了許多新鮮的思想,她慢慢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一個沒有男尊女卑、沒有等級壓迫、沒有禮教束縛的世界,這期間便入了團。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她雖然精力多用在了課堂之外,但劉和珍的成績並沒有下降。秋天,她考入北京學習,進入了英文系就讀。當時魯迅在校講授《中國小說史略》和文藝理論,學校的教師中還有林語堂這樣的名人,而國文系也有許廣平這樣跟劉和珍一樣勇於向上的女生。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在北京讀書時,劉和珍生活樸素,和在南昌讀書時沒有兩樣。她的同學回憶說,她是沒有鏡子的。幾綹短髮,每天早晨只是忙亂地梳幾下,就算梳了頭。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就在這個時候,北洋軍閥任用反動政客為教育總長,這一任命引起了教育界的極大憤慨,一些國立學校的校長一道憤然辭職,以示抗議。後北洋軍閥政府委任楊蔭榆為校長。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劉和珍和同學們討論驅逐楊蔭榆,得到全體學生的支援,當即透過決議:“從當天起,不承認楊蔭榆為校長。”當時學生們把這一運動稱之為“驅羊(楊)”運動。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她的這一行為引起校長憤怒,使張貼出佈告決定將劉和珍、許廣平等六名女生開除出校,但開除的公告很快被撕毀,自己甚至無法邁進校園一步,這一年,劉和珍、許廣平等都是在與楊蔭榆的對抗中度過的,楊蔭榆在學生反抗的壓力下,只得收回成命。並最終見證了她的離職,終於取得了勝利。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1926年3月18日,劉和珍正患病,時時嘔吐,她不顧病痛,進行動員和組織工作。她把標語小旗分發給同學們,發表了簡短而激昂的演說,然後高擎校旗,帶隊出發。然而反動軍閥荷槍實彈的軍警向手無寸鐵的他們開槍了,頃刻間,劉和珍身中數彈,倒臥在血泊之中,犧牲時年僅22歲。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魯迅先生一生寫過非常多的文章,但因為一個女子而寫這樣一篇《紀念劉和珍君》著名的檄文僅她一人,可見她的影響力之大。先生在文中稱讚“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劉和珍有一個上大學前已經訂了婚,相約畢業之後再結婚同居的未婚夫,名叫方其道,江西定南人,曾經借住在南昌毛家園47號劉和珍家中,由此相識並訂婚,後資助了未婚妻的大學學費,然而沒有等到成婚的那一天了,當時恰好他在北京出差,曾經力勸患病的未婚妻不必去,但劉和珍沒有聽。沒有想到幾個小時之後,兩人再見面時,已經是遺體了,他放聲大哭。隨後寫下輓聯:生未同衾,死難同穴,勞燕惜分飛,六載訂婚成一夢;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疆場共有約,白宮濺血泣黃泉。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方其道

方其道,江西定南車步鄉方屋排人,13歲隨舅父在信豐讀書,後入江西陸軍小學堂,繼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畢業後轉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曾在報社擔任記者,後來參軍,追隨武昌陸軍預備學校時的同學吉安人劉峙長達13年,曾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少將軍法處長。

魯迅唯一著文紀念的女子,稱讚其為真正的猛士,未婚夫是國軍少將

方其道的名片

方其道還寫有《未婚妻劉女烈士和珍事略》一文,寫道:“溯她從出生到死二十二年間,喪父,喪弟,喪妹,家庭經濟又十分窘迫,我又連年與世不合,致她物質上精神上,沒有一天得著相對的滿足,而她安貧好學奮鬥的精神,始終如一,這是我近來他端抱歉之餘,而又引為快慰的事,那知到底她還要在我腦筋上,刻下極深的創痕啊。”文中對劉和珍之深愛之情,溢於言表,時至今日,讀來猶覺心酸動容。為了紀念未婚妻,方其道長期奉養劉和珍的母親,並供其弟弟至大學畢業,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