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籃球
  • 2022-12-01
簡介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文、圖白恆川 文龍傑發於2020.11.16總第972期《中國新聞週刊》塔什干是中亞第一大城市,甫一入市區,“大”氣就盡寓目前,街道寬闊、車水馬龍、建築氣派

烏茲別克是穆斯林嗎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塔什干是屬於夏天的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庫卡樂達石神學院。

塔什干:

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文、圖/白恆川 文龍傑

發於2020.11.16總第972期《中國新聞週刊》

塔什干是中亞第一大城市,甫一入市區,“大”氣就盡寓目前,街道寬闊、車水馬龍、建築氣派……

要說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在整個中亞,恐怕只有阿拉木圖略可與塔什干比肩。但雙方還是有些差距,阿拉木圖的人口180萬,而塔什干已逾250萬。對了,塔什干和阿拉木圖還是中亞僅有的兩座通地鐵的城市,兩市地鐵均系蘇聯時期建成,塔什干的地鐵偏向於實用,而阿拉木圖的地鐵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表達“通了地鐵”這個含義,“符號”意味更重些。

人多固可成其大,但也與街道和建築造出的聲勢有莫大關係。塔什干的街道都不算新,但街寬道闊、整潔有序,兩旁多有大樹與花壇。雙向八車道在今天可能司空見慣,但若知道其多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點不同凡響了。偶見的立體高架則是新世紀的產物。

塔什干的建築不以高取勝,也不因奇立異,無論是議會大樓、國家博物館,還是塔什干飯店、國家劇院,都是非常規矩的幾何體組合,底座敦實,線條渾圓,總體來說是一派蘇聯風格,而又在簷角、門窗、外飾這些細節之處點綴進了烏茲別克元素。雄偉大氣,又不失中亞風情。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阿里舍爾納沃伊大劇院。

塔什干的建築之所以在骨骼上如此“蘇”式,是因為當地1966年4月26日曾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古”塔什干在地震中成為瓦礫,蘇聯舉全聯盟之力花了近5年時間舊地重新建起新城。從設計到施工,都留下那個時代的印記。當然,這座城市中有“蘇味兒”的遠不止這些樓堂館所。

在塔什干的街頭走一走,很難不被路上的汽車吸引。這裡的車都很相似,白色為主,多是蘇聯時期“遺老”。選擇白色是因為塔什干夏季炎熱,40度以上是家常便飯,白色更易散熱。而伏爾加、莫斯科人、拉達、卡瑪斯等蘇聯經典車型至今仍在這裡續寫著自己的傳奇,也可能與烏居民平均工資水平尚不足200美元有關。這些車子普遍已跑了30個年頭以上,散發著蘇聯老工業品結實耐用的驕人品質。若到了晚上,在燈光的閃爍間,街頭蘇聯老車與現代汽車並行的場景甚至有些科幻,好似兩個不同的時空在這裡產生了交叉,人類工業文明的線性發展歷程得以平面呈現。

塔什干的私家車可以載客,路邊揮揮手,攔到一輛老拉達。司機是位戴著小花帽的烏茲別克大爺。“韓國人吧?”“不是,從中國來的。”大爺突然精神抖擻起來,換擋的手法更顯頓挫有力,把稱呼改成了“親愛的同志”,話匣子開啟,用帶著口音的俄語大講起蘇聯時期的美好時光。腔調激昂,簡直把發動機的噪聲都要壓下去。一路高談闊論,稱兄道弟,親如一家,臨下車付錢時,大爺卻以沒零錢找為由多收幾塊,並說“社會主義兄弟應該互相幫助”。我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中亞其他民族一提起烏茲別克人會有一句類似“無商不奸”的口頭禪。

烏茲別克人生來就會經商絕非誇大之詞。浩罕、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絲路重鎮,都在今天的烏茲別克境內。塔什干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6世紀就以商業、手工業聞名了。塔什干之所以能成為絲路重鎮,得益於自己的地理位置。其臨近中亞的母親河錫爾河,是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的綠洲中心。塔什干是中亞地區綠洲文明的典型代表。與中亞地區整體的天乾物燥不同,塔什干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潤”,到處鬱鬱蔥蔥。每次從哈薩克出差到此,一下飛機彷彿就感覺自己乾焦的肺葉馬上舒展開了。

塔什干還有個“太陽城”的別號。此地一年中日照充足天數超過300天,光照足、溫差大,又加之地處綠洲,水源豐沛,適宜種植各類水果。尤其到了夏天,各色新鮮水果接連上市,物美價廉:20元一斤的大車釐子飽滿緊實、15元一斤的野草莓嬌豔欲滴、10元一個的大西瓜清甜爽冽、3元一斤的甜瓜賽過蜂蜜。塔什干的朋友們經常開玩笑說甜瓜屬於三高食品:甜度高、含水量高、纖維含量高。這裡還有個講究,說是食用甜瓜後不宜立即飲水或攝入其他食物,甚至有“甜瓜配水,腸胃盡毀”的說法。我查閱了資料,一種說法較可信,甜瓜中有一種物質會讓人覺得水發苦。儘管未完全弄明白所以然,但入鄉隨俗總歸是不錯。

塔什干老城區很多道路的兩旁,都栽種著各色果樹。路過的行人渴了便伸手摘下果子,用袖子拂去灰塵即可入口。一次,我去當地朋友葉爾肯家做客,剛走進院子,嚯!幾個男孩正爬上藤架摘葡萄,一邊的大樹下姑娘們拾撿杏子,往裡一點的樹上結的則是桑葚和車釐子,還有幾棵掛滿果實的石榴樹。院內的亭子裡,婦女們圍坐在桌旁,正在制果醬,走近一點,空氣都是甜的。

除了水果,還不得不提的是當地的抓飯。抓飯是烏餐的招牌,於外國人而言,其大概相當於中餐裡的烤鴨。“沒吃過抓飯,等於沒來過烏茲別克。” 據說,細分起來,烏茲別克的抓飯種類可達120種之多,比如按做法和地域可分為塔什干抓飯、撒馬爾罕抓飯、布哈拉抓飯等等,其實大同小異,外國人基本上是“傻傻分不清”,但當地人卻能明察秋毫。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恰爾蘇大巴扎。

塔什干有家叫“中亞抓飯中心”的餐廳,是外國遊客的打卡之地。但其實,只要到了烏茲別克,家家的抓飯都堪稱正宗。初到塔什干,當地朋友為我接風就是吃抓飯。坐在路邊的梧桐樹下,隔著玻璃看著餐廳廚師翻攪著一口巨大的鐵鍋,一旁的炭火上碼放著各色肉串,饢坑邊的小哥不停試探著爐內的溫度。不一會,一份金黃飽滿的抓飯便端到我們眼前。在彩色手繪花紋的瓷盤裡,吸滿了羊脂香氣的細長米粒,配上羊肉、馬腸、鵪鶉蛋,讓人滿口生津。嘗一口,軟嫩的羊肉不帶一丁點腥羶,再加上胡蘿蔔、鷹嘴豆、葡萄乾像一個個小音符似的在口腔內碰撞交融,旅途的舟車勞頓瞬間煙消雲散。傳說抓飯最早是一位西域醫生研究的食療菜品,後因風味宜人營養豐富而廣受歡迎。現在抓飯已成烏茲別克文化的一部分,婚喪嫁娶、迎賓待客都離不開抓飯。

正當我們吃著美味的抓飯,鄰桌大叔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朋友,乾杯!”烏茲別克雖是穆斯林國家,但十分世俗化,再加上當年蘇聯文化的洗禮,伏特加在這裡生根開花。酒精加上我的中國臉孔,勾起了大叔的回憶。他說,多年前在廣州做小商品生意。在前任總統卡里莫夫執政時期,烏茲別克相對封閉落後,國內商品選擇有限,不少烏國人到海外淘金,靠當倒爺獲得不菲收入。乾杯後,大叔熱情地邀請我們明天參加他女兒的婚禮。這種“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熱情讓我一時有些錯愕。

塔什干:夏天應該有的樣子

清真寺。

烏著名詩人納沃伊曾寫道:“沒有比生活在友誼之中更美好的事情。”這句話放在擁有130多個民族的烏茲別克尤其成立。我在想,是什麼形塑了烏茲別克人的性格,是蘇聯意識形態,是綠洲賜予的物阜民豐,還是古絲綢之路上“商賈肩相摩”的貨貿販運、往來聚散……

塔什干的種種美好難以盡述,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其氣質,我總覺得,可以說,塔什干是屬於夏天的。仲夏之夜,炎熱之氣消退,溫潤而不潮溼,吃過抓飯烤肉,躺在烏茲別克特色的木質戶外榻床上,月明幽幽,星光熠熠,清風徐徐,果香陣陣,蟲鳴窣窣,這豈不是夏天應該的樣子嗎?

值班編輯:薛夢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