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 由 未來智庫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20
簡介(二)極限工況:Model 3 實車 90min 激烈駕駛+快充,僅小幅觸發降溫措施 1、特斯拉電池熱管理優勢明顯特斯拉 Model 3 採用圓柱電池在極限工況保持電池熱安全具有天然優勢:1)單個電 芯很小,保證電芯內部溫度場均勻性極佳

杭州芯耘光電加班多嗎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創證券,黃麟、蘇千葉)

一、4680:吹響圓柱電池升級的號角

(一)發展歷史覆盤:技術路線三分天下,勝負難分

1、圓柱電池發展歷史覆盤

索尼:最早發明者,最終退出行業。1992 年發明鋰離子電池,一經推出就以超高的能量 密度碾壓傳統鎳氫電池,1994 年索尼成為最大筆記本生產商戴爾的電池供應商,2006 年某會議上戴爾筆記本著火,索尼召回 1000 萬塊電池,而後韓國和中國電池生產商崛起, 索尼深陷虧損泥潭,2016 年出售鋰電業務。 松下:與特斯拉相互成就。1994 年研發鋰離子電池,1997 年豐田 Prius 採用松下圓柱 18650 電池,2008 年收購三洋電機,並供應特斯拉 Roasder,2010 年押注等離子電視鉅虧,轉 型動力電池併入股特斯拉,2014 年美國建廠,與特斯拉相互成就。 LG:牽手特斯拉迎來高光時刻。1999 年就量產了 18650 電池,但直到 2019 年才進入特 斯拉供應鏈。 SDI:大公司小業務。1999 年量產業內最大容量 1。8Ah 電池,曾經在膝上型電腦市場中 佔有優勢地位,但在動力電池中一直躊躇不前。

2、方形電池發展歷史覆盤

SDI:昔日方形電池的龍頭老大。1999 年開發出方形動力電池,2009 年成為寶馬動力電 池供應商,2016 年因中國白名單政策,轉向歐洲佈局,鋰電池業務在公司營收佔比較低。 CATL:補貼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崛起的萬億龍頭。2011 年因被寶馬相中,獨立出來專 做動力電池。2014 年因補貼政策出貨量劇增,2014 年轉向研發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2016 年白名單政策以及補貼政策傾向高能量密度材料,出貨量得到突破。 BYD:1995 年公司成立,1997 年手機電池全球出貨量第 4,2003 年進入汽車領域,2006 年研製 F3e 純電動轎車,2009 年量產純電動客車,2010 年純電動乘用車 e6 量產,受益 於補貼政策,成為國內龍頭,2016 年補貼政策傾向三元材料,疊加 BYD 不外供電池, 出貨量佔比日益降低,2020 年釋出刀片電池和 DMI 車型,市佔率持續走高。

3、軟包電池發展歷史覆盤

AESC:早期的王者,點錯了科技樹。2007 年成立,專注於錳酸鋰技術路線,2010 年搭 載 AESC 的經典車型日產 Leaf 上市,創造了 9 年零電池安全事故的質量佳話。2017 年 因錳酸鋰優勢不再,AESC 不再是 Leaf 獨家供應商,2019 年被遠景收購。 LG:軟包電池集大成者。LG 在手機電池中沉澱多年,2009 進入動力電池市場,首款車 型為現代混動車型,2010 年配套雪佛蘭 Volt,2017 年雪佛蘭 Volt 和 Bolt 銷量突破 5 萬 輛,2018 年和大眾合作開發 MEB,LG 軟包電池達到鼎盛,2021

現代和通用因電池

全問題召回,大眾

電池

日宣佈選擇方形標準電芯,軟包電池遭遇挫折。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二)發展歷史覆盤:技術路線三分天下,勝負難分

評判技術路線一定要在系統/整車的角度評估,不能將單體電芯的優劣推演至系統: 電芯能量密度高≠系統能量密度高,軟包電芯的能量密度高,但在系統級別軟 包電池的結構件重量遠高於硬殼電池,使得系統級的能量密度差異不大。 電芯安全性好≠電池系統安全性好,在電池包內電芯的散熱路徑、緊固狀態、 高壓連線等都會影響熱失控防護效果,軟包電池在電芯級安全效能優於硬殼電 池,但系統級防護難度和成本也很高,整體上並無明顯優勢。

(三)圓柱電池生產工藝,全極耳工藝不成熟影響良率

圓柱電池生產工藝在三種封裝方式中最為簡單,生產效率最高。主要的生產工藝包括: 配料、塗布、碾壓、模切、卷繞、焊接、等工藝。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4680 全極耳電池生產工藝的難在於:模切:全極耳電池在進行極片塗布時,會在集流體邊緣預留空箔區,經過輥壓 和分切後,將集流體邊緣的空箔區切割成多個極耳,再進行卷繞。鐳射切割極 耳存在以下問題:①極片在切割時容易抖動;②切割後廢料不能有效排出問題; ③模切長度和次數遠高於常規極耳。 揉平:在 4680 圓柱電池製造工藝中,需要對電池卷芯的全極耳進行揉平,待電 池卷芯的斷面平整後再與極板焊接。揉平過程中難點極多:①揉平速度過快時, 極片外翻;②揉平速度過慢時,生產效率低;③揉平時產生金屬屑較多,導致 內部短路;④活材料脫落等問題;⑤摩擦產生大量粉塵;⑥產生極耳褶皺。 焊接:4680 電池極耳焊接由於極耳數量增多使得焊接量增大。電芯焊接中道工 藝一般有極耳的焊接(包括預焊接)、極帶的點焊接、電芯入殼的預焊、外殼頂蓋 密封焊接、注液口密封焊接等。焊接周長和時間增加了,全極耳和集流體的留 白空間有限,有熱堆積效應,會影響一致性,焊接過程中容易產生熱堆積。 模切:透過分切機,將碾壓後的極片卷料按照實際需求,分切成製作電池所需 的寬度。4680 電池是直接在空箔上切割極耳成型,對高速製片裝置提出了更高 的鐳射切割精度、速度、質量要求。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4680 全極耳電池部分解決方案: 模切:將正負極全極耳模切成多個平行四邊形的極耳單體,不僅能夠在揉平過 程中杜絕極片外翻,在與電池外殼組裝時,不易刮傷電池外殼的內壁;且能夠 減少金屬屑的產生,避免短路;同時,這種平行四邊形結構能夠有效減少揉平 時的輥壓力,從而避免活性材料的脫落,大大提高良品率。 揉平:各廠家揉平工藝差別極大。CN 11356039 A 的專利顯示,在全極耳外套 上揉平套,揉平頭一邊自轉一邊接近揉平套,待接觸揉平套後直接碾轉作用在 揉平套上,並帶動揉平套彈性變形而將碾轉力傳導作用於全極耳上完成揉平; 由於揉平頭不再直接接觸全極耳,故能有效防止將全極耳部分揉碎,從而消除 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也更好的提高了良品率。CN 110518184 B 的專利顯示:超 聲波揉平對電芯的端面進行超聲波的預處理揉平,然後進行機械揉平。超聲波 揉平包括設定在電芯兩端的超聲波揉平頭,超聲波揉平頭上有凹槽,電芯兩端 插入對應的超聲波揉平頭的凹槽中。電芯輸送入超聲波揉平單元,超聲波揉平 頭對電芯兩個端面進行振動揉平,可以實現平整效果,提高電芯端面緊實度, 為後續機械揉平做好準備。機械揉平頭為陶瓷揉平頭。機械揉平頭對電芯進行 旋轉擠壓揉平。只利用超聲波揉平會導致揉平端面不夠平整的缺陷。CN 213878154 U 專利則選擇在塗布之後再邊緣空白處塗抹絕緣材料,絕緣材料與 活性物質水平高度一致,使得卷繞後集流體形成完整平面,無需進行揉平處理; 焊接:極耳焊接當前通常採用鐳射器進行焊接。精確調整焊接速度、焊接深度、 焊接寬度等優勢,適應不同材質及產品的焊接,達到精準焊接,質量更可靠, 外觀更整潔。

(四)眾多因素影響圓柱電池發展,4680 專為動力電池設計,克服多種缺陷

圓柱電池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 1) 優質供給少:國內一線企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是方形電池技術路線,二線電池企 業技術不成熟,市場佔有率低。 2) 下游車企少:18650 電池本身是為消費電子設計的,最初並未考慮運用在汽車中, 電芯尺寸很小,系統整合難度極高。Model S 整合 7000+個 18650 電池的難度超高, 即使放在今天,大多數車企也無法成熟運用 7000+節電池,導致車企望而卻步。 3) 成本高昂:由於圓柱電池單顆電芯容量小,非活性物質佔比高,降本速度低於方形 電池。 4) 路徑依賴:2014-2016 年中國補貼政策推動商用新能源車飛速發展,而商用車電池空 間大,如果使用圓柱電池,則需要至少上萬節電池,商用車企業自身技術實力薄弱, 無法駕馭如此龐大數量的電池,補貼政策時間視窗有限,搶裝潮下自然選擇整合難 度最低的方形電池,2016 年的動力電池出貨量前 2 名為 BYD、CATL,從那時起就 是雙強局面。

以上問題有望得到緩解,我們認為 4680 將加速圓柱份額提升: 1) 優質供給增加:白名單放開,萬億龍頭入場。2019 年 6 月 21 日《汽車動力蓄電池 行業規範條件》正式廢止,意味著中國動力電池市場正式向國外電池企業開放,LG、松下等可以為中國市場提供優質的圓柱電池。國內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已經投入 4680 圓柱電池研發,目前已經公開表示投入 4680 電池研發的企業包括:特斯拉、LG、 三星 SDI、CATL、億緯鋰能等。 2) 電池數量降低,整合難度降低:特斯拉現在使用的是 4416 節 21700 電池,將來會使 用 960 節 4680 電池,系統整合門檻大幅降低。 3) 容量增加,成本差距縮小:4680 圓柱電池容量是 21700 電池的 5 倍,疊加圓柱電池 生產效率高、良率高,採用更高鎳含量的正極材料和更多的矽負極,4680 電池的成 本與方形電池的成本差距縮小。 4) 寶馬率先切換圓柱電池:在 BMW Gen6 的電池系統中將會採用圓柱電芯。作為 CATL 的伯樂,寶馬曾堅定不移

選擇方形電池技術路線,現在帶頭切換至圓柱電池技術 路線,必定也將深刻影響其他車企。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二、安全效能:圓柱電池具有天然優勢,Model 3 極限工況實測

(一)濫用工況:相同化學體系下,圓柱電池系統最安全

《前瞻新技術之一:動力電池無熱蔓延技術》中詳細分析了熱失控防護的主要設計 包括:熱、衝擊、氣體、電壓、液體和固體等。

熱:圓柱電池顯著優於方殼及軟包電芯

圓柱電池的單體電芯容量遠遠低於方形和軟包電池。1865/2170/4680 的單體電 芯容量約為 2。5/4。8/26Ah,而同時期方形鋁殼電池基本在 50-300Ah,軟包電池 基本在 30-100Ah。 圓柱電芯的接觸面積為零,與方形、軟包電池差異很大。同時由於圓柱電芯之 間存在縫隙,電芯間填充隔熱灌封膠,電芯的接觸面積是零,若某個電芯發生 熱失控,熱量必須經過灌封膠再傳遞至周邊電芯。但方形電池和軟包電池是大 面接觸,傳熱面積很大,對隔熱的要求很高。

衝擊:洩壓閥朝下設計,安全性顯著高於洩壓閥朝上的普通方形電池

電芯開閥後氣、液、固混合物高溫高速衝擊,特斯拉圓柱電池的洩壓閥朝下設 計,完美避開電池包上蓋無法承受衝擊力的問題。

氣體:底部懸空形成天然煙道,實現高效洩壓。 電池包內部形成高壓,設計應該考慮良好的煙道、洩壓閥,否則內部壓力過大 會造成結構件撕裂。而高溫煙氣的路徑只經過電池包底部,電池托盤的結構強 度遠遠高於上蓋,風險較低。 電壓:熱電分離。所有高壓零件均

上方,洩壓閥朝下方,在熱失控時高溫煙 氣不會威脅到電芯上方的高壓零件,短路風險低。 液體和固體:在熱失控時朝下噴發的導電材料不會威脅到上方的高壓零件,僅 需要考慮堵塞洩壓閥的風險。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二)極限工況:Model 3 實車 90min 激烈駕駛+快充,僅小幅觸發降溫措施

1、特斯拉電池熱管理優勢明顯

特斯拉 Model 3 採用圓柱電池在極限工況保持電池熱安全具有天然優勢:1)單個電 芯很小,保證電芯內部溫度場均勻性極佳;2)冷卻管路覆蓋面積極大,保證電池 pack 內不同電芯的溫度均勻性;3)透過優秀的熱管理措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熱量迅速 排出。 特斯拉整車熱管理設計理念領先:透過製冷模式下冷卻液在 Superbottle 智慧冷卻液 儲罐的管路切換閥和水泵驅動下,分別分兩路進入電池和功率電子進行冷卻,最後經 Superbottle 整合的散熱器將熱量釋放至空調系統。電池液冷迴路包括兩條散熱途徑:1) 換熱器+散熱器+風扇迴路,實現間接風冷+能耗低;2)換熱器+空調系統,實現空調強 制快速冷卻。

Model Y 比 Model 3 熱管理系統進一步升級。Model 3 採用四通閥,將電池和電驅 電控的熱管理系統整合,甚至利用電機堵轉降低效率的方式來加熱電池,但座艙依然需 要 PTC 加熱。Model Y 把兩個四通閥疊加組成八通閥,將空調和三電整合起來,實現 十二種制熱和三種製冷模式。前艙散熱器從兩個減少到一個,完全依靠複雜的控制策略 來實現熱量的合理分配。Model Y 取消 PTC, 加熱改用熱泵,同時還加入了一個壓縮 機,它也可以直接產生熱量,功率與主流 PTC 相當(5-6 kw),所以可提供足夠的制熱 功率。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2、Model 3 連續極限工況測試電池未開啟強制冷卻

採用雙電機版本 Model 3 進行實車極限工況測試,探索 Model 3 在極限工況下的熱 安全措施,按照冷卻系統措施可區分以下等級。

Model 3 實車極限工況測試表現優異,電池未出現過溫、限流情況。Model 3 是運動 型車型,對車輛在激烈駕駛中的表現有嚴格的要求,透過實車測試發現,在長達 90min 的極限工況下,電池 SOC 從 90%降低至 39%,電池溫度從 29℃上升至 52℃,電池始終 未出現過溫、限流等情況,說明該工況未探測到 Model 3 的極限工況下熱安全效能極高。

在工況 1~4 連續 60min 的激烈駕駛條件下,空調壓縮機全程未開啟,說明 Model 3 的熱管理能力極強,完全不需要空調介入。取工況 4 中的資料進行分析,電池 SOC 由 61。2%降低至 55。5%,電池溫度由 38。5℃上升至 41℃,冷卻液流速未發生變化,空調壓縮 機全程未開啟。

連續激烈駕駛 65min 後,工況 5(連續 60~100kpm 急加減速)中才勉強觸發熱管理 動作,壓縮機未滿功率執行,說明連續 90min 的激烈駕駛完全未觸及 Model 3 效能上限。 工況 5 可區分為 4 個階段:1)電芯溫度緩慢提升,冷卻液維持低流速,壓縮機未開啟; 2)電芯溫度提升至 45℃,冷卻液間歇性高流速,壓縮機間歇性開啟;3)電芯溫度提升 至 48℃,冷卻液維持高流速,壓縮機連續性小功率(~0。3kw)開啟,4)駕駛工況趨緩, 電芯溫度維持 47~48℃,冷卻液流速逐漸降低,壓縮機關閉。

連續激烈駕駛後進行快充,電池最高溫度 49。5℃,空調壓縮機未開啟,完全未觸及 Model 3 效能上限。快充可分為 4 個階段:1)電芯溫度緩慢提升,冷卻液維持低流速 6L/min, 壓縮機未開啟;2)充電至 53。7%,電池溫度提升至 43℃,冷卻液流速提升至 8L/min, 維持一段時間後繼續提升至 14。5L/min,之後緩慢降低至 6。5L/min,壓縮機未開啟;3) 45A 恆流充電,電芯溫度維持在 49。5℃,冷卻液維持低流速,壓縮機未開啟,4)乘客艙 開啟空調,電池涓流充電,冷卻液與入水口溫度動態調整,電池溫度緩慢降低至 45。5℃。

圓柱電池在極限工況中的熱效能優勢:1)整車上限極高,充分利用圓柱電池冷卻面 積大的特點,普通工況根本不需要空調為電池降溫,只在極端工況下開啟空調壓縮機為 電池降溫;2)有助於降低整車能耗,提高乘客舒適度;3)電池溫度場分佈均勻,有助 於提升電池壽命。 總結:圓柱電池安全效能更優。 1) 濫用工況:圓柱電池單體釋放能量最低,單位散熱能力、與周邊電芯的隔熱能 力最強,熱失控防護難度和成本最低。 2) 極限工況:Model 3 實車測試,連續 90min 激烈駕駛+快充,電池最高溫度 49。5℃, 空調僅短暫小功率開啟,Model 3 電池熱安全效能上限極高。

三、快充效能:大電流+高電壓是快充終極路線,4680 更有優勢

(一)手機快充覆盤:高電壓+大電流快充是趨勢

充電速度慢曾經也是手機的痛點,覆盤手機快充

發展歷史有助於理解汽車快充的發展 方向。根據 P=U*I,提升快充有三種方式:1)電流不變,提升電壓;2)電壓不變,

升電流;3)電壓、電流二者都提升。 1) 第一階段(2007-2013):5W 慢充時代,電池可拆卸。2007 年 iPhone 4 的釋出標誌

移動裝置進入智慧機時代,但隨著智慧手機功率越來越高,手機電池的發展速度明顯 無法滿足需求。 2) 第二階段(2013-2016):快充萌芽時代,高電壓和大電流兩條技術路線。小米、華

、高通都嘗試增加電壓來提升充電功率,功率基本都在 10W 左右,主要原因

Micro USB 2。0 只能承受最大電流 2A。2014 年 OPPO 選擇特立獨行,直接徹底改造充電頭和 資料線,將 Micro USB 的針腳從 5pin 增加到 7pin,使用能承受 4A

特製線材,充電頭 也整合了 IC 電路,實現大電流快充,最大功率 22。5W(5V-4。5A),“充電五分鐘,通話 兩小時”的廣告詞家喻戶曉。 3) 第三階段(2016 年至今):快充起飛時代,技術路線:高電壓+大電流。接頭、線材、 電池、充電器全方位進化,充電時長也從 3 小時縮短至 30 分鐘以內。所有的廠商都不約 而同的選擇同時提升電壓和電流,OPPO 125W(10V-12。5A),小米 120W(20V-5A),華 為 66W(11V-6A)。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二)新能源車快充:僅靠 800V 快充不盡人意,800V 搭配大電流才最快

首款 800V 車型保時捷 Taycan 快充能力不盡人意。實際快充測試結果顯示:Taycan 最大 快充功率 262kw,與特斯拉 Model 3 的最大快充功率 250kw 並未拉開差距,其中特斯拉 的快充電流受限於充電樁,而非電池本身。充電至 30%SOC 後 Model 3 的充電功率開始 急劇下降,保時捷 Taycan 在後段顯現優勢。 Taycan 的補能速度低於 Model 3。Model 3 最高補能速度 900km/h,優於 Taycan 的 600km/h。 Taycan 車身重量和電池容量均遠高於 Model 3,但續航卻低於 Model 3,Taycan Turbo S 電池 93。4kw,車身重量 2370kg,NEDC 續航 412km。Model 3 performance 電池 76。5kwh, 車身重量 1836kg,NEDC 續航 605km。

整車平臺電壓提升到 800V 已經成為共識。受限於矽基 IGBT 功率元器件的耐壓能力,之 前電動車高壓系統普遍採用的是 400V 電壓平臺。基於該電壓平臺的充電樁中,充電功 率最大的是特斯拉第三代超級充電樁,達到了 250kW,工作電流的峰值接近 600A。如果 想要進一步提高充電功率、縮短充電時間,就需要將電壓平臺從 400V 提升到 800V、1000V 甚至更高的水平,來實現高壓系統的擴容。 800V+大電流才是最強快充。根據 P=U*I ,同時提高電壓和電流才是最佳解決方案,參考 手機快充覆盤,我們預估汽車快充的最終方案也是高電壓+大電流技術路線。8 月 30 日, 廣汽埃安釋出了“充電 5 分鐘,續航 200 公里”的快充技術以及 480kw 超充樁,實車測試 結果顯示,800V 車型最高充電功率 476。7kw,對應電壓和電流分別為 851。8V 和 560A。 400V 車型最高充電功率 240kw,對應電壓和電流分別為 457V 和 525A,800V+大電流方 案顯示出明顯優勢。

大電流快充電池發熱嚴重,全極耳圓柱電池更適合大電流

充。根據基本定律 Q=I2*R, 500A 充電的發熱量是 100A 充電的 25 倍,如何快速將熱量傳遞出去,

實現大電流快充 的瓶頸。相比於圓柱電池,方形電池具有以下缺點:1)方形電芯散熱路徑長,方形電池 體積和容量遠大於圓柱電池,極柱熱量和內部中心熱量傳遞到水冷板的傳熱路徑遠大於 圓柱電池;2)電芯內部溫差大,進而影響電池一致性、安全效能、電化學效能。50Ah-LFP 方形電芯經過 3C 快充後極柱溫度 64℃,電芯殼體最低溫度 39℃,電芯內部最高溫度 54℃, 最大溫差達到了 25℃,而 18650 圓柱電芯 2C 放電後內部溫差

1℃;3)電芯內部曲率 差異較大,方形電池內部存在多個卷繞,卷繞折角處與中心

的曲率半徑不一致,導致 材料介面不一致,不同位置的材料快充能力不一致。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三)全極耳:集流體內阻下降 3 個數量級,解決大電流快充發熱問題

18650 電芯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到應用於電動車領域,電芯過流能力有限。根據電芯 實物拆解資訊, 18650 電芯僅依靠一根焊接極耳彙集電流。正負極緊靠正極極片中間有 一根焊接的極耳,而負極極片最側邊有一根焊接的極耳,所有電流均彙集到極耳處,然後再匯出到電池外部。這也造成了焊接極耳位置電流最大。

全極耳方案提高導電/熱面積,降低內阻,實現更大的充電電流。全極耳簡化了電池生產 過程中的繞制和塗料流程,提高導電面積,降低電芯內阻及發熱,提升充電速度。

大倍率充放電時正負極極耳溫度最高,是快充的瓶頸。根據電池熱模擬資料顯示,18650 電池在常溫開放環境中進行 2C 放電,正極極耳與負極極耳的溫度最高,達到了 308。7 K。 而特斯拉 V4 功率達到了 350kW,最高充電倍率約 5C,發熱更為嚴重,現有的極耳設計 無法滿足大倍率充電的熱管理要求。

極耳銅箔內阻為常規極耳銅箔內阻的 1/3602。

流體內阻的計算公式為 R=ρL/3S,常 規極耳和全極耳的電子傳輸距離 L 分別

:4506/75mm,集流體橫截面積分別 S 為: 8μm*75mm 和 8μm*4506mm,等效內阻分別為:2。5E6*ρ 和 6。94E2*ρ。

極耳鋁箔內阻為常規極耳鋁箔內阻的 1/825。常規極耳和全極耳的集流體

內阻

計算公式 分別為R=ρL/12S 和 R=ρL/3S,正極常規極耳和全極耳的電子傳輸距離分別為:4319/73mm, 集流體橫截面積分別為:15μm*73mm 和 15μm*4319mm,等效內阻分別為:3。29E5*ρ 和 3。76E2*ρ。

鋰電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鋰電三國,數“封”流路線,還看4680

全極耳設計的產熱速率、區域性溫度分佈、電流密度分佈等均優於單極耳。在單極耳電池 中,集流體極耳區域的初始產熱速率明顯高於集流體其餘部分,溫度和電流密度分佈不 均勻。全極耳設計中,1C 放電 60 秒後,由於電子傳輸路徑短,較小的區域性電阻,溫度 和電流密度分佈更加均勻。由於溫度和電流之間的正反饋,隨著放電的進行,初始的

均勻性進一步加劇。因此,單極耳的溫度和電流密度標準偏差迅速增加並高於其他設計。

對於全極耳設計,產熱速率比單極耳低兩個數量級,從而減輕不均勻性。儘管電池核心 和電池表面之間存在輕微的溫度梯度,但整個電池的溫度大多是均勻的。

總結: 1) 手機快充覆盤:初期有大電流和高電壓兩條路線,但最終路線均為高電壓+大電流。 2) 預計汽車快充最終路線:高電壓+大電流,全

極耳

為大電流快充而生。Model 3 電壓 350V,最大功率 250kw,保時捷 Taycan 電壓 800V,最大功率 262kw,單純提高電壓無 優勢。各車企密集釋出高電壓+大電流快充技術,最大功率 480kw。全極耳圓柱電池更

大電流快充。 3) 全極耳集流體

內阻

降低 3 個數量級,解決大電流快充

發熱

問題。銅/鋁箔內阻為常規 極耳銅/鋁箔內阻的 1/3602 和 1/825。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Top